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血压的饮食营养危险因素(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血压的饮食营养危险因素

高血压饮食营养方面的危险因素首先是食盐摄入量,但除了食盐摄入量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血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食盐食盐摄入与高血压显著相关,而且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甚至出生后5周内高盐摄入与青少年期的高血压也呈正相关。由于用其他阴离子代替cl的钠盐并不引起血压的升高,故一般来说膳食中钠盐指氯化钠。血压对食盐的反应受膳食中某些成分的影响,如低钾或低钙的膳食可增加血压对高食盐的反应,相反,高钾和高钙膳食可阻止或减轻高食盐诱导的高血压反应。超重和肥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肥胖或超重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向心性肥胖。肥胖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3倍。减轻体重已经成为降血压的重要措施,体重减轻9.2 kg可引起收缩压降低6.3 mm Hg,舒张压降低3.1 mm Hg。肥胖导致高血压的机制可能归于肥胖引起高血脂,脂肪组织增加导致心排出量增加、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以及胰岛素抵抗。

钾膳食钾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高钠引起的高血压患者补充膳食钾,降血压作用更为明显。这可能与钾促进尿钠排泄、抑制肾素释放、舒张血管、减少血栓素的产生等作用有关。

钙膳食中钙摄入不足可使血压升高,而增加钙可引起血压降低。一般认为,膳食中每天钙的摄入<600 mg就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钙促进钠从尿中排泄可能是其降血压的机制之一。

脂类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和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都有利于降低血压,在这一方面

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临床研究发现每天摄入鱼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4.8 g可降低血压约3.0~1.5 mm Hg。n-3多不饱和脂肪酸降压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改变前列腺素的代谢,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 的增殖有关。

酒精大多研究发现饮酒和血压呈“J”型关系,少量饮酒者(1~2次/日,按纯酒精折算,

每次饮酒不>14 g)的血压比绝对禁酒者还要低,但每天饮酒≥3次者的血压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提示少量的酒精具有舒张血管作用,而大量的酒精具有收缩血管作用。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减轻体重的措施,一是限制能量的摄入,二是增加体力活动。限制能量摄入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即将介绍的“糖尿病的饮食与营养”中的相关内容。运功方式每日步行约3 km,时间>30分钟;或选择适合个体的有规律的运动项目,如骑自行车、有氧操、太极拳等。每周进行5次,运动后的心率每分钟约为“170减去年龄”较为合适,如60岁的人,运动后的心率达到110次/分,如此掌握适量的运动,可以达到安全和保持有氧代谢的目的。

改善膳食结构①限制膳食中的钠盐:在日常膳食中,含钠盐为10~15 g,

远远超过

机体的需要量。因此建议正常人每天摄盐量应该<6 g,而高血压患者钠的摄入量应<3 g。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食盐外,还要考虑其他钠的来源,包括腌制食品以及食品本身含有的

钠盐。②增加钾的摄入:高血压患者应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如新鲜绿色叶菜、

豆类和根茎

类、香蕉、杏、梅等。③增加钙的摄入:多食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豆类等。④保持良好

的脂肪酸比例:高血压患者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5%或更低,应限制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1:1。⑤其他:中医推荐高血压患者食用芹菜、洋葱、胡萝卜、荠菜、菠菜等。限制饮酒酒精是高血压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高血压患者不宜饮酒,应限制酒量<25 g/日,必要时完全戒酒。 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北京市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及膳食状况

西方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多在20%以上。我国较低,但近20多年呈增加趋势, 2002年全国第四次营养调查表明〔1〕,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较1992年调查结果11·26%明显增高。膳食营养状况与高血压关系密切〔2, 3〕。本调查旨在了解北京市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3 调查中发现有43·3%的高血压患者体重超重,可见超重与高血压关系密切。有文献表明,体重每增加12·5 kg,收缩压升高10 mmHg,舒张压升高7 mmHg〔4〕。因此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有助于防治高血压的发生。蛋白质供能比为10% ~15%,脂肪供能比<20%,糖类供能比为55% ~65%,并注意适量参加体育运动以更好地控制体重。

