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实验初中2006--2007学年度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
制卷人: 周建军 高小娟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相信自己, 认真细心,定会取得好成绩!请先看清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 40分)
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2、如图,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3、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4、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6、 以下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如皋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7、 如图所示是色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区域2分别应标的 颜色是( )
A.绿色、白色 B.黄色 、白色
C.绿色、黑色 D.黄色、黑色
红 1 2
蓝
8、、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
9、人走近镜子,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都不对
10、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5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11、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 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 )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 珠,形成“白气”
1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这种雾气是: (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13、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14、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
15、下列现象中,不是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 A.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出现各种色光 B.雨过天晴天空彩虹凌空飞架 C.早晨看到日光下的露珠呈现五颜六色 D.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 16、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
17、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主要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18、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 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19、太阳光直接垂直照到离地面高30厘米、水平放置的一张不透明的纸板上,如果纸板上挖有一个边长为0.5厘米的方形孔,则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 ) A.方形 B.圆形 C.长方形 D.不确定 20、如图甲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
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乙中的( )
二、填空题( 25分)
19.光在各种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m/s。在太阳、月亮、烛焰,眼睛、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有 ,
20、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 而发声,鱼会被吓跑,这主要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若把一手机放在真空罩中,再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结果发现罩内手机彩灯闪烁,但却听不到手机的铃声,这是因为 ,在灯光下做的“手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21、一只小鸟在深2m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 m。 22、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
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汽”__________;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______;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____ ___。
23、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24、根据以下示例,写出以下三点在各方面应用中的相关事例(每种各举一例) 示例:红外线: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
(1) 太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平面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小孔成像实验中,从半透明纸屏上能看到外界物体的像,屏上成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的;如果将小孔靠近物体,小孔和纸屏的距离增大一些,则纸屏上该物体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留心观察、注重体验你会发现睁开双眼和只睁开一只眼睛, 能够更加快地点燃蜡烛;睁开眼,伸出右手,四指并拢遮住你的眼对着太阳看,你一定会出现眼前一片红色,这说明红色的血液能透过______色的色光。
27、“热管”是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 成蒸气,并 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又_____成液体,并 热量。这样,就把受热那一端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另一端。
三 .作图及实验题(14分)
28、根据图中的两条光线找到光源的位置,并标出人的影子的长度.(2′) 29、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下面右图中相应的物体的像.(2′)
30、下图中体温计所示温度是 ℃。(1′)
31、、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玻璃板作实验的好处是 ;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4′)
32、气象人员按气象要求测得某昼夜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是 ℃。(1′)
34、试按照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在下列叙述的步骤中,选择正确的步骤,并把它的编号依次排列: (A)选用测量范围合适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