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述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校园暴力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摘 要:近年来,发生在我国中小学的校园暴力事件以及恶性案件呈上升趋势,中小学的校园暴力让老师和家长头痛,使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危害性极大。对社会、家庭、学校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导致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应紧密配合,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从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中小学 校园暴力 原因 预防措施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

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目前,我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或多或少的都发生过校园暴力事件,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有着明显的暴力倾向。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让老师烦心、家长担心、社会痛心,同时使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也破坏了校园和谐、安宁的育人环境。可将校园暴力简单地分为以下八类:一是、本校或其他学校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二是、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三是、某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的纠纷而到学校殴打其他学生;四是、老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五是、老师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如要求学生当众做出一些有损人格尊严的动作、辱骂学生等;六是、校内外高年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抢劫、勒索学生钱财,使学生不但损失钱财,而且心理受到极大伤害;七是、老师以及校内管理人员针对女学生的性侵害;八是、同年级甚至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 一、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校园暴力的产生涉及到国家、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应当综合分析其成因,寻求有效防治对策。 (一)国家方面的原因

政府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之一。现实社会中,中小学生择校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优秀的生源和优质师资相对集中于“名牌”学校,而部分素质较差的学生也相对集中到较差的学校。习惯上所称的“差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学校内得不到恰当的引导,从而产生了自卑感和厌学情绪,矛盾激化而得不到正确处理时就可能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而且相关法律法规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对防治校园暴力的责任确定不够明确,使施暴者得不到及时惩处,受害者得不

1

到及时救济。其次是社会生活中电脑游戏、影视文学作品充斥看恐怖、暴力、色情;对于这些还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喜欢模仿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就很容易被这种环境毒害和同化了。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多数学者认为,形成校园暴力的学校因素包括以下方面:1、学校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方面措施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2、青少年中存在着盲目攀比的消费观,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教育重视不够。3、学校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片面重视学业成绩,致使某些学生产生挫折感而寻找发泄的目标。4、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5、学校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暴力倾向疏导不力,对已经具有行为偏差的学生缺乏矫正办法,对侵害他人的校园暴力事件处理不及时。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多数与会者认为,形成校园暴力的家庭因素大致有:1、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足,父母忙于工作,亲子关系疏离,较少参与、配合学校举办的教育活动。2、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或简单粗暴,或溺爱过分,或放任自流。3、家庭内部存在暴力倾向,父母染有恶习或有违法犯罪行为,子女耳濡目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4、家庭的经济水准低于一般家庭,但家长又不适当地满足子女的非分消费需求,间接地诱发了同学间的暴力索取或强行借贷,甚至变相地放“高利贷”。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风气较重,伦理道德被轻视,社会生活经常出现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染。学校周边地区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良风气聚集,学生在离校后、到家前暂时处于无人监护状态,很容易进入这些场所而受到腐蚀和影响。同时,大众传播媒体有意无意地渲染暴力,过度或过细地再现犯罪分子的作案经过和具体情节,极有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当模仿的负面效果。而且,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江湖文化”、“流氓文化”等亚文化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社会原因之一。 (五)个人方面的原因

首先青少年身心发展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疾风暴雨变化剧烈时期,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加之面临考试、升学、就业等诸多人生选择的压力,往往遇事不冷静、情绪化、敢于冒险,处理问题也比较容易冲动或不计后果。其次,从个别的人格特质看:一部分中小学生的性格内向、孤僻、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三是容忍、迁就。有些同学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或

2

担心失去友谊,或害怕被打击报复,一味地容忍、迁就,久而久之,便助长了侵害行为的升级;四是、炫耀自己。有些同学自尊心强、希望自夸得到认可和赞赏。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能够促进学习进步。相反,可能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成为受侵害的目标;五是、好奇、逆反。有些同学单纯无知,辩别是非能力不强,产生逆反心理;六是、报复心理。一些学生受到外界刺激或挫折后容易冲动,产生报复心理,采取不正当手段解决冲突,去侵害他人。 二、校园暴力的危害后果

校园暴力具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几点: ( 一)、使弱小的中小学生从小接受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遭受暴力侵害的过程中想到什么了呢?他们眼睛看到的和他们头脑里当时意识到的,就是有力量的人可以侵害没有力量的人,力量加野蛮使侵害者获得了尊严,而文明和没有力量使他们自身失去尊严、受到伤害。这种意识又导致在他们有了力量以后再去侵害比他们弱小的人,甚至成年以后还实施虐待妻儿、抢劫钱财等更为严重的暴力犯罪行为。 (二)、对受害中小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

由于受到暴力侵害,有的学生身体受伤要住院治疗;有的学生导致精神失常;有的学生性格发生变化,沉默寡言、孤僻古怪;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等等。这种伤害对于他们的影响是终生的。 (三)、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正常学习。

经常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学习成绩一般都下降严重。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严重伤害不得不住院治疗或者休学,正常的学习被迫中断。而对于老师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一般都会导致受到伤害的学生畏惧学校,不愿意再去上学。 (四)、破坏了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

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从小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如果这种校园暴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会对法律失去信心,就连他们的家人、同学等也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最终导致我们的法制宣传事倍功半。

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复杂的社会问题。有关部门应当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应广泛合作,对症下药,努力寻求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他们得以在和谐、友爱、尊重、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

3

论述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校园暴力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摘要:近年来,发生在我国中小学的校园暴力事件以及恶性案件呈上升趋势,中小学的校园暴力让老师和家长头痛,使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危害性极大。对社会、家庭、学校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导致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预防和减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iiih1epgf1x2cw44ed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