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一课时 初学课文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稳健,赴,惦记,谈论,魂牵梦绕”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2).学生能用“稳健,赴,惦记,谈论,魂牵梦绕”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利用讲解法,造句法,引导法等方法达到熟练运用词语的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学好词语,打好基础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词语的准确读音并能组成词组,造句。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本课词语。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造句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 教材,词典,课件。 教学内容
一,课前测评:叫几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
二,导入新课: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以他卓越的才能和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你想认识这个人吗?那我们一起读课文了解一下这个人吧。 三,讲解词语:
1. 稳健:稳重;不轻浮:处事稳健;稳健的性格。 1)为我公司的稳健发展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2)我不认为这是稳健的典范。
2. 赴:(形声。从走,卜声。从“走”的字、多与“跑”、“走”有关。本义:奔向,奔赴。多指奔向危险的。
1)我想去赴你约,但我我想我实在没有时间。
1
2)我要去赴一个午餐。
3. 惦记:心里老想着.近义词:惦念 记挂 挂念 牵挂 想念。 1)你可不知道我是多么惦记你。 2)我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4. 谈论:演讲, 谈话。 1)我不知道你在谈论什么。 2)好的,我已经谈论了
5. 魂牵梦绕:形容思念很深的心情 情绪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上这节课同学们掌握了“稳健,赴,惦记,谈论”等词语。
五:板书设计:1,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初学课文) 2,重点词语的解释与句子。
如:3. 惦记:心里老想着.近义词:惦念 记
挂 挂念 牵挂 想念。 1)你可不知道我是多么惦记你。 2)我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组长签名:
七,课后反思:
2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二课时 深学课文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内容和结构,理清课文的脉络,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并掌握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课文使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分析并理出课文写作的思路。
教学难点:能够概括课文大意,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阅读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 教材,词典,课件。 教学内容
一,课前测评:叫几个学生读一下课文。
二,导入新课:钱学森因为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他要为祖国的建设做一份贡献,那我们深读课文感受什么叫“爱国”。 教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牙!”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钱学森在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为什么还要坚持回国?
3.钱学森回国的道路上遇到了什么问题?最终这个问题怎么样解决
3
了?
4.为什么说钱学森是中国的导弹之父?
串讲课文 (第1自然段)讲述了钱学森坐在轮船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
国。
(第2自然段)讲述了钱学森在美国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终于选择了回祖国。
(第3—6自然段)讲述了钱学森回祖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7自然段)钱学森回祖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被誉为“中国之父”。
课文小结:通过本课课文我们了解了钱学森,知道了他对祖国做出的贡献
板书设计:1,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深学课文)
2,每一段的大概意思及回答问题的题目
如:(第2自然段)讲述了钱学森在美国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终于选择了回祖国。
2.钱学森在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为什么还要坚持回国?
布置作业: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组长签名: 课后反思:
4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三课时 强化训练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掌握重点句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课文大意和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课文使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句型的正确用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际和日常生活中灵活地运用重点句型。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分组讨论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内容:
一, 重点句型学习:
让学生们找出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型,并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和掌握。
1.《……于……》 动+于,表示“在”的意思。
1)我2008年6月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 2)他们就职于电信公司。
2.《……所……》助词,用在及物动词前,动词后加“的”,表示中心词是受事。
1)我所了解情况,全都告诉大家了。 2)大家所提出的意见我都记下了。 复述课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