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引起血压波动,应限制动物蛋白。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急性期病死率与膳食动物蛋白质及A/P比值呈显著负相关,且其作用独立于高血压,提示动物蛋白质可能对高血压有保护作用〔5〕。应选高生物价蛋白质作为食物来源,按1 g/kg体重补给,其中植物蛋白质可占50%,动物蛋白质宜选用鱼、鸡、牛肉、牛奶、瘦猪肉等。

调查中发现,高血压患者脂肪摄入量明显偏高,一方面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食用油脂明显增加,且以动物性脂肪为主,因其含饱和脂肪酸较高可升高血胆固醇,应替换为含多不和脂肪

酸较高的植物油,并严格控制其摄入总量,膳食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值(P/S)>1时,降低血压的效果好〔6〕。膳食脂肪总的摄入量以每天40~50 g为宜,除椰子油外,豆油、菜

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红花油等植物油均含维生素E和罗多亚油酸,对预防血管破裂有一定作用。饮食胆固醇应在300~400 mg/d。含食物纤维高的食物,如淀粉、糙米、标准粉、玉米、小米等均可促进肠蠕动,加快胆固醇排出,对防治高血压有利;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等,均有升高血脂之忧,故应少用。

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应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低钠饮食时,钠应保持500 mg/d,维持机体代谢,防止低血钠症,供给食盐以2~5 g/d为宜。钙是人体必需营养素,乳制

品来源的钙与高血压呈负相关〔7〕。钙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疗效,1 000 mg/d,连用8

w可使血压下降,部分人不给降压药,也可使血压恢复正常。含钙丰富的食物有黄豆及其制品、葵花子、

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韭菜、柿子、芹菜、蒜苗等。

Sacks等〔8〕研究认为富含蔬菜和水果的膳食在高血压预防中可起到与药物相同的作用。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排出体外,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橘子、大枣、番茄、芹菜叶、油菜、小白菜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治。

通过调查表明,证实了饮食结构不合理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对于高脂肪、高能量、高盐饮食人群加强宣传和教育,完善饮食结构,增加钙、维生素C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

入,以及适量的体力活动,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醋泡花生米治疗高血压 周春艳 梁韶明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264300)

将红皮花生米浸泡在食醋中,密封1周,时间越久 越好。每晚睡前嚼服2~4粒,1个疗程(7天)血压即可 降至正常范围。以后坚持每周服1次,每次2粒,可巩 固疗效,防止复发。

05-0431-02

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干预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以致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中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4%[1],因此各国医学界和卫生管理部门都高度重视高血压病的防治。1998年我国卫生部将10月8日定为我国“高血压日”,旨在推动和强化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工作。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有效控制,就

应从高血压病预防做起,普遍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本文就高血压病预防对策境况综述如下。 1高血压病的早期发现

1.1高血压前期2003年发表的JNC-7将“第六次报告”的正常血压[120~129/80~84 mmHg(1 mmHg=0.133 kPa)]和正常高值(130~139/84~89 mmHg)统一起来,提出了“高血压前期”(120~139/80~89 mmHg)这一概念,并指出此类人群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2]。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更高(约占成人的50%),远期并发者使患者寿命减少5年[3]。有学者报道[4],调整年龄、性别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

的人群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10年冠心病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31%,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49%,总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44%。这将为那些可能发展为高血压的患者提前敲响了警钟,同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1.2隐匿性高血压新近一些学者把“诊室血压正常,动态血压高于正常”定义为

隐匿性高血压,即诊室血压<140/90 mmHg,动态白昼血压135/85 mmHg[5]。初步研究发现隐匿性高血压与高血压一样可以引起靶器官损害,增加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6]。有学者报道[7],观察了3 30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有628例病人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占19%,因此,需告知他们平日增加测量血压次数,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高血压的危害。 2严格控制血压

