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施工规范合订本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2-2000) 合质量。碾压混凝土一般强度增长缓慢,将层面放置等待强度上升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在具备条件后可立即恢复施工。 7.8 异种混凝土浇筑

7.8.1 同步浇筑的目的在于保证两种混凝土交界面的结合质量。中孔、底孔、溢流面、闸墩等对表面平整度要求高或者厚度和体积比较大的常态混凝土,与坝体碾压混凝土同步浇筑时不易保证外观质量,上升速度会受到较大影响,不同交叉浇筑比较困难,因此宜分二期分别浇筑,但必须确保一、二期混凝土之间的良好结合。 7.9 变态混凝土

7.9.1 变态混凝土是在碾压混凝土摊铺施工中铺洒灰浆,而形成的富浆碾压混凝土,可以用振捣的方法捣固密实,应随着碾压混凝土施工逐层进行。变态混凝土在国内许多工程已获得广泛应用,效果都比较好。根据施工实践,铺洒灰浆的碾压混凝土铺层厚度可以与平仓厚度相同,以减少人工作业量,提高施工效率。加浆量应根据具体要求经试验确定。

7.9.3 为了保证质量,应准确标定铺洒灰浆用具的计量和对应的铺洒面积,并精心组织施工。

7.9.4 变态混凝土施工在碾压前进行,并在碾压时搭接一定宽度才能保证变态区域和碾压区域的良好过渡结合,强力振捣是保证变态混凝土均匀性、上下层结合以及与碾压区结合质量的必要措施,也可以采用搅拌机拌制的相同配合比的低塌落度干硬性混凝土,代替变态混凝土。 7.10 养护与防护

7.10.1 碾压混凝土是干硬性混凝土,受外界的条件影响很大,因此在仓面上要求对混凝土保持湿润。 7.10.3 碾压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少,早期强度较低,为防止裂缝的发生,养护时间须比常态混凝土长。棱角部位,容易发生裂缝,须加强养护。 7.11 埋设件施工

7.11.1 为了不妨碍碾压施工和不损坏埋设件,内部观测仪器和电缆的埋设宜采用后埋法。为了保证仪器的完好率和工作精度,根据不同仪器类型,必须保证上部有足够的回填保护层。

7.11.2 后埋法施工,在回填保护层时,如果碾压混凝土已经超过直接铺筑允许时间,在回填混凝土时,接合部位应使用垫层拌和物,保证回填混凝土与已碾压混凝土结合良好。人工分层回填时,剔除大骨料的混凝土,是保证仪器完好率的重要措施。电缆束容易形成集中渗水通道,所以回填时要保证回填砂浆密实。 7.11.3 如果仪器埋设能够安排到水平施工缝面上进行,对仪器完好率十分有益。施工中保证仪器完好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铺筑作业与埋设作业具有良好的配合协调。

7.11.4 施工实践表明,回填混凝土初凝前,机械设备直接碾压其表面,仍可能造成仪器的损坏,故规定此条文。对于连续铺筑上升的碾压层面,仪埋部位宜以人工摊铺上一层混凝土,在进行正常的铺筑作业。 7.11.5 观测电缆在埋设点附件预留一定的富余长度,目的在于保证碾压施工时不破坏仪器和电缆的连接。 7.12 特殊气象条件下施工

7.12.1 施工中降雨强度可按5min~10min内侧得的降雨量换算值进行控制。

7.12.2 大风条件下,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迅速,为了保证碾压密实和良好的层间结合,应采取喷雾补偿水分等措施,保持仓面湿润。

7.12.3 高温天气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最根本的途径是大幅度削减层间间隔时间,同时应采取控制和补偿表面水分蒸发散失的措施。

8 质量管理和评定

8.1 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

8.1.1 表8.1.1是根据国内工程施工经验并参考国外资料而提出的。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的目的是:检查水泥、掺合料、骨料和外加剂的质量是否满足质量标准,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和改善施工工艺,以及评定原材料的生产控制水平。

8.1.2 细骨料生产主要应控制砂料的级配和含水率。

砂细度模数变动将引起碾压混凝土工作度的变动。因此,将砂细度模数控制在允许变动范围内,对稳定碾压混凝土生产是必要的。砂细度模数检测结果如果与给定值之差超过允许偏差0.20时,则需调整碾压混凝土配合比。

碾压混凝土施工时砂的含水率控制要比常规混凝土严格,因为含水率的允许偏差超过0.5%,将会引起碾压混凝土工作度不稳定。砂的含水率原则上应连续测定,同时要用传统的烘干法按规定进行核定。

16

施工规范合订本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2-2000) 8.1.3 现场生产的粗骨料,主要控制其超、逊径和各级石子的含水率。骨料超、逊径的检验应使用原孔筛或超、逊径筛进行。

