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就业的利与弊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度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08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在这样的情形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但凡事有利就有弊,笔者在此浅谈一下在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就业的利与弊。
一、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就业的优势
笔者认为在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就业有两大优势:政策优势和专业优势。 1.政策优势
2008年经济危机出现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2009好高校毕业生工作的文件,提前召开.
业工作会议,进行紧急动员和全面部署。以“非常时期,非常决心,非常举措”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方面,教育部千方百计以空前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教育部强调一定要带着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并要求以多种形式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加强紧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高职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升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而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除了国家的特殊政策保障外,企业、行业也必须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确保高职学生在经济危机下最大限度就业。因此,教育部出台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改革措施,其中就有“积极发展‘定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畅销机制”,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为真正实现“双证”制度夯实基础。2008年12月20日,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与近140家企业负责人聚集北京,共同探讨在全球经济危机下,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帮助高职学生应对就业压力。 2.专业优势
除了国家、企业对高职学生在政策上的支持,高职学生本身的专业优势也使得在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比普高生更“耐.
寒”。
对于“高职教育”,目前学界的界定为:①它是高等教育;②它是职业技术教育;③它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高等阶段。由此可见,“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基本属性,与之相比,普高生则明显少了“职业性”这个特征。 普高教育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强调基础知识,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其学科应用性强,在教学中亦更强调实用性、技能性,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践行顶岗实习,双证制度,保持与市场、企业的联系,因此学生毕业后大多有一技之长,使自己上岗速度快。在经济危机下,大多数企业更看重生产成本,高职学生经过短时间适应可以立即上手,普高生与其相比反而缺少实际经验。“花费用人成本更少,用人效果更好”的经历使企业尝到了甜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目前召开的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称,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已超过本科就业率。高职学生自身的技术含量使得许多企业在招聘一线员工时往往首先想到的不是普高生、硕士生,而是高职生。在经济危机下,企业的人员构成效率要求更高,生产成本要求更低,学历不再是第一考虑因素,实用型、技术型人才才是首选。
高职学生在经济危机下能成为多数企业的“香饽饽”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他们就业能力的提高。
比较典型国内外学者看法不一,关于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的有瑞士的戈德斯密德的五要素说“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国内的一些学者如夏祖浩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应包括四方面:从心理上表现出的自尊和成就动机、对知识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技能。笔者把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分为三方面;专业基础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基础技能是高职学生找工作的第一技能,而社会适应能力则是高职学生与社会、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企业考虑录用他们,专业发展能力则考虑他们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生与普高生相比,高职生更实际,更有吃苦精神,就业心理也更务实。他们不太挑剔,对薪水的期望值也更贴近现状,且只要稍加培训就能立刻上岗。他们一旦被聘用后,很少有跳槽的想法,再加上他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高过技校生,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又胜过普高生,因此,当金融危机来临时,企业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会更乐意接受高职生。 二、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就业的劣势 1.人口劣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2009年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再加上农民工的不断进城,国外高素质技术人才“抢滩”中国,面临这样严峻的就业形仍使一些企业在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高职学生的偏见,势,
招聘时尤显挑剔。这使得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时承受巨大压力。 2.自身劣势
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也是当前危机下就业的又一大劣势。这方面主要表现为高职学生基本素质不高,学习基础差、自制力不强。特别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主动,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带着不满情绪,严重影响了学习,因此在真正要展示他们技能时最终以失败告终,从而大大减少了在经济危机这个特殊时间段就业的机率。
三、高职学生如何在经济危机下转“危”为“机” 高职学生在经济危机下对就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恐慌,笔者认为心理因素大过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扩展就业途径,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笔者建议高职学生应树立明确目标,找准方向,积极想策略应对危机,不被动等待,真正做到转“危”为“机”。
1.找准目标行业
虽然金融危机下一些专业,如外贸、物流、广告等受到影响,但对于个别专业,危机中同样也蕴藏着机遇。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广告投入上都会以“节约成本”为宗旨,花大价钱请明星做广告似乎不再是“上策”。于是动漫设计在“经济寒流”中火了起来,社会对于动漫人才的需求可谓是“旺上加旺”。除此之外,保险行业也更吃香,目前在浙江某职业学 个岗位。270家保险公司提供了10院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
再者,高职学生在选择单位时也要找准目标。经济危机下受影响较大的一般都是证券、基金、房地产、外企公司,而对国企、事业单位相对来说影响不大,因此高职学生可以优先考虑选择国企。
2.继续读书
如今的就业压力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笔者认为如果有条件,有机会,高职学生可以避开最近的就业压力,选择继续学习三五年,等经济复苏后再利用自身优势找更好的工作。 3.选择自主创业
高职学生在经济危机下,自主创业是不错的选择。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 语
经济危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同时存在利和弊,但只要高职学生认清方向,找准目标,消除心理恐慌,相信即使在“经济寒流”中也可以找到使自己满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