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课题申报模板:2910-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

1.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要与世界接轨,而且融入全球化,很多领域岗位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工作难度增加了,对技术要求和文化素质的要求更高了。无论是传统职业,还是新兴职业,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和信息技术的科学素质,将是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提高我国人才的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将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竞争。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包括应用技术型、业务管理型、高级服务型、技术训练型等方面的人才。但不管是哪一类人才,都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高职院校向来重“技能”,轻“人文”,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学习后劲不足,部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人文素质培养就是为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深刻广泛的知识“养料”,帮助学生进行人文知识量的积累。通过外部影响力和改造力的作用,促进从知识到素养再到素质的内化。使学生们得到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的若干知识,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 2)课题界定

“人文素质”是一个内涵丰富又较抽象的概念。它“包括语言文学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修养和历史哲学修养等,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转引自刘艳,2013:63)。杜时忠认为“人文教育是指通过授予受教育者以人文学科知识,使其在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杜时忠,1997:73)。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其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文学知识和文化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人文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上。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出必须注重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刘伟(1995)认为,淡化人文教育的倾向是英语学科发展的致命伤。张中载(2003)提出大学是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并重、专业与通识兼顾的学府,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导向。学外语的我国大学生如果缺少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 那将是十分可怕和危险的事。黄源深(2010)指出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弊端:如在培养目标上,很少顾及培养全面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在课程设置上,缺乏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哲学、历史、社会学等),在知识结构的营建上,出现严重失衡;在教学方法上,轻视或忽略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鼓励独立思考的讨论与争辩;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往往专攻英语,单科独进,以致发展到热衷于考证而放弃正规课程的极端实用主义目标。面对英语教学现状,专家学者指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张绍杰(2010)指出,当今的英语教学要强化人文性。胡文仲(2006)认为我国英语专业在注重技能的同时应回归人文学科本位,致力于重点培养人文通识型英语人才。

近年有专家结合教学实例谈英语专业人文性的重要性。邓颖玲(2013)以湖南师范大学“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为实例,研究英语人文性对学科建设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意义。孙有中(2017)探讨英语专业人文通识教育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为英语专业人文通识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结合提供借鉴。还有教师结合具体课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马筱红(2015)讨论英美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刘艳(2013)探讨英语影视欣赏课程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国内大多数研究均是理论上的探讨,少实证研究;多基于经验和认识,少数据支撑。对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尚无形成数据的研究,本课题欲填补这一空白。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该选题的意义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价值和能力。研究价值是倡导教研室老师形成合力,在课堂实践中运用人文素质的培养模式,共同促进我院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该项目研究结果可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借鉴。

2. 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理论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2)。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8:2)。语言和人文教育也是不可分的,“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拋弃人文也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转引自庄智象2009:89)。 2)研究目标:

结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培育他们的文学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将英语技能课与英语人文素质相结合,使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提高人文素质。 3)研究内容

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入手,研究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4)研究假设

如果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将人文素质的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和管理中,学生有更强的专业认同感;会有更高的学习兴趣和更强的学习动机;文学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5)创新之处

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把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形成数据的实证研究。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以文学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考核,最终看其是否在这四各方面得到提高,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考察其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2)研究方法

对英语专业学生采取行动研究,并用定量、定性分析法。其中定量研究包括对文学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主客观题的测试;对思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采取演讲辩论或小组讨论的考察方法。定性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展开,如设计客观题(按李克特五级量表,选项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排序)以及实验后对部分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3)技术路线 教学实验:开展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教师在实验班实施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中,引入经典阅读,培养学生人文情操,课后对学生进行有指导的经典文章阅读。引入文化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政治等方面,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风俗习惯,拓宽学生视野;在领略西方文化魅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爱护和保护本国的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课堂上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看问题,分清主客观,讲究实证,有质疑精神,提高思辨能力。让学生回归学习者的本位,做学习的第一责任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测试、考察:统计学生在试验前后两次的测试成绩。前测成绩采用两个班未进行人文知识和人文能力培养时,后测成绩采用两个班进行人文知识和人文能力培养后。(测试范围既包括书面对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文学知识和跨文化知识的考察,也包括采取讨论,演讲和辩论等口头形式的考察。)。

问卷访谈:两次测试前后,调查、询问学生对英语专业的认同,英语的学习兴趣、文学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英语专业课程采取人文素质培养教学模式的体验和看法。

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两个班测试前后的成绩进行定量分析,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成绩是否有差异。定性分析学生英语文化文学素质与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别,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动机是否增强。 4)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两年(2017.5-2019.6),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5-2017.9)

1.前期调研,具体充分了解高职院校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2.依据调研结果,制定课题总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9-2018.12) 1.及时收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2. 按预定的模式和方法实施实验教学,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如文学阅读工程。为学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鼓励其阅读,学生讨论,教师分享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及时总结研究工作经验,定期进行形成性检测和阶段性小结。 4.进行资料收集,现象分析和成果阶段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整理汇编阶段(2019.1-2019.6) 1. 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2.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其他课题研究成果。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课题申报模板:2910-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要与世界接轨,而且融入全球化,很多领域岗位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工作难度增加了,对技术要求和文化素质的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gt4296aso2xzhu2kzn0175lm26knl009x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