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2《桥》人教(部编版)
12 桥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桥 课型 新授课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2个词语。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1.准备有关“山洪暴发、洪水肆虐”的视频。(教师) 课前准备 2.准备课文配乐朗读。(教师) 3.准备洪水灾害、桥的图片。(教师) 4.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边读书,边作批注,将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1.播放有关洪水暴发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后谈感受。引入课题:肆虐的洪水让我们胆战心惊,可是处于洪水之一、播放影片,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中的人们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学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洪水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 2.板书课题。 3.组织学生质疑课题。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用时:17分钟) 2.组织学生汇报。 (1)检查生字读音。 (2)指导书写:“咆”“哮”等会写字。 (3)分组出示词语,引导学生选择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先独立学习,再同桌2.学生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采取多(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咆哮 嗓子 呻吟 种方法识字。 ....(2)写好生字:特别注意“咆、哮、嗓、呻”的写法。 (3)学生分组认读词语,试着选择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咆哮 狂奔 狞笑 拥戴 清瘦 沙哑 惊慌 嗓子 ②放肆 豹子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书记 丈夫 党员 2.学生选择词语概括内容时,用自己的话,加上关键词语,说出大概意思即可。 1.谈观后感受,互相补充、评议。 2.齐读课题。 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这是哪里的桥?这座桥什么样子?为什么要用“桥”做题目? 提示学生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这几个方面来谈感受。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习12课《桥》,让我们走进那个村庄,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互读,交流学习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4.指导朗读课文。 1.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突遇山洪。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疏导撤离。 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 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祭奠英灵。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出要点:再三、再读课文,感受危急(用时:15分钟) 次读文,要求读得流利,有感情,同时把文中让你惊恐的句子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句段,思考理解。 (1)说一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形容。 (2)找一找:如此大的洪水,人们有怎样的反应?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用一个词来形容人们的表现。 (3)朗读感悟,读出洪水的可怕和人们的手足无措、疯狂乱撞。 (4)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个句子,说一说文章的写作特点。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1.概括本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③乱哄哄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3.全班汇报,概括主要内容。 4.同桌相互读课文,小组赛读。 1.本文段落较多,教1.细读每一部分,概括大意。 2.(1)以轮读、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流利。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结合相关的句段,思考理解。 (1)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惊天动地。 你拥我挤 惊慌 恐慌 疯了似的) (3)动情朗读。 (4)交流理解:是魔鬼,是猛兽,死亡之神渐渐逼近。理解到了拟人的句子的表现力。随机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用拟人的句子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师要注意了解学情,帮助学生明确文章一共有27个自然段。 2.鼓励学生把找到的好词语、好句子摘抄到积累本上,教师可创设交流好词好句的机会。 复诵读来体会比喻、拟人等句子表达的好处。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描述洪水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教师可以把学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生本节课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成几个值得重点讨论、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想象在暴风雨中人们的表现。(跌跌撞撞 3.引导学生通过反教学环节 一、听写词语,回顾导入(用时:4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分教师指导 1.播放听读课件,听写词语。 2.启发学生结合听写的词语回顾主要内容。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把感受深的词语、句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提示学生书写时注意合理安排生字的间架结构。 1.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思考并回答主要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 1.独立默读课文,找句子、悟感受、作批注。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学情况。 交流之后要订正批注。 钟) 子画出来,并作批注。 2.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学生活动卡。 3.全班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根据学习卡汇报学习收获: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老人像座山。 1.老人像座山。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 教师导学:你体会到了什么?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的含义。 (2)结合学生汇报,理解“老汉沙哑地喊话”“党员排在后边”这两句话,并通过朗读体会。 2.党员排在后边。 多媒体出示课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为什么三、品读课文,感悟品质(用时:20分钟)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当时已经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2)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3)死亡正一步步逼近,这时儿子想逃生也是情理中的事,可被老汉揪了3.父子之情。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设疑引导: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地“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2)引导想象:此时此刻,在儿子被吞没的一刹那,老汉如果能喊,他要喊的可能是什么? (3)指导朗读。 (1)读句子体会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老汉嘴上“不说话”,心里却在想怎样使群众能尽快地逃离危险。 ②“他像一座山”说明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像山一样巍峨,牢固,稳重,能给人们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座靠山。 (2)有感情地读一读“老汉沙哑地喊话”,尤其注意感叹号的语气。将危险进一步逼2.交流描写党员的语句。 (1)读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抓住“冲”“揪”“吼”“凶得像只豹子”来理解。 (3)自由回答。(秉公办事、大公无私、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3.