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临床腧穴学》纲要7(十二经穴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七、十二经常用腧穴(二)

足太阳膀胱经 通经行气

金门——寒厥,肢端青紫、厥冷

京骨——补气,用于小儿惊厥(无高热) 束骨——去实热(外感) 通谷——高热之抽搐,风热 跗阳——霍乱转筋 昆仑——项背强

仆参——腰背疼痛、中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神志不清) 申脉——足外翻 特殊作用 睛明——眼病

次髎——通督,用于腰痛,不孕(子宫后曲)深刺,清利湿热,截瘫病人的二便失禁 委中——腰痛(扭伤时放血)拔罐放血大于15ML

承山——脚转筋,轻证,进针时站立(注意,重证时不用,改用手、上肢部位穴) 飞扬——眉棱骨痛(较新用法)痔(痔疮急性发作时用挑治法) 委阳——下肢痿软

膏肓俞——虚劳,结核(注意,用“抱肩”体位) 噫嘻——具行散阳气,化痰之功,还可用于瘰疠、痰核

足少阴肾经 养阴:

太溪——养阴作用专一,一身之阳

复溜——偏于清热(消渴)针刺体位:足背屈 阴谷——偏于养阴,本脏之阴 照海——偏于清热,一身之热 特殊作用

涌泉——去湿(脚气、下肢水肿)(湿从下起)新病用针,久病用灸 照海——足内翻 太溪——耳鸣 复溜——盗汗

水泉——内湿,下肢水肿,闭经

手厥阴心包经 心胸疼痛:

郗门——剧痛突发

间使——(化痰)痰阻持续性疼痛 内关——气郁,胸闷痛 曲泽——热邪(热郁)

;.

.

手少阳三焦经 宽胸:

支沟——开窍、去痰湿 (内关)——行气,散瘀 (太渊)——补气、行气 化痰

支沟——痰阻心窍

(丰隆)——行气(气停痰阻) 用于减肥 (列缺)——降气(痰阻肺络) 喉痹:

(少商)——火热 翳风——湿热 天容——外感 特殊作用

中渚——指关节因浮肿而不利,落枕 外关——外感挟风湿

角孙——痄腮(灯火灸三下,放血亦可)

足少阳胆经

水湿上侵,脚气: 足临泣——行气去湿 (公孙)——调和肝脾 (涌泉)——直接去湿 (八风)——泻实邪 (阴陵泉)——健脾除湿 特殊作用:

悬钟——补益穴,截瘫(灸),小儿行迟,阴急(缩阴)加丹田灸,踝扭伤 光明——眼病

阳陵泉——胸肋胀满(肝脾不调) 风市——萎、痛(气血将通)

环跳——下肢胀痛,沉重(扇面刺——找坐骨神经) 带脉——赤白带下

日月——胆田虚而痛(慢性胆囊炎?) 肩井——驱风,舒筋,泻刺足,配补足三里 风池——外感,外风 率谷——腮肿(同角孙),偏头痛 上关——上牙痛

足厥阴肝经 疝:

大敦——行气、降气,用于疝有风有火者

气冲——行气、散气,用于疝有局部热象者(无全身症状) 归来——提升,湿补,用于疝有受寒者 急脉——湿

;.

.

清热:

大敦——引火下行,头热急而重 行间——泻热 太冲——气郁化火 章门——健脾(灸),顽固性呃逆(因脾气衰败)灸 期门——热入血室 (抑郁)

;.

《临床腧穴学》纲要7(十二经穴2)

.七、十二经常用腧穴(二)足太阳膀胱经通经行气金门——寒厥,肢端青紫、厥冷京骨——补气,用于小儿惊厥(无高热)束骨——去实热(外感)通谷——高热之抽搐,风热跗阳——霍乱转筋昆仑——项背强仆参——腰背疼痛、中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申脉——足外翻特殊作用睛明——眼病次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htdt07pjt1cf865breu5a66i6tmb7010t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