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解析】处于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他们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彼此都认可的,是可以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
27.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认识采用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情境创设法
C.实践教育法
D.两难故事法
【答案】D
【解析】柯尔伯格开创了道德两难故事法,作为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
28.国内学者林崇德研究指出:儿童与青少年个性和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A.小学二年级、初中三年级
B.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
C.小学四年级、初中三年级
D.小学五年级、高中一年级
【答案】B
【解析】林崇德的研究认为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是儿童与青少年个性发展、特别是品德发展变化的关键期。
29.遗传素质是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自然前提或物质基础,它提供了品德发晨的()
A.外在可能性
B.主观矛盾性
C.主观能动性
D.内在可能性
【答案】D
【解析】遗传素质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的自然前提或物质基础,它提供了品德发展的内在可能性。
30.对于那些“明知故犯”“知行不一”的学生,应着重()
A.锻炼道德意志
B.激发道德情感
C.掌握道德概念
D.提高道德认识
【答案】A
【解析】小学生道德意志薄弱、坚持性差,因而常“明知故犯…‘知行不一”。有时无法抵制诱惑,有时因战胜不了困难,时常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对待这样的学生应着重锻炼其道德意志。
31.当学生的行为合乎道德标准时给予奖赏,当学生的行为不合乎道德标准时给予惩罚,这种运用赏罚培养学生品德的做法依据的是()
A.格式塔的顿悟理论
B.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的联结理论
D.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答案】C
【解析】奖赏和惩罚使用了强化的原理,依据的是行为主义的联结理论。
32.广西某中学挑选本校几名男女同学,来展示该校倡导的中学服装和发型供学生参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做法符合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法中的()
A.言语说服法
B.榜样示范法
C.案例研究法
D.游戏法
【答案】B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33.布罗菲和伊伏特逊认为,小学低年级课堂管理的关键是()(易混)
【答案】B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A.直接教课堂规则和程序
B.监控和维持课堂管理系统
C.管理课程
D.建设性地处理课堂混乱
【答案】A
【解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直接教课堂规则和程序,只有儿童掌握了基本的规则和程序之后,才可能进行学习活动。
34.“学生过于安静、拘谨,由于惧怕老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地回答问题”,导致此课堂气氛的教师教导方式是() A.民主型
B.放任型
C.冷漠型
D.专制型
【答案】D
【解析】在专制型的领导方式下,学生会产生较高水平的挫折,小组气氛是紧张的、沉闷的,并对领导产生一定的反感。在专制型的领导方式下会产生消极的课堂气氛,题干描述的现象符合消极的课堂气氛的特点。
35.胡老师在制定班规时,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以契约方式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此方式促成的纪律属于()(易错)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任务促成的纪律
【答案】C
【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即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刚入学的儿童往往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其课堂纪律主要是由教师制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开始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对教师促成的纪律的要求降低,但它始终是课堂纪律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36.课堂上小童做出一些怪异行为,引起了同学的注意,此时教师最为适宜的处理策略是()
A.言语提示
B.反复提示
C.应用后果
D.有意忽视
【答案】D
【解析】个别学生有时为了引起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会做出一些问题行为。这时,如果教师直接干预,正好迎合了学生的目的,从而对其问题行为起到强化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取有意忽视的态度,装作视而不见,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
37.古代教育家朱熹认为“小学”阶段(大约15岁以前)的德育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洒扫、应对、进退、衣服冠履等。这类教育活动属于()
A.爱国主义教育
B.基本行为规范教育
C.纪律和法制教育
D.民主意识教育
【答案】B
【解析】朱熹认为,“小学”阶段(大约15岁以前)的德育主要是应该让受教育者学习基本的行为规范,如洒扫、应对、进退、衣服冠履等。
38.在保护邕江生态环境活动中,同学们捡了一天垃圾,尽管很累,但脸上还是乐开了花。这一行为体现的德育功能是()(常考)
A.享用性功能
B.政治性功能
C.文化性功能
D.生存性功能
【答案】A
【解析】德育的享用性功能,即是说,可使每一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德育的享用性功能。
39.通过德育活劫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效果是()
A.德育目标
B.德育课程
C.德育管理
D.德育要求
【答案】A
【解析】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40.班会课上,班主任刘老师在表扬了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之后,又严厉批评了抄袭和请人代写的学生。刘老师有效地运用了()
A.课外辅导法
B.自我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