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考点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1. 基础性 2. 技术性 3. 高速发展性 4. 实践性 5. 层次性 6. 综合性 7. 人文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1. 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2. 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 3. 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学的信息及时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 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刚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② 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适用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③ 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④ 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⑤ 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思路:

1.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 2.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 3. 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 4. 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内容设置及选择的原则:

(一)初中信息技术要与小学和高中相互衔接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结合; (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 (五)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1

课程内容标准及要求:

① 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② 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③ 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④ 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的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⑤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⑥ 能够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媒体作品

⑦ 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⑧ 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 1. 直观性原则 2. 启发性原则

3. 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 巩固性原则

5.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 因材施教原则

8. 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①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指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他要比新教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的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奥苏泊尔)

② 情境教学策略(动机激发情境和学习情境) ③ 动机教学策略(学习动机是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能促进学习者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对所学知识的保持,还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奥苏泊尔: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④ 启发式教学策略(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⑤ 九段教学策略(加涅: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习表现、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

⑥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 ⑦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问题情境、假设检验、整合应用)

⑧ 支架式教学策略(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⑨ 抛锚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⑩ 随即进入时教学策略(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11 探究式教学策略(选择课题、解释探究的程序、搜集相关资料、形成理论描述因果、说明规则解释因果、分析探究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特点:

1. 教学目标,在多元化和全面性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 教学对象,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向; 3. 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平等、合作、人性化、互动化、多边化)

2

4. 教学方法,以教学需要为中心;

5. 教学过程,贴近生活探究学习和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二)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三)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作业 (四)检查和巩固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一、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二、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 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四、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的规律;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① 讲授法

② 谈论法(问答法) ③ 演示法 ④ 练习法 ⑤ 读书指导法 ⑥ 课堂谈论法

⑦ Web Quest教学法(选择主题-设计Web Quest学案-为Web Quest学案网上安家-组织实施教学)

⑧ 启发法 ⑨ 实习法

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 二、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构

三、深入研究课题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 四、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五、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准备阶段(提出研究课题-进行研究设计-制定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 (三)总结阶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方法;

一、经验总结法 二、调查法 三、行动研究法 四、实验研究法

五、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法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 正确评价学生

3. 发现引导培养学生的优势技能

4.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

3

5. 教师要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

信息技术发展史;

1.语言的使用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和印刷术

4.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一、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二、越来越个性化的设计 三、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二进制数(Binary) 八进制数(Octonary) 十进制数(Decimal) 十六进制(Hexadecimal) 信息的基本特征:

① 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 载体依附性 ③ 价值型 ④ 时效性 ⑤ 共享性 ⑥ 真伪性

信息技术的四基元:

(一)感测技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长 (二)通信技术:传导神经功能的延长

(三)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长 (四)控制及时:效应器官功能的延长 目前面临的信息危机: 1. 信息安全; 2. 信息滥用 3. 信息污染 计算机病毒:

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话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不可预见性及寄生性。 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1) 尊重并维护个人隐私信息 2) 使用合法软件 3) 遵守相关法律

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海洋中把我正确的人生方向 (二)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三)梳理信息化社会中健康的技术审美和价值观

4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

① 集成性 ② 实时性 ③ 数字化 ④ 交互性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1. 图形设计 2. 数字视频

3. 动画制作数字音乐 4. 超文本 5. 语音识别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① 媒体多样化

② 多媒体终端的智能化 ③ 媒体设备控制集中化 ④ 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化 ⑤ 多媒体信息传输统一化

声音存储容量公式(B)=(采样频率*采样位数*声道数*时间/8) 视频存储容量公式(B)=(画面尺寸*色彩位数*帧频*时间/8) 图像占用空间大小(KB)=(分辨率*位深/8) 计算机发展:

一、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二、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三、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四、第四代(1971-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特点:

处理速度快,据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工作全自动,适用范围管,通用性强 计算机硬件系统;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

系统软件是用来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程序,是计算机的必备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了完成特点任务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 操作系统的功能;

① 处理器管理 ② 作业管理 ③ 存储器管理 ④ 设备管理 ⑤ 文件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校园网、企业网、公用网、专用网、内联网、外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一、星型:集中控制,点对点联络,共享差

二、环形:已安装控制,难加新站点,易故障瘫痪 三、总线型:CSMA/CD 四、树状

五、网状:流量控制难度大,管理软件复杂,硬件成本高

5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考点汇总

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1.基础性2.技术性3.高速发展性4.实践性5.层次性6.综合性7.人文性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hm2g7ya2s7916095eiv3gyk618jsm0083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