维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和延缓高血压状态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必要措施。有研究发现,血压从115/75 mmHg起,血压水平就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血压每增加20/10 mmHg,发生心脑血管病危险性就增加1倍[8]。

2.1减轻体重尽量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5 kg/m2,许多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9-10]。有学者报道[11],体重指数与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IDH)和收缩期和舒张期联合性高血压(SDH)的患病性呈正相关,降低超重和肥胖将可以使超重和肥胖的男性人群中ISH、IDH和SDH的患病比例分别下降20.0%、65.4%和57.5%,而女性则分别下降37.9%、59.0%和55.8%。因此减轻体重和控制肥胖,保持正常体重是综 合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2.2减低钠的摄入膳食中约80%钠盐来自烹调用盐和各种腌制品,所以应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 g为宜。有大量实验、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钠的代谢与本病密切相关。在一项大型研究中也证实,每日摄纳<80 mmol(1 800 mg)能有效降低血压[12]。

2.3增加钾的摄入Intersalt研究中,在校正了钠排泄量体重指数、酒精摄入量等混杂因素后,钾的排泄量与研究对象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呈稳定、独立的负相关关系。国际上先后有多项试验评估提高钾摄入量对高血压的影响,纳入33项随机试验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提高钾的摄入量可降低血压,每天补充60 mmol以上的钾使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平均下降4.4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2.5 mmHg使血压正常者的收缩压平均下降1.8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0 mmHg[13]。美国全国高血压教育项目协调委员会建议成人至少摄入钾120 mmol/d(约合氯化钾4.7 g/d),可有效降低血压。

2.4适当运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身体活动量对其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较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3~5次/周30~60 min/次[14]。

2.5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健康,对血压有显著的影响Mahmud等[15]研究发现长期吸烟的年轻人大动脉僵硬度高于不吸烟者,并观察到吸烟者和不吸烟者在5 min内吸完一支香烟后,他们的血压和主动脉搏波速度较吸烟前显著升高。有研究显示,饮酒与血压呈J形曲线关系,少量或适量饮酒(每天摄入酒精10~30 g)者的血压水平比不饮酒或戒酒者低,每天摄入酒精30 g以上时,随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显著升高[16]。适量饮酒与脑卒中发生呈显著负相关系,主要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在高血压人群中发现适量饮酒使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降低。所以平时饮酒要适量(越少越好),高血压患者最好做到不饮酒。 3心理平衡

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引起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同时患者长期以来的情绪不稳及心情焦虑等对血压也有影响,

有学者随访2 992例原来无高血压病的人群7~14年,显示焦虑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7]。所以对于精神压力大

心情焦虑的患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调节,告知患者长期保持愉快的心情、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4自我管理根据WHO的界定,人类的健康与长寿,40%依靠遗传和客观条件,60%依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身疾病,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做到自己的健康自己管理[18]。具体内容如下:①定期

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②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③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予以调整,防止血压反跳。④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⑤除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⑥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 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⑦不需要严格禁止性生活。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宜进行性生活:事后不要立即进行房事;酒后应禁止性生活;若有头晕、胸闷等不适应停止性生活,并

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合理的高血压病预防措施,可以达到预防高血压病发生的目的,同时可降低高血压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目前,我们要着重培养大批高血压病专科护士,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能够更加深入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同时让患者充分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及如何更好的预防是我们今后的长久课题。

高血压的饮食营养危险因素(精)

高血压的饮食营养危险因素高血压饮食营养方面的危险因素首先是食盐摄入量,但除了食盐摄入量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血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食盐食盐摄入与高血压显著相关,而且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甚至出生后5周内高盐摄入与青少年期的高血压也呈正相关。由于用其他阴离子代替cl的钠盐并不引起血压的升高,故一般来说膳食中钠盐指氯化钠。血压对食盐的反应受膳食中某些成分的影响,如低钾或低钙的膳食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gv2n1owjz6b8ve00zsa83uyx967u500va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