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第十二章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总论
【定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与免疫】 1.感染过程 --清除病原体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病原体被清除;最常见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有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较少见 --病原携带状态:无临床症状但携带病原体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寄生于某些部位。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
--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生长、繁殖的能力 --毒力: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 --数量: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变异性:病原体可因环境、药物或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 【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感染后免疫
4.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外来性 (1)流行性
--散发:一定区域 、一般水平 --流行:高于一般水平 --大流行:超出国或洲界
--爆发:短时间、同一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临床特点】
--潜伏期:病原体侵入人体→症状、体征 --前驱期:明显症状之前
--症状明显期:传染性较强且易产生并发症 --恢复期
传染病的大流行是指
A.某传染病流行范围广,甚至超过国界或洲界 B.某种传染病在某地区近几年发病率的一般水平
第1页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C.某种传染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高于一般水平
D.某种传染病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 E.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某传染病流行范围广,甚至超过国界或洲界就叫做传染病的大流行。
【流行过程】 1.基本条件
--传染源:病人(重要)、隐性 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等。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传染病的流行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A.有病原体存在
B.有病原体存在,并且传播容易实现 C.有易感人群即可流行
D.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
E.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存在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传染病的流行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
存在。
【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上报发病地的卫生防疫:甲类→城镇2h、农村6h --甲:鼠疫、霍乱
--乙:26种;乙类甲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破麻布,百钩悬
(破伤风、麻疹、百日咳、钩端螺旋体) 飞禽溜走吸脑肝
(非典、禽流感、流脑、血吸虫、乙脑、乙肝) 灰犬热、红梅寒 (脊灰、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梅毒、伤寒、副伤寒) 白米登临艾滋坛 (白喉、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登革热、淋病、艾滋、炭疽) --丙(11种):
--口诀:包黑(骑)二流疯马,手(挥)红幅,班师。 包:包虫病、黑 :黑热病 二流: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疯马:风疹和麻风 手:手足口病
红: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幅(腹):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师:丝虫病
2.切断传播途径:隔离
第2页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严密隔离 呼吸道隔离 消化道隔离 血液-体液隔离 接触隔离 昆虫隔离 保护性隔离
3.保护易感人群
①人工主动免疫:最有效(疫苗接种) ②人工被动免疫
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措施是 A.自然免疫 B.计划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E.隔离传染源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措施是计划免疫。
第二节 麻疹
【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1.病原体:麻疹病毒
2.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3.传染性: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若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4.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5.好发: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多见) 关于麻疹流行病学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B.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C.发病高峰在7~9月份 D.病后获得持久免疫
E.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麻疹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多见。
【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6~18d,平均10d
2.前驱期:从发热至出疹,一般3~4d,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和麻疹黏膜斑(柯氏斑)为主要特征。 3.出疹期:淡红色斑丘疹,始见于耳后、发际,颈部,躯干,四肢,掌心、足底。疹间皮肤正常 4.恢复期:出疹3~4d后,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7~10d消退
鼠疫、霍乱、狂犬病 非典、流感、麻疹、百日咳等 伤寒、菌痢、甲肝、戊肝、阿米巴等 乙肝、丙肝、艾滋、钩端螺旋体 破伤风、炭疽、梅毒、淋病 乙脑、疟疾、丝虫病等 严重烧伤、早产、器官移植等 第3页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5.常见并发症:肺炎(最常见)、喉炎、心肌炎、麻疹脑炎、结核病恶化
【检查】
1.血常规: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血清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
3.病毒学检查:前驱期或出疹初期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或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到麻疹病毒抗原,可早期快速帮助诊断 【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应以加强护理、对症治疗、中药透疹治疗、预防感染为治疗原则。有并发症的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对麻疹患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
1.高热护理: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乙醇擦浴、冷敷。体温超过40℃时可用小量退热剂,以免惊厥
2.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防止抓伤而感染 3.保持眼、耳、鼻清洁 【预防感染的传播】
1.隔离: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至10天。接触易感儿隔离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1)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
(2)易感儿接触麻疹后5天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免于 发病。 麻疹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表现是 A.接触麻疹患儿10~14天后发热 B.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浮肿 C.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 D.全身淋巴结肿大
E.白色麻疹粘膜斑(柯氏斑)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麻疹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表现是白色麻疹粘膜斑(柯氏斑)。
麻疹的隔离期是 A.隔离至出疹后5天 B.隔离至出疹后10天 C.隔离至疹退后5天 D.隔离至疹退后10天 E.隔离至疹退后14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麻疹的隔离期是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至10天。
第4页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第三节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较强的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 【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1.致病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传染源:水痘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3.传染性:出疹前1~2d至疱疹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4.传播途径:经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1.前驱期1-2天,发热、不适,次日出现皮疹 2.向心性分布,躯干到四肢 3.分批出现,斑、丘疹→疱疹→结痂,也可同时存在(重要特征) 4.自限性,10d痊愈
水痘的传播途径是 A.食物传播 B.虫媒传播 C.土壤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消化道传播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水痘经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其病程一般是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E.15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10d痊愈。
【治疗原则】
1.抗病毒:阿昔洛韦(首选),发病24h以内有效 2.对症治疗
①皮肤瘙痒:炉甘石洗剂 ②高热:避免用阿司匹林 ③注意:禁用皮质激素,易导致病毒扩散 【护理措施】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