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型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定义: 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
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方法。 (2)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
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1)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 (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 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
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定义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同点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扩散运动;(3)微粒间都有空隙-可压缩;(4)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5)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 组成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碳、硅 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三氧化铁 三、原子结构的模型 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大多数α粒子穿透金箔,且不改变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 2、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3、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 质子:带正电荷
原子核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中子:不带电荷
注: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区分原子和元素;
(3)在一个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元素)
(4) 同位素: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等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四、组成物质的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元 素 原 子 (1)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是微观概念,既论种类,又论个数 (1)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区 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别 (2)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2、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
注:稀有元素:性质非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自然界的含量稀少的元素
3、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空气、海水、盐酸)
物质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O2、O3、N2、Fe) 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02、KClO3)
4、元素的分布
1、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含意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 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碳和氢。铁、碘、锌等为微量元素,这些
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应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含量较高的还有氯元素和钠元素。 4、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五、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名称的符号。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3)表示一种物质(该物质由该原子直接构成)。
3.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
(2)元素根据其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按原子结构规律排成的周期表叫元素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表示的意义:
(1)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 (3)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