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创新与比较研究
作者:苏雅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1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或多或少的遭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侵略和和平演变,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校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阵地,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要将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鲜明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也将有利于大学精神的形成。所以,我今天交流的题目就叫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一、万里长征第一步——入学教育垫基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引导学生在弘扬革命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我系应抓住大学生入学生涯这个重要节点,契合学生成长根本需求,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好学、力行、自强、创新”的总体目标,科学规划和积极开展具有教育性、传承性、特色性的新生入学系列教育活动。例如我系连续三年举办的新生红歌比赛,教育引导学生在弘扬革命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确保红色基因、优良传统在大学生中得到传承弘扬。
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各类表演、比赛百花齐放,具有鲜明校园特色。校园文化汇演是汇集校园人文素养的一种精神力量,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它将文化教育、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学生的“爱校荣校”感。 二、抓住育人关键点——社会实践出真知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实践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全社会大力发展志愿活动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把志愿服务更深层次的融入大学生的日常教育之中,培养“六心”人才,即对国家忠心,对社会爱心,对工作细心,对他人热心,对父母孝心,对自己有信心。我系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指定了学生社会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与综合测评相挂钩。志愿活动的发布和志愿者的征集全部采用团中央倡导的app软件“志愿中国”志愿汇,保证志愿活动公开公平。 教育进到学生志愿者服务以播撒文明为己任,将专业知识与活动内容紧密联系,激发全体学生树立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意识,以学校为基点,在校园内外一点一滴的撒播志愿者精神,传递积极向上的青春正能量。形成以课程化构建志愿服务动力机制、以项目化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效应、以基地化保证志愿服务常态开展、以平台化建设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实践育人体系。志愿活动应保持至少一个月一次,杜绝出现“三月雷锋来,四月雷锋走“的现象。 三、精品活动出亮点——主题教育创特色
文化创新与比较研究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