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数,以蠲除⑦积负。”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极言:非常激进的进言。②奉亲:侍奉母亲。③不报:不予答复。④徙:贬官。⑤天戒:天示惩戒。⑥侈土木:大兴土木。⑦蠲除:清除,减免。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②微斯人________ ③寻通判河中府________ ④市材木陕西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B.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C.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D.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4)【甲】文中的“古仁人之心”有什么内涵?【乙】文中范仲淹“忧其君”与“忧其民”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 (1)曾经;如果没有;不久;购买 (2)C
(3)①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②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4)内涵: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忧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顾礼法,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忧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尝”“微”“寻”是古今异义词,“市”属于词类活用。
(2)这句话的大意是:现在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应该顺应天意。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庙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南面: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面;朝:朝拜;法:效法。故这两句可以翻译为:①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②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4)【甲】结合语境分析,“古仁人”和迁客骚人不一样,迁客骚人 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他们 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范仲淹对此非常忧愁,因为天子这样做是不合礼法的。这是“忧其君”的原因。当时正
好朝廷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官方买办陕西的木材,范仲淹认为这样做是劳民伤财,应该停止。这是“忧其民”的原因。
故答案为:⑴曾经;如果没有;不久;购买 ⑵ C
⑶ ①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②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⑷ 内涵: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忧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顾礼法,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忧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含义的能力以及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文章的重要语句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等。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当时正好朝廷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官方买办陕西的木材。范仲淹又上书:“昭应、寿宁年间的事情历历在目,前事不远后事之戒。现在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应该顺应天意,让人民休息。目前应当停止修建寺庙景观,较少木材购买量,以解决财政赤字。”又上书:“现在降除官员多取决于太后的亲近与否,这样的行政不是太平盛世的方法”。虽然朝廷没能听从范仲淹的意见,但是宋仁宗深切以为范仲淹是忠臣。
1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②连月不开________ ③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④子京忽以书抵文正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愤郁颇见辞色。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 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 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 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4)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品质。从【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是________(文中原话),滕子京是一个________的人。 【答案】 (1)雄伟景象;放晴;“日光”或“阳光”;信\\书信
(2)①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或: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 (3)C
(4)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友善,爱其才;德才兼备并又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解析】【分析】(1)此题古今异义词,开:放晴。观:雄伟景象。景:日光。书:名
词,书信。
(2)本题注意关键词:以:因为。颇:很。辞色:文章中和脸上。
(3)C项,错误,应是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悲”和“喜”的情感。故选C。 (4)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表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乙】文,“友善,爱其才”,可见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根据“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可知滕子京的为人德才兼备并又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故答案为:⑴雄伟景象;放晴;“日光”或“阳光”;信\\书信
⑵①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或: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 ⑶C;
⑷ 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友善,爱其才;德才兼备并又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选项逐项进行审读,在文章具体落实,仔细辨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事件进行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
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被许多人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中和脸色上。范仲淹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这样以后会遗留祸害。然而滕子京豪迈自负,很少听别人规劝,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劝诫他。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写《岳阳楼记》。所以《岳阳楼记》中说“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他的意思大概是在规劝好友了。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① ,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
② , 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③ , 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造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然亮才,于治戎⑤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⑥ , 攻守异体⑦ , 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⑧ , 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殊量:非凡的器量、才能。②解带写诚:解开衣带表示诚意。③委质:呈献礼物,表示臣服、归附。④建:提出。⑤治戎:作战,治军。⑥侔(mòu):等,与……相等。⑦攻守异体:攻守的形势不同。意思是说,攻者难,守者易。⑧陵迟:衰落、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