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 高二选修 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种树郭橐驼传 主备人:王晶 审核人:刘凤海 课时:2学时 【学习目标】 教师 “复备”栏 1、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设事明理的方法。 2、 积累文言知识,翻译时重点词句落实。 3、 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提示与建议】 握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这些特点,培养对古代经典作品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种树郭橐驼传》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它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学法指导】 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达标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病瘘(lòu) 郭橐(tuó)驼 孳(zī) 勖(xù) 缫(sāo)丝 飧(sūn)饔(yōng)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甚善,名我固当 ②驼业种树 ..③且硕茂,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 ..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①名,起名,作动词。②业,以??为业,作动词。③实,结果实,作动词 ④筑,捣土用的杵,文中用作动词,捣土。 ⑤爪,用指甲划破,作动词。 3.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 ②根拳而土易 ..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④字而幼孩 ..⑤故病且怠 . ①性:性质.方法 ②易:更换 ③长:治理 ④字:养育 ⑤病:穷困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 1.阅读1-2节,郭橐驼,病偻,隆然伏行,外貌奇怪;同乡针对他的生理缺陷,给他起绰号,郭橐驼,他不仅没有反对或者责骂,反而说:名我固当。并且自谓橐驼。你觉得郭橐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2.阅读第3段,思考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1
3.阅读第3段,思考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郭橐驼是怎么评价的?结果是有利于树还是害了树?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4.阅读4-5段,思考作者为郭橐驼写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观点 ? 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5.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你对此如何评价? 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他的态度是: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气置也若弃。”他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本性栽种,收到了“天者全而其性得”的效果。就像他说的“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三、文言知识自测 (一)名作动: ①不知始何名。 叫,“何”作宾语,前置 ②病偻,隆然伏行。 患病 ③名我固当。 起名 ④早实以蕃。 结果实 ⑤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活得长久 ⑥其莳也若子。 对待子女 (二)名作状: ① 旦视而暮抚。 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一天天 (三)使动用法: ① 非有能硕茂之也。 使……硕大茂盛 ②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使……早 使……多 ③鸣鼓而聚之。 聚集,使……聚集 ④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繁荣 安,使…安乐(安顿) (四)为动用法: ① 其培之也。 为……培土 ② 忧之太勤。 为……担忧 ③ 虽日忧之。 为……担忧
2
【通假字】 1、既然已,勿动勿虑。 矣:了。 2、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尔:你们。 【一词多义】 1.故 (1)其土欲故。 旧 ;(2)故不我若也。 所以 2.性 (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本性 (2)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方法 (3)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本性 (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性命 3.传 (1)种树郭橐驼传 一种文体 (2)传其事以为官戒 为……作传 4.以 (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来 (2)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把 (3)早实以蕃 而 (4)而卒以祸 因,因为 (5)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来 (6)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地 第三课时【巩固提高】 1.A(佝偻,苟且偷生) 2. A ( A 为结构助词“的”,余为代词) 3.C ( C与题干“且”均为“而且”,A .将要;B .姑且;D .尚且) 4.C(C为转折连词,虽然;其他均表假设,即使) 5.C (“已”通“矣”) 6.C ( A 它的果实,今为转折副词; B 敲梆,今为击打木头; D 已经这样,今为连词) 【阅读理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抑耗 : 抑制损耗 ②他植者则不然 :不是这样 ....③则又爱之太殷 :爱之太深 ④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 松紧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若不过焉则不及:不是过了头就是没达到要求。 ②故不我若也: 所以(他们种树的效益)比不上我。 3.其他种树人的结果如何?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其实害之。其实仇之。 4.作者从种树之理联系到治民之道,我们能否从种树之理联系到其他方面,试简要说明。 育人也和种树一样,不可过多地束缚人才的成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