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节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1.文件系统中的数据独立性是指(设备)独立性。
2.在数据库方式下的信息处理中,(数据)占据了中心位置。 3.DBMS是位于(用户)和(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4.数据模型不仅描述数据本身的特点,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 5.DBS中,用户的数据和磁盘中的数据之间转换由(DBMS)实现。
6.在层次、网状模型中,用(指针)导航数据;而在关系模型中,用(关键码)导航数据。 7.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 8.DBS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DB称为(数据字典)。 9.DBS的全局结构体现了其(模块功能)结构。
10.DBMS为应用程序运行时开辟的 DB系统缓冲区,主要用于(数据传输)和(模式转换)。 11.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来表示实体间的联系。
12.在数据的人工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13.定义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工作由(DBA)完成。
14.数据独立性的好处是(数据存储方式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的使用) 。
15.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使用户能抽象地使用数据,不必关心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 。
16.概念设计阶段用到实体、实体集、属性和实体标识符等4个术语;逻辑设计阶段用到字段、记录、文件和关键码等4个术语; 第二章节数据库设计和 ER模型
1.ER数据模型一般在数据(概念设计)阶段使用。
2.“为哪些表,在哪些字段上,建立什么样的索引”这一设计内容应该属于数据库设计中的(物
理设计)阶段。
3.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语义的,数据模型有(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两类,ER模型是(概念数据模型)。
4.数据实施阶段包括两项重要的工作,一项是数据(载入),另一项是应用程序的编码和调试。
5.ER图向关系模型转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换成关系模式,如何确定这些关系模式的(属性和键)。
6.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是对一个给定的(基本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合适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
7.数据库设计中,将(各局部ER之间的联系)分ER图集成时,主要任务是增补。 8.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中逻辑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把 ER模型的(实体和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
9.ER方法是(概念数据模型)设计的方法。
10.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过渡的中间层次是(概念模型)。
11.概念设计的目标是(企业组织信息需求)产生反映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式。 12.在DBD中,子类具有一个重要的性质:(继承性)。
13.DBD的逻辑设计分成两大部分:(DB逻辑结构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 14.关系模型用(关键码)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15.DBS的维护工作由(DBA) 承担。
16.概念设计是设计能够反映用户需求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型。 17.ER模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工具。 18.ER模型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两重含义。
第三章节关系模式设计理论
1.关系模式的操作异常问题往往是由(数据冗余)引起的。
2.如果 X→Y和 Z Y成立,则 X→Z成立,这条推理则称为。(分解性)
3.在关系模式 R(U)中,X ∈U,Y∈U,X→Y,如果 X的某一真子集 X’都有 X’ →Y,则称为(Y部分函数依赖于 X)。
4.包含在所有候选键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所有候选键之外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5.在关系模式 R(U)中,X,Y∈U,若 X→→Y,Z=U ‐X– Y,则(X→→Z)。 6.若关系模式 R中没有非主属性,关系模式 R∈3NF范式。
7.若关系模式 R已属于第一范式,且其中的每一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主键,则 R属于第二范式。
8.如果关系 R中只有一个键,且该键是单属性,那么 R至少属于 (1NF)范式。 9.被 F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的全体称为(F的闭包),记为(F+)。 10.关系规范化过程的实质是(对关系模式不断分解的过程)。
11.”不能从已知 FD集使用推理规则导出的 FD不在 F+中”,这是推理规则的(完备)性。 12.在关系模式 R中,能函数决定所有属性的属性组,称为模式 R的(超键)。 13.消除了非主属性对候选键局部依赖的关系模式,称为(2NF)模式。 14.两个函数依赖集 F和 G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G+)。
15.关系 R的每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候选键,又不传递依赖于候选键,R∈(第三)范式。 16.消除了每一属性对侯选键传递依赖的关系模式称为(BCNF)模式。
17.在关系模式 R(U)中,X ,Y∈U,若 X→→Y,且 XY=U(或 Y X)。则称 X→→Y为 (平凡多值依赖) 。
18.一个关系模式属于 4NF,它必定属于(BCNF)。
19.数据冗余是指同一个数据存储了多次,由于数据冗余将会引起各种操作异常。 20.函数依赖X → Y是数据之间最基本的一种联系。FD有一个完备的推理规则集。 21.关系模式在分解时有数据等价和语义等价两种,分别用无损分解和保持依赖两个特征衡量。
22.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分解”的过程。 第四章节关系运算
1.连接操作由关系代数的(笛卡尔积)操作和(选择)操作组合而成。 2.若在关系中置换属性的次序,可用的关系代数运算是(投影)。
3.在关系 R和 S自然连接时,把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在结果关系中,这种操作称为 (外连接) 。
4.查询优化是指系统对关系代数表达式进行优化组合,它的目的是(提高系统效率) 。 5.自然连接要求被连接的两个关系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的属性名 ) 。 6.域关系演算类似与元组演算,域变量的变化范围是(某个值域), 元组变量的变化范围是(一个关系 )。
7.在关系代数运算中,最浪费时间的两个运算是(笛卡尔积)和(连接运算 ) 。 8.安全运算是指不产生(无限关系)和(无穷验证)的运算。
9.若 D1={a1,a2,a3} , D2={1,2,3},则 D1× D2集合共有元组(9)个。
10.设 W=,且W、R、和 S的元组个数分别为p、m和 n,那么三者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
。 (P≤(m ×n))
11.关系中没有行序的原因是 (关系被定义为一个集合) 。
12.关系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是(关系(或二维表) ),其数据库存储时基本组织方式是 (文
件)。
13.实体完整性规则是对(主键)的约束,参照完整性规则是对(外键)的约束。 14.关系代数的基本操作是 (∪ -× Π Q ) 。 15.连接操作由(× Q )等基本操作组合而成。 16.自然连接操作由(× Π Q )等基本操作组合而成。 17.除法操作由( -Π Q )等基本操作组合而成。
18.等式 R S=R×S成立的条件是(R和 S没有公共属性 ) 。
19.对关系进行垂直分割的操作称为(投影),对关系进行水平分割的操作称为(选择)。 20.关系代数是以(关系)为运算对象的一组高级运算的集合。 21.关系运算理论是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的理论基础。 22.关系查询语言是属于非过程性语言。 第五章节 SQL语言
1.SQL语言的使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交互式),另一种是(嵌入式)。 2.视图是一种虚表,它是从(基本表)导出的表。 3.索引的用途是(快速查询)。
4.在 SQL语言中,创建索引时保留字 UNIQUE的作用是(使此索引的每一索引值只对应于唯一的记录值 )。
5.SQL语言的数据查询是介乎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之间的一种语言。 6.SQL中表结构的修改命令是(ALTER TABLE)。
7.SQL的集合处理方式与主语言单记录的处理方式之间用(游标)来协调。
8.如果在查询结果中不允许出现重复元组,应在 SELECT语句中增加保留字(DISTINCT)。 9.DELETE删除的最小单位是(一个完整的元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