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课文6—8自然段
1、可是奇迹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自读第6自然段。 指名反馈。
船员们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此时你有什么疑问? 出示: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 (1)指导朗读。(读出疑问语气) (2)改为陈述句。
2、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读课文7、8自然段。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野果子和船员病愈之间的联系。
小结:是啊,这就是船员们奇迹般存活的秘密。和船员们的生命密切联系着的原来就是维生素C。
3、你认为维生素被人们发现,主要依靠的是什么? (1)小组讨论。
(2) 指名交流。(细心的观察和思考)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读了全文,结合生活实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你知道哪些食物含有维生素C?(樱桃、番石榴、猕猴桃、草莓、青花菜、红椒、橘子等)
【课后作业】
1、小练笔:用心观察,写下你最近的新发现。 2、阅读其它科学发现小故事。
26
【板书设计】
18 维生素C的故事 担忧 “海上凶神” 感动 主动留下 观察
悲伤 必死无疑 发现 → 维生素C 惊喜 起死回生
19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认识课文中引号的作用。
4、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的特点功能,以及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国际互联网的特点功能,以及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搜集国际互联网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27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3、通过自主读文探究,理清课文脉络。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出示: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2、(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 齐读
(2) 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 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
(4) 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3、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28
4、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读文探究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想要解决问题,先要把本文的生字学会,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1)认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理解下列词语:
蜘蛛 光缆 跨过 远在天涯 近在咫尺 查阅 甚至 奇妙 信息 息息相关
6、自主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7、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描红仿影
学生观察字形,描红仿影。
29
【课后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紧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奇妙”“甚至”造句 2、认识课文中引号的作用。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的特点功能,以及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国际互联网的特点功能,以及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精读课文,感知特点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课件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2)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
30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