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学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学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摘 要】 本文以广州市学校社会工作为例,首先阐述了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现状与困境,最后论述了介入策略:加大宣传力度及社会资源链接、利用;建立与学校沟通的沟通机制;提升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 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学生工作;必要性;现实困境;介入策略

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中定义为:学校社会工作是为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那么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学生工作有必要吗?广州市的学校社会工作现状如何?发展的策略是什么?

一、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社会工作时遇到了很多困境,遭遇了瓶颈,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越来越大,

需要各方互相配合,共同解决青少年的问题。 1、学生问题复杂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如吸毒、离家出走等,这些问题是学生个人难以解决困难的,而且学校现有的系统功能尚未能很好地应对。而社会工作者能够弥补学校工作的不足之处,充分调动和整合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整合三方的资源为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提供多样化的青少年服务,让青少年获得更多专业指引和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带动更多社会力量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 2、学校工作体系的有限性

据笔者了解,广州市部分中学心理老师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而且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必然从学校管理出发,受制于学校氛围和教师角色,未能很好地建立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凭借其专业理论和工作技巧,尊重每一个学生,注重发掘人的潜能的,所以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促进青少年成长显得尤为必要。

3、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

中学生开始摆脱童年的稚气,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独立性大大加强。同时社交范围扩大,朋友和伙伴开始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儿童都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社

会工作者能关注人与环境的互动,帮助儿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处理好两性关系。 二、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现状与困境

我国曾在二十世纪早期出现过基督青年会建立的青年会组织,在学校协助青少年处理个人生活与社会适应等问题,后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发展起来。自2002年,国内第一家社工机构――乐群社工服务社开始从事民工子弟学校的社会工作服务,重新揭开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序幕。广州首创了社会工作服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由政府出资金,交由公益性社团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来承担项目,支持社工机构自主运行,使社工服务不断往专业化发展。政府作为购买者,会运用一系列指标对公益性社团的服务工作进行考核。 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广州市政府民政部门一年出资200万元购买社工服务,让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进驻学校、街道,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挖掘潜能,提高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2008年,海珠区政府出资200万元购买了“青年地带”社工服务,由中山大学启创社工发展协会负责运营,招聘专业社工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点服务。从2013年起,荔湾区等地的学校也开始探索社会工作者常驻学校的服务。 但是,学校的人员比较单一,管理相对完善,安排长期

稳定,社工作为第三方进驻,必然要面临不同服务、不同专业的融入问题,而学校教育仍然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而这与社会工作者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有偏差,导致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工作的时候经常遇到困境。 1、学校对社会工作认可度不高,重视程度较低,宣传力度不大

学校对社会工作是否重视,要看学校领导层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学校对社会工作了解甚少,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升学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缺少关注。另外,学校对社会工作服务的宣传力度较低,形式十分单一。学校大多通过班会、张贴宣传单的形式对社会工作服务进行宣传,而还有部分学校没有社会工作者进驻学校。

2、社会工作者在学校中角色定位模糊,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与学校工作重合

由于社会工作者进入学校开展服务的时日尚短,社会还未对其权利义务和相关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社会工作者对自身的职责不清晰,对自身承担的责任不清楚,为了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关系,协助学校做较多与专业不相关的事情,这就容易出现多重领导、多重汇报的现象。同时,由于学校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非常模糊,在学校开展工作时会忽视社会工作者,让社会工作者成为学校的隐形人。社会工作者进入学校开展服务,在服务内容上与学校心理老师

以及德育工作内容有所重合,在服务手法上,社会工作者与学校心理老师的工作手法也是有相似之处的,导致社会工作者产生角色重复或混淆。 3、社工专业素质不足

由于社会工作在广州市发展历史较短,规范性不足,社会工作者缺少在学校实践的机会,造成社会工作者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足以及能力欠缺。

三、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策略

莫拉莱斯和谢弗在《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一书中谈到“社会工作是改善个人和群体之间互动的专业者”和“社会必须提供机会让每个人成长和发展,以实现其最大的潜能”等观点与青少年要求全面健康成长、发展的目的是相契合的。

1、加大宣传力度及社会资源链接、利用

通过大力宣传和推广学校社会工作,向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等宣传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服务内容,让其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认可和接纳社会工作。同时,抓紧时机,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等方法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证明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另外,更大限度地沟通协调、整合资源、争取、运用各方社会资源,弥补学校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为青少年争取社会权益。寻求社会支持力量,整合社会中不同体系中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协

助学生处理问题。

2、建立与学校沟通的沟通机制

清晰学校社工在学校架构中的定位,清晰学校社工如何协调社会工作与其他学校工作的关系,配合学校工作,以学校为基点,面向在校学生、老师及家长,开展专业有效的青少年服务。

3、提升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清晰社工自身角色定位,谋求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地位认定。建立督导制度,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结合学校工作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发展性、预防性和治疗性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和教育,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顺利发展,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2]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实战秘籍[M].香港:香港基督教服务处,2010. [3] (美)莫拉莱斯,谢弗 主编,顾东辉等译.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作者简介】

黄小珊(1990-),广东台山人,硕士研究生学历.

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学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学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摘要】本文以广州市学校社会工作为例,首先阐述了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现状与困境,最后论述了介入策略:加大宣传力度及社会资源链接、利用;建立与学校沟通的沟通机制;提升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关键词】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学生工作;必要性;现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ik5w49zwg6i8ss1c8w102tjb2iy3i014l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