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选择题
1.凝胶色谱法是分离蛋白质分子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可用此方法进行分离。能分离的蛋白质分子之间必须( ) A.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B.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但都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分子 C.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但都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分子 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但都在一定范围之内
解析: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的多种成分在通过凝胶时,按照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排队”,从而将各种成分分开。在每种凝胶分离范围之外的分子,在不改变凝胶种类的情况下是很难分离的。 答案:D
2.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及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是利用凝胶把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B.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而最先流出;小分子因进入凝胶内部而流速缓慢,后流出
C.凝胶内部有很微细的多孔网状结构,其孔隙大小与被分离的物质分子的大小无相应关系 D.一般情况下,凝胶对要分离的物质没有吸附作用,因此所有要分离的物质都应该被洗脱出来
解析:选用不同种凝胶,其立体网状结构不同,孔隙大小不同,因此可分离出的分子大小也不同。凝胶一般对分离的物质无吸附作用,所有要分离的物质都应该被洗脱出来,这是凝胶色谱法与一般层析法的不同。 答案:C
3.下列关于凝胶柱上加入样品和洗脱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样前要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
B.让吸管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贴壁加样至色谱柱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 C.打开下端出口,待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直接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开始洗脱 D.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流出液
解析: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加入磷酸缓冲液到适当高度,再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开始洗脱。 答案:C
4.凝胶色谱柱制作的程序一般是( )
①橡皮塞打孔 ②挖凹穴 ③装玻璃管 ④盖尼龙网 ⑤盖尼龙纱 ⑥将橡皮塞插入玻璃管 ⑦接尼龙管、装螺旋夹 ⑧柱顶插入安装了玻璃管的橡皮塞 A.①→③→④→⑤→⑥→⑧→⑦→②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⑥→⑤→⑧→⑦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1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D.①→②→③→⑦→⑥→⑤→⑧→④
解析:凝胶柱制作的一般流程是:选择玻璃管→选择合适的橡皮塞→打孔→挖凹穴→装玻璃管→盖尼龙网→盖尼龙纱→将橡皮塞插入玻璃管→接尼龙管→装螺旋夹→柱顶插入安装了玻璃管的橡皮塞。 答案:B
5.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技术。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可将样品中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分离 B.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等,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 C.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
D.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密度不同,可通过离心沉降法分离蛋白质
解析: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则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透析可以将蛋白质和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分离。 答案:A
6.在提取和分离猪血红蛋白的实验中,应使用( ) A.柠檬酸钠溶液洗涤红细胞,防止红细胞破裂 B.蒸馏水和甲苯处理红细胞,使其释放出血红蛋白 C.生理盐水透析血红蛋白溶液,保持血红蛋白活性 D.生理盐水洗脱,有利于血红蛋白在凝胶柱中移动
解析:柠檬酸钠可与血浆中的钙离子结合,防止血液凝固;在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透析用的是磷酸缓冲液;磷酸缓冲液有利于血红蛋白在凝胶柱中移动。 答案:B
7.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材料必须选用鸡血
B.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分离 C.凝胶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D.电泳法是利用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进行分离
解析:该实验的材料不能选用鸡血,而应选用哺乳动物的血液,因为后者所含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有利于得到较纯净的血红蛋白;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因此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分离;凝胶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电泳法是利用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进行分离。 答案:A
8.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的分离与提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大的杂质 B.血红蛋白释放后应进行低速短时间离心
C.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移动速度慢 D.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
解析:透析可以除去分子量较小的杂质;血红蛋白释放后,以2 000 r/min的高速离心10 min,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2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从而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在凝胶外部移动,移动速度快;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观察红色区带的移动情况。 答案:D
9.下列关于DNA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蒸馏水涨破细胞的方法从猪的红细胞中提取到DNA和蛋白质 B.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可除去部分杂质 C.透析法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蛋白质不能通过半透膜
D.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解析:猪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线粒体,不能从其红细胞中提取出DNA。 答案:A
10.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
B.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 C.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D.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然后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 h 解析:红细胞洗涤过程中应该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蒸馏水;血红蛋白的释放应该加入蒸馏水和甲苯,使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其中的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通过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出血红蛋白溶液;透析所用的磷酸缓冲液的pH为7.0。 答案:C
11.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任何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 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
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溶液 D.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的
解析: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但其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答案:A
12.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其分子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样品中蛋白质的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 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也保留在袋内 B.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移动速度最快
C.若将样品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甲也存在于沉淀中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