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

2.知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了解三国的发展情况。 3.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学习难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官渡之战:_____年,_____和_____在________进行决战。________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为以后_____打下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_____年,曹军同_____和_____联军在________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________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_____,最终曹军大败。赤壁之战为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1)1.形成:______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废掉汉献帝,在________称帝,国号魏。______年,________在__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______年,________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_____。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加强了_____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_______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地区的开发。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交流,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

自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课堂练习:

1. 小明今年暑假去湖北旅游,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往日的张天烈火虽已熄灭,但周瑜当时挥剑所书的‘赤壁’仍旧记录着历史的足迹。”他记载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2.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 A.战火频繁,破坏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国家分裂 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

4.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宋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200 曹操 袁绍 官渡 曹操 统一北方 二.208 孙权 刘备 赤壁 黄盖 火攻 三国鼎立

三.1.220 曹丕 洛阳 221 刘备 222 孙权2.兴修水利 卫温 夷洲 台湾 诸葛亮 西南 合作探究

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权衰败,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从经济上看,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三国时期的历史是进步而不是倒退。课堂练习 1.C 2.C 3.D 4.C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

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

知识点复习归纳 一、官渡之战 (一)背景

1、东汉末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局混乱,州郡割据,战乱不已,东汉王朝形同虚设。 2、曹操势力的崛起 原因:

(1)政治上:把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并招揽各种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有利于社会稳定,又筹集了军粮。

3、袁绍集团占据黄河以北,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4、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5、时间:200年

6、地点:官渡进行决战

7、交战双方: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

8、曹操采取的战术: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绍军粮。 9、特点:以少胜多

10、结果:曹操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11、影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

1、目的: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时间:208年 3、地点:赤壁

4、战术:孙刘联合抗曹,火烧曹营

5、大体经过: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6、结果:曹操大败 7、特点:以少胜多

8、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1、割据状况

(1)赤壁之战后,曹操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至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最终形成:

(1)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3)222年,孙权称吴王,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三国各自的发展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造船业,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

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强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巩固训练题

1、湖北的襄阳市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文化而兴。昔日襄阳因历史悠久,才会有人杰地灵。襄阳的古隆中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 A.曹操B.刘秀C.孙权D.诸葛亮 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4、在中华民族的成语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 5、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6、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 A.曹操和袁绍B.刘备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孙权和袁绍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这是什么时期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2、材料中的“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东汉的什么事件?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战役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

巩固训练题答案

一、选择题。 1-6 DCABBA 二、材料分析题。 1、 诸葛亮 2、 州郡割据

3、 官渡之战;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2.知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了解三国的发展情况。3.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重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ijn935lvt3fre38hic91cf865brly010j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