交流“父子之情”: (1)读重点句: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①A.结合两个“推”、两个“吼”,进一步理解。 B.通过读和联系上下文悟出: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包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品质。 ②结合两个“推”,体会小伙子与老汉在危急关头的父子情深。 (3)在情景中朗读: ①当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的时候,老汉站在没腿深的水里,镇定得像一座山,他用沙哑的嗓音喊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洪水开始跳舞,木桥开始发抖,水已经1.体会老支书的无畏、无私时,注意让学生动笔去圈一圈相关词语,画一画有关的句子。指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带着自己的感受朗实感。要避免拉长音,防止矫揉造作。 2.引导学生结合两个“推”进一步理解,这里的两个“推”,表现出了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两个“吼”,第一个“吼”是表示老汉要小伙子站到最后,是严厉的斥责;第二个“吼”是叫小伙子快点走,是真切的关爱。 3.提醒学生设身处读。 近、人们的恐慌与老汉的表现对比起来读。 读,读出自己的真情出来。你认为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老汉要喊的话语。 地、声情并茂地朗蹿上了老汉的腰,老汉威严如一座山,他冲上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导学生联系上③当洪水狞笑着,木桥开始呻吟,水,已经 下文抓住老支书的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他吼道:___________ 动作、语言、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看似矛盾的举动中所包含的情感。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自由朗读全四、总结写法,布置作业(用时:6分钟) 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布置作业:课外练笔。 1.在浏览全文后,汇报交流。 预设如下:(1)巧妙地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2.迁移写法完成练笔。 可以阅读《丰碑》《船长》等。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盼》人教(部编版)
16 盼 导学案设计
课题 盼 课型 新授课 1.会写“袖、篷”等12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作者围绕“盼”写了哪些事例;理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 3.学习通过事例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全文感情主线,理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 2.体会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 1.课文朗读,小说《盼》原文及心理描写相关资料。(教师)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含义。(学生)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对比引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教师指导 1.巧妙提问,了解学生态度。 2.对比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3.布置阅读任务。 1.挑选本课生字词,检查学生课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用时:10分钟) 前预习情况。 2.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比如“瓦”字在本课读wǎ,不要读成wà。 3.教师进行生字书写指导。 学生活动 1.表达自己对雨天的态度。 2.迫切地想知道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课堂进行生字词书写。 2.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看谁读得又清楚又准确。 3.认真观察,随后进行书写训练。 4.注意识记本课生词。 教学提示 1.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不做正误判断。 2.可以变换问题和方式,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进行生字指导。 2.教师示范书写时,重点提醒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要求学生掌握生字结构特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4.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生词。 1.布置朗读任务:全文一共描写了几件事? 三、粗读课文,弄清原委(用时:12分钟) 2.直接点明“盼”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为什么主人公收到妈妈送的雨衣那么兴奋?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主人公收四、拓展阅读,加深理解(用时:10分钟) 到妈妈送的雨衣那么兴奋。 2.结合学生们的发言适时总结:因为有了雨衣就不必再躲在教室里不敢出去了。 1.快速阅读,然后讨论:全文一共写了几件事? 2.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全文是围绕“盼”来写的。 原文第1、2自然段,试图进一步寻找答案。 1.讨论: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回答,认真听取别的同学的意见,补充自己的见解。 2.边听老师总结边思考,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1.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 2.对于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出答案,3.引入原文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题,不必过多展开讲述。 1.教师提问尽量环环相扣,不要一次性把问题都抛给学生。 2.教师总结时能借用学生发言的尽量用,这对学生本身也是一种鼓励。 1.书写作业可以在教室学习五、结合课文,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结合本课字词设计书写生字词,并用重点词语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思考题,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1.按要求完成作业。 2.认真思考,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园地里展示,这样更能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2.思考题难度不要太大,尽量选择下节课刚开始要解决的问题设置。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1.问题切入:结合上节课作业内一、问题切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容,让学生说说课文里的哪些语句说明“我”非常兴奋。 2.导入新课:由学生们的回答,引领学生一起探究文章的感情主线。 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设置场景,引导学生和主人公(2)引导学生抓住“直到……二、研读课文,把握主线(用时:20分钟) 才……”这一关键句子分析主人公内心的兴奋。 (1)引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①课文中一开始就提到“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在这里,作者用学生活动 1.积极发言:围绕“兴奋”找出课文中描述主人公动作的词语。 2.思考:“兴奋”和“盼”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因为收到雨衣感到兴奋,从而迫切盼望着雨天的到来。 1.学习第一部分。 (1)通过和自身对比,体会主人(2)想象当时的场景,进一步理解主人公内心的兴奋劲儿。(“直到……才……”从一个穿着雨衣,根本忘记了室内的温度。) 2.学习第二部分。 (1)交流第3自然段: ①“可是”一词,说明和教学提示 也可以变换问题角度,比如从课文中“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走来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等动作上可以看出主人公内心是怎样的? 1.这一部分可以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通过设置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2.抓住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变3.多媒体展示《盼》原文,提问:3.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盼》再逐步引导解决。 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公当时的心情。 2.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 侧面反映出主人公很投入地试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2《桥》人教(部编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