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角、路堑堑顶、边沟等具体位置桩。在路中心线设立控制桩,间距不大于50m,标明桩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表示挖方。
4) 放完边桩后,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每挖填5m,复测中线桩,测定其标高与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大小。
5) 施工过程中,保护所有标志,特别是一些原始控制点。 (2)场地清理
1) 路基用地围的树木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填方高度小于1m的将路基围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填方高度大于1m的数根根部露出原地面不得超过20cm。
2) 在填方地段的原地面进行表面清理,并整平压实到规定要求,才可进行填方作业。 (3)土石路堤的填筑
1) 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走的雨水,不得冲刷路基。
2) 路堤修筑围的坑、洞墓穴等,用原地的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
3) 路基基底为耕地,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
4) 土石料填方中所含的石料为软质岩,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度,超过的进行破碎。
5) 根据设计断面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夯实。最大松铺厚度不超
过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得小于8cm。
6) 土石料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时,先铺填大块石料,且大面朝下,放置平稳,再铺小块石料,用石渣或石屑嵌缝找平,然后碾压;当石料含量小于70%时,土石料可混合铺填。 (4)高填方路堤
1)进行原地面清理,地基土的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按特殊地区的地基施工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或加固。
2) 严格按设计边坡填筑,不得缺填。
3) 受水浸淹部分采用水稳性高及渗水性好的填料,其边坡不宜小于1:2。
4) 半挖半填的一侧为高填方基底为斜边时,按规定做好横向台阶,在填方完成后,对设计边坡外的松散弃土进行清理。 (5)石方的开挖
1) 石方的开挖采用爆破法开挖。
2) 道路石方开挖,注意挖方边坡的稳定,选用中小炮爆破。 3) 石质挖方路床顶面使用密集小型排炮施工,炮眼底标高要低于设计标高10~15cm,装药时在孔底留5~10cm空眼,装药量按松动爆破计算。
4) 路床的底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开挖后的路床基岩面如过高,采取人工用风镐凿平;过低的在底基层上找平。
5) 开挖的石方横向调运或运距小于100m的纵向调运用作填方,用推土机推运,调运的石块要符合填料粒径要求;对于大石块集中于
挖方区进行二次爆破。
7) 石方开挖区分段进行爆破,石方清除和打炮眼轮流作业。 四、 水泥粉煤灰稳定土基层施工 (1)材料技术要求
1) 水泥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的规定,选用终凝时间长、低标号为宜;水应采用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必须经过化验,且硫酸盐(以三氧化硫计)含量不超过2700mg/L、含盐量不超过5000mg/L、PH值不小于4。
2) 水泥稳定砂砾的砾石应有一定的级配,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其集料级配围符合规要求。砾石压碎值≤35%,材料抗压回弹模量不小于1500MPa。 (2)施工工艺流程 准备下承层 碾压 (3)准备下承层
1) 水泥稳定土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要符合规要求。
2) 对于底基层,进行压实度检查。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之达到规要求的标准。
3) 底基层上的低洼和坑洞,仔细填补及压实;搓板和辙槽刮除;松散处,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达到平整密实。
4) 按规规定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可铺筑水泥稳定土。
5) 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10m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4)施工放样
在底基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15m设一桩,曲线段每10m设一桩,并根据摊铺宽度在两侧800mm位置打钢桩挂3mm粗钢丝绳控制标高,
施工放样 接缝和调头处理 摊铺拌和料 养生。
整型
间距同中桩,前后钢丝绳的连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两个钢桩距离。 (5)混合料拌和
水泥稳定土拌和采用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混合料。 (6)装料、运输
用20t自卸汽车装料,拌和好的混合料用尽快运送至摊铺现场。车上的混合料进行覆盖,减少水分的损失。 (7)摊铺
1) 拌和料到达摊铺现场,按先后顺序卸料。汽车后轮紧靠摊铺机,由摊铺机推动汽车前进,汽车不得刹车及挂档。根据拌和机的生产能力,确定摊铺速度。
2) 水泥稳定土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松铺系数暂按1.10。 3) 摊铺后,先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静压两遍,然后用轮胎式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一遍后,检测压实度,看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要求,如果压实度不满足要求,进行二次振动碾压,随后进行检测,如此进行,直至压实度符合要求,再用双钢轮收光成活。记录下压路机的碾压次数、水稳层的压实厚度及含水率。根据碾压后的实际厚度计算出松铺系数。而在水泥稳定土延迟时间碾压完成的长度就是每段碾压作业长度。 (8)碾压
1)当混合料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1%)时,立即在结构层全宽进行碾压。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外侧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侧向外侧进行碾压。
2) 碾压时,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遍数由试验段确定。
3)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约为1.5km/h,以后约为2.0 km/h。 4)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掉头和急刹车,确保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
5) 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土的表面保持湿润,如表层水蒸发得快,及时用喷头补充少量水。严禁洒大水碾压。
6)碾压过程中,发现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及时翻开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7) 摊铺好的水泥稳定土宜在水泥初凝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完成碾压,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9)接缝处理
1) 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中断,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设置横向接缝,摊铺机驶离混合料的末端。
2) 人工将末端混合料整齐,紧靠混合料放置方木,方木的高度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回填3m长,其高度高出方木3cm。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3) 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和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4) 摊铺中断时间2~3h,未按上述方法处理的,则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厚度、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用3m长直尺检验)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端面,然后再重新摊铺混合料。
5)不设置纵向接缝。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均分开摊铺,摊铺时,纵向侧面用方木或钢模做挡料板,避免混合料浪费,方木或钢模的高度为20cm。 (10)养生及交通管制
1) 水泥稳定土一次施工完成。
2) 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检测压实度合格后,立即开始养生。 3)采用洒水车洒水进行养生。每天洒水的次数视天气情况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始终保持稳定土表面湿润。养生期不小于7d。
4) 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封闭交通。不能封闭的,限制重车辆通行,车辆的行驶速度不超过15km/h。禁止在上面急刹车和急转弯。
5) 养生结束后,及时浇筑水泥混凝土面层。不宜让基层长期暴晒,以免开裂。 五、 管道施工 (1)开挖方案
1)、管沟开挖施工按路基土方施工顺序进行,并与路基配合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