粗骨料主要应对小石(5mm~20mm)含水率进行检测。小石含水率、碾压混凝土工作强度(VC)和抗压强度测定结果表明,小石含水波动将引起碾压混凝土工作度(VC)和抗压强度波动。小石含水率稳定,碾压混凝土工作度(VC)和抗压强度也稳定。 8.2 新拌碾压混凝土的检测与控制

8.2.1 每盘碾压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称量准确与否,是影响碾压混凝土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应对衡器定期进行检验。

8.2.2 碾压混凝土各组分材料必须搅拌均匀,适宜的拌和时间随碾压混凝土工作度、搅拌机荣量、类型和投料顺序而异,应由拌和试验决定。

8.2.3 碾压混凝土质量检测与控制的重点是出搅拌机后未凝固的新拌混凝土,其目的是用来发现施工中的失控因素,并加以调整,以避免在建筑物中造成质量事故。成型一定数量的抗压强度试件,用以评定碾压混凝土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8.2.4 根据岩滩、铜街子、天生桥二级、沙溪口和坑口等工程的施工经验,确定机口VC值允许偏差为3s。 8.2.5 掺加引气剂的碾压混凝土试验结果指出:保持同样工作度,掺加引气剂可减少用水量,如果水胶比不变,则可节省水泥,含气量愈大,节省水泥愈多,但抗压强度随着含气量增加而降低。掺和引气剂的碾压混凝土应严格控制含气量,否则会因含气量过大,而使抗压强度过度下降,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含气量的变动范围应控制在±1%内。 8.3 碾压混凝土现场质量检测

8.3.1 本条系根据铜街子、沙溪口、坑口和江垭等工程的施工经验制订的。VC值允许偏差5s,细指浇筑现场的测值。提出层间允许间隔时间问题的目的是要保证层面良好结合,使层面满足强度和抗渗性能要求。因此提出“由试验确定不同气温条件下层间允许间隔时间。”

8.3.2 国内使用表面型核子水分密度仪测定压实表现密度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且国内已有产品,性能、质量均能达到要求,故规定压实表观密度的检测采用表面型核子水分密度仪。由于碾压完毕后压实能量有段释放过程,故规定10min以后测试。

8.3.4 碾压混凝土的表现密度必须压实到配合比设计理论容重的97%以上,以满足碾压混凝土坝重力稳定和密实性的基本要求。 8.4 质量控制与评定

8.4.1 机口取样成型的28d试件的抗压强度,主要用以衡量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生产的质量管理水平。 8.4.3 表8.4.3列衡量标准是参考美国ACI-214标准以普通混凝土为准制定的。

8.4.4 碾压混凝土质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按抽样次数分为大样本评定和小样本评定。以设计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为准。

大样本是对同一标号碾压混凝土按周、旬或月作为一个统计时段进行质量评定。小样本反映快,是对一个浇筑层或一个浇筑日的碾压混凝土质量进行评定。

根据数据统计学原理,均方差S的计算值随样本容量N愈大而愈接近真值。多数学者认为N ≥30为宜,因此大样本连续取样次数规定大于30次。从碾压混凝土一个浇筑层或一个浇筑日考虑,取样次数一般不会超过6次,所以小样本连续取样次数规定小于6次。表8.4.4-1中,t值是碾压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为80%的强度保证率系数。

8.4.5 在混凝土搅拌机机口取样,成型的标准立方体试件,不能反映碾压混凝土出机后一系列施工操作,包括运输、平仓、碾压和养护中所引起的质量差异。现场综合评价碾压混凝土质量目前多采用钻芯取样法。 8.4.6 按一般规定,芯样直径应大于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2.5~3.0)倍。碾压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为80mm,则芯样直径应为200mm~240mm。考虑到我国目前钻机性能,在本条中规定芯样直径以15cm~20cm为宜,对于大型工程或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大于80mm的工程可采用直径20cm或更大直径的芯样。

8.4.7 试件高度大于1.7倍直径时,可以认为端面约束已减弱到可以不予考虑的程度。所以,把高径比为2.0的芯样试件定为标准试件。这也是根据我国的试验资料并参考美国ASTMC42-77及英国BS1881.4规范编制而成的。考虑到工程一般使用最大骨料粒径为80mm以及端面约束问题,规定高径比小于1.5的芯样不得用于测定抗压强度。

17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施工规范合订本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2-2000)合质量。碾压混凝土一般强度增长缓慢,将层面放置等待强度上升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在具备条件后可立即恢复施工。7.8异种混凝土浇筑7.8.1同步浇筑的目的在于保证两种混凝土交界面的结合质量。中孔、底孔、溢流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idkx6bshl036ax5ujw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