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探析
[摘要]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学习积极性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和老师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本论文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状、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三方面进行探析论述。
[关键词] 积极性 学习 因素 现状 策略
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国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表现为:能自觉主动学习,学习效率高。而一些所谓的差生则表现为:自觉性差,不会主动学习,更多的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强迫下去学,学习效率非常低下。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天壤之别,主要因素就是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积极性主要是指主动进取,努力工作的思想和行动。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而学习动机指的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就能表现出自觉性、积极性。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状分析
俗话说: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找出症结。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了解学生目前的一个学习状况,找出症结所在。有教育家曾经通过近十年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和期望心理进行观察和调查,发现40%左右的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出一般甚至
1 / 10
消极,30%左右的学生的学习情绪表现出消极、紧张甚至厌烦;学生的动机水平则处于一种中等水平的利己性动机;而学生对教师的上课、改作、辅导这表现为一般或不积极的期望心理。通过对上述的调查综合分析,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出不高的水平。
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主要有:1、应试教育。这是造成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应试教育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淘汰式教育,它的危害在于:教育对象面向少数学生,而遗忘多数学生;教育内容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等诸方面;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规律。特别是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唯智育的评价标准,“满堂问”、“牵着走”的教学模式以及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巨大的升学压力,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智能的开拓与发展,制约了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样一种毫无快乐可言的教育,面对的是永无止境的束缚、刻板、压抑和苦涩,学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了。2、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智力气氛、文化修养等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一般地说,粗暴、蛮不讲理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子女的不理解和专制的作风,不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都将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扭曲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侵染或毒害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游离于学习之外,从面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
2 / 10
不良的教学氛围。我们有好些学生,一开始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学习积极主动,可是,不久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这其中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被教育或者说就是被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扼杀的。因为我们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质量观的影响,用分数这一根“尺”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而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和其它的素质、能力,有的教师甚至缺乏对儿童的关爱、理解、宽容和同情:学生有困难,他若视无睹;学生遭遇失败和挫折,他就会冷嘲热讽。有的教师为了惩罚学生,毫不顾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一些学校缺乏和谐、愉悦、民主、平等的气氛……凡此种种,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伤害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而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热情、积极性、主动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消失迨尽。4、学生自身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学习目的不很明确,学习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较差,认知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其学习效率低下;而有的学生从小养成多种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学生长期缺少成功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造成整个学习生活的失败。
(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学校方面。
学校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接纳的环境氛围,提供和创
造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安全、友善、宽容、鼓励、民主、自由、尊重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3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