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施工方案及工程施工重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楼宇自控系统施工方案及施工重点

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电管预留预埋----设备开箱、检验、材料检验----DDC控制器箱体及辅控箱安装----楼宇控制前端设备安装----DDC控制器的保护管敷设----缆线敷设----校接线----终端机房设备安装接线----仪表单回路调校----各DDC子系统调试 ----联调----系统集成调试。 施工准备

DDC单体调试安装

电缆敷设、通断、绝缘测试 DDC功能测试

合格 合格 合格 调试完毕

线缆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2.2线缆终接要求

线缆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线缆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一般需采用冷压接头,特殊要求的地 方采用锡焊工艺。

线缆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

线缆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线缆标识内容是否正确,线缆两头必须套上机 打号码管。

对于有极性的线缆,必须区分极性进行终接,一般要求线缆的红色线接 正,其他颜色的线接负。 2.3校接线

由于楼控系统中接线端子多,在校接线过程中应注意如下:

仪表校接线除设计规定可用500V兆欧表检测绝缘外,其余一律不 得用兆欧表,应用专用的测量仪器(常规的采用万用表); DDC箱及辅控箱内布线应用绝缘尼龙扎带捆扎,切忌用金属代用, 以防线乱而产生电容效应,导致误信号;

弱电接地保护与弱电接地取消静电网络应严格区别,绝不能混淆,

以防强电在瞬间对地短路对弱电系统的模块损坏; 为保证导线无损伤,剥线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到导线; 导线与端子排间采用焊接或压接方式,均应牢固可靠; 控制器及辅控箱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

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 3设备安装

3.1系统设备安装条件

(1)室内装修和BAS表面安装的元件、设备的协调作业方案,已经得到确认;

4 (2)地面、墙面的预留孔洞、地槽和预埋件等应与合同一致,并经过业主方验收; (3)施工区域内能保证施工用电;

(4)施工现场有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已提前清除;

(5)与BA系统相关的各设备已安装完毕(或需要配合共同安装); (6)BA系统设备安装完后有条件并能采取进行成品保护措施; 3.2系统设备的安装

中央控制器及网络通讯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 后安装;

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坚固件应有防锈 层;

设备在安装前应作检查,确定其外形完是否完整,内外表面漆层是

否完好,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按系统设计图检查主机、网络控制设备、UPS、打印机、HUB集选

器等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以及连接方式是否正确。尤其要检查其主机与DDC之间的通讯线;

检查系统电源是否到位,电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2.1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1)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安装在直射的位置,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其位置不能破坏建筑物外观的美观与完整性,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雨防护罩。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如无法避开则与之距离不应小于2m。

(2)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mm。

(3)温度传感器至DDC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1k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Ω。 3.2.2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1)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温的位置。

(2)传感器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安装,安装在风管直管段或应避开风管死角的位置和蒸汽放空口位置。

(3)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安装。 (4)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3.2.3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1)水管温度传感器应在工艺管道预制与安装同时进行。

(2)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3)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流速死角和震动较大的位置。

(4)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二分之一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二分之一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5)水管型温度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3.2.4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安装 (1)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 (2)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3)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4)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

(5)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和安装的同时进行,其开

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6)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处。 (7)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小于管道口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侧面或底部和水流流速稳定的位置,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流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8)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

如新风机是变频调速或高、中、低三速控制时,应模拟变化风压测量 值或其他工艺要求,确认风机转速能相应改变或切换到测量值或稳定在设计值,风机转速这时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30%、50%、90%风机速度时高、中、低三速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

新风机停止运转,则新风门以及冷、热水调节阀门、加湿器等应回到 全关闭位置。

确认按设计图纸、产品供应商的技术资料、软件功能和调试大纲规定 的其他功能和联锁、联动的要求。

单体调试完成时,应按工艺和设计要求在系统中设定其送风温度、湿 度和风压的初始状态。 5.7空调处理机单体设备调试 按新风机子项的要求完成测试检查与确认。

启动空调机时,新风门、回风风门、排风风门等应联锁打开,各种调 节控制应投入工作。

空调机启动后,回风温度应随着回风温度设定的改变而变化,在经过 一定时间后能稳定在回风温度设定值的附近。如果回风温度跟踪设定值的速度太慢,可以适当提高PID调节的比例放大作用;如果系统稳定后,回风温度和设定值的偏差较大,可以适当提高PID调节的积分作用;如果回风温度在设定值上下明显地作周期性波动,其偏差超过范围,则应先降低或取消微分作用,再降低比例放大作用,直到系统稳定为止。PID参数设置的原则是:首先保证系统稳定,其次满足其基本的精度要求,各项参数设置不宜过分,应避免系统振荡,并有一定余量。当系统经调试不能稳定时,应考虑有关的机械或电气装置中是否存在妨碍系统稳定的因素,作仔细检查并排除这样的干扰。 如果空调机是双环控制,那么内环以送风温度作为反馈值,外环以回

风温度作为反馈值,以外环的调节控制输出作为内环的送风温度设定值。一般内环为PI调节,不设置微分参数。

空调机停止动转时,新风机风门、排风门、回风门、冷热水调节阀、 加湿器等应回到全关闭位置。

确认按设计图纸、产品供应商的技术资料、软件和调试大纲规定的其 他功能和联锁、联动程序控制的要求。

变风量空调机应按控制功能变频或分档变速的要求,确认空气处理机

的风量、风压随风机的速度也相应变化。当风压或风量稳定在设定值时,风机速度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30%、50%、90%风机速度时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变频、调速);还应在分档变速时测量其相应的风压与风量。 按新风机子项的要求,完成测试检查和确认。

如果需要,应使模拟控制新风风门、排风风门、回风风门的开度限位 设置满足空调工艺所提出的百分比要求。 5.8送排风机单体设备调试 按子项的要求完成测试检查与确认。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施工方案及工程施工重点

楼宇自控系统施工方案及施工重点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电管预留预埋----设备开箱、检验、材料检验----DDC控制器箱体及辅控箱安装----楼宇控制前端设备安装----DDC控制器的保护管敷设----缆线敷设----校接线----终端机房设备安装接线----仪表单回路调校----各DDC子系统调试----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iebq5g6wa5zpak1cslt1is530855j00ia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