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2010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D)0-7
A.配第、xx、xx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D.xx、xx、欧文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1-35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1-41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B)1-54 A.xx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 / 13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xx明镜悲xx,朝如青丝暮成雪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D )1-60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C )2-96 A.学习书本知识
C.参加社会实践B.进行社会调查 D.研究实际情况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D )2-96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 )2-105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B )2-107
2 / 13
A.能动性 C.客观性 第1页B.间接性 D.直接性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B)3-148 A.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B.农业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 )3-154 A.社会改革
C.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 D.科学技术革命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A )3-170 A.劳动是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
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B )3-175
3 / 13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l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B )4-186 A.社会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4-199 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C )4-205 A.资本积聚
C.剩余价值B.资本集中 D.平均利润
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
18.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国家中掌握立法权的是(D )4-211 A.国家元首 C.法院B.政府 D.议会
4 / 13
19.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5-229 A.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B.货币资本 D.借贷资本
2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D)5-233
A.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第2页
C.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总和 21.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D)5-241 A.商品价值
C.剩余价值B.生产成本 D.平均利润
22.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5-255 A.股东大会 C.监事会
23.银行利润的本质是(A )5-253
A.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C.银行收取的贷款利息
5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