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生理学03》教案:第三章血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生理学03教案?doc 第三章血液

简介:第三章 血 液教学目标掌握: 血量与红细胞比容、血浆胶体 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的组成以及生理意义。红细胞生成及生成调节。血小板的止 血功能.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概念,... 第三章血液 教学Ll标 掌握:

血量与红细胞比容、血浆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的组成以及生理意义。

红细胞生成及生成调节。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概念, 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ABO血型的分型原则。 熟悉:

全血与血浆的概念,血浆蛋白的分类及其生理作用。影响红细胞生成的 因

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血小板的基本功能、交 叉配血的概念及对输血的指导意义。凝血的主要步骤。 了解: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白细胞的分类及功能,凝血因子与凝血,纤维 蛋

白溶解系统,Rh血型系统。 内容概述

一、 体液的概念

体内的水分及溶于其中的各种物质 二、 体液的分布

体液(占体重60%) o包括细胞内液:为体重的40%;细胞外液:血浆,为体 重的5%;组织液为体重的15% 三、血液的生理功能 (-)运输功能 (二) 调节体温 (三) 防御和保护功能 教案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一) 血液的基本组成

血细胞(有形成分45%)红细胞、口细胞、血小板 血浆:水和各种溶于其中的化学物质。 (二) 红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男性 40%?50% 女性 37%?48% (三) 血浆的化学成分:水占91%?92%; 溶质占8%?9%。

1 ?血浆蛋白(60?80g∕L)包括口蛋口 40?30g/L、球蛋口 20?30g∕L.纤维蛋

(1) 概念:RBC能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的特性。 (2) 原理①血液流动

② RBC与血浆之间的摩擦使下沉速度减慢

③ 表面积与体积比较大,不易下沉 ④ 表面带负电荷,互相排斥

(3) 测定方法通过测定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ESR)的方法测定。 1小时末,男性:O?15mm;女性:O?20mm。 (4) 影响因素主要决定于血浆

① 红细胞相互叠连一表面积与体积比I -摩擦力I -ESR t O

②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可减弱负电荷,促进叠连。 ③ 白蛋白、卵磷脂可减弱叠连。 (5) 临床意义

急性炎症或组织破坏、月经期、妊娠期、风湿热、肿瘤、结核病等疾病时,肝脏 制造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多,血沉加快。 2.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1) 概念:红细胞膜对低渗NdCl溶液抵抗力的大小。 (2) 表明RBC对低渗溶液抵抗能力的大小 脆性大一抵抗力小,易溶血 脆性小一抵抗力大,不易溶血 (3) 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o ?Π0.9%NaCl溶液、1.9%尿素溶液等。 等张溶液:能保持RBC正常大小和形态的溶液,如0.9%NdCl溶液。 3?红细胞形态的可塑性(变形性)

(1) 概念:红细胞可改变其形态的能力。

(2) 原理:容积远大于体积且内容物和细胞膜均具有流动性。

(3) 意义:使RBC可通过直径较小的毛细血管或穿过肝、脾血窦的空隙。 (4) 影响因素:①膜中胆固醇含量与变形性呈反比。 ②RBC形态 表面积与体积比与变形性呈正比。 4.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1) 符合一般细胞膜的特点,但与正离子相比,负离子更易通过。

(2) 低温贮存较久的血液,代谢停止,Na+-K+泵活动减弱,K+离子外流造成 血浆K+离子浓度升高。 (三)红细胞的生成

1?生成的部位:出生后,红骨髓是制造红细胞的唯一场所,其功能的正常是红细 胞生成的前提。过程:骨髓造血干细胞一红系祖细胞f原红细胞一早、中、晚幼 红细胞f网织红细胞f成熟红细胞。 2. 原料铁和蛋白质

(I)铁

① 来源:

内源性: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后释放,贮存于肝、骨髓和巨噬系统。吸收25mg∕天。 外源性:食物摄取,食物中Fe3 +在胃酸的作用下,还原为Fe2 +在十二指肠和 空肠上段吸收,吸收1?2mg∕天。 ② 缺铁的原因

a. 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多,如哺乳期婴儿、生长发育期儿童、孕妇、乳母等。

b、失血过多,如妇女月经过多、溃疡病、钩虫病或创伤等。 C、铁的吸收利用障碍,如慢性腹泻、萎缩性胃炎等。

(2)蛋口质:食物中的蛋口质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后吸收一氨基酸在有核红细 胞

内合成珠蛋白一珠蛋白与血红素结合成血红蛋白。 3.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 (1) 叶酸

① 来源a.人类肠道细菌合成;b、动植物性食品中普遍存在。

② 作用 是合成胸腺卩密唳脱氧核昔酸的辅酶,与DNA的合成有关。缺乏一DNA合 成障碍一红细胞成熟障碍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维生素B12

① 来源与吸收各种动物性食品中存在,必须在胃内与内因子结合成复合物,然 后才能在回肠吸收。

② 作用 活化四氢叶酸,促进叶酸的利用。维生素B12摄入不足,或内因子缺乏 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一叶酸利用障碍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 生成的调节因子

(1) 促红细胞生成素

① 产生肾脏在组织缺氧或氧耗量增多的刺激下产生 ② 作用养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与增殖 b、 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 c、 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2) 雄激素类固醇激素

① 直接作用刺激骨髓,促进DNA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使有核红细胞分裂增快, 红细胞生成增多。

② 间接作用刺激肾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四)红细胞的破坏 1. 寿命:平均120天。 2. 破坏

(1) 血管内破坏:外伤或溶血物质进入血管内,致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释放 入血,与珠蛋白结合后被肝脏摄取,处理后转为胆色素。

(2) .血管外破坏:衰老或破损的红细胞在肝、脾被巨噬细胞呑噬消化,铁可被 再利用,脱铁血红素被转换为胆色素。 二. 白细胞

(-)白细胞的数量和分布

1 ?数量 健康正常成年人(4.0?10.0) X 109 2. 分类 白细胞包括: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50 ?70%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1?4% 无粒细胞 淋巴0?1% 细胞 单核细胞

(二)白细胞的功能

20 ?40%

1?7%

《生理学03》教案: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03教案?doc第三章血液简介:第三章血液教学目标掌握:血量与红细胞比容、血浆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的组成以及生理意义。红细胞生成及生成调节。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概念,...第三章血液教学Ll标掌握:血量与红细胞比容、血浆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的组成以及生理意义。红细胞生成及生成调节。血小板的止血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h9629zi3n0fluh9boav3qhtz4wh2h00tz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