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0167-95 4. 《1:5000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8-95
5.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万)14158-93
6.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0011-91 3.1.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面
1.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试行)》(2005—2) 2. 《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试行)》(2008-05) 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008-06) 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5618-1995 5. 《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18668—2002
6.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395-2000
7.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质土壤质量标准》全国农技推广中心
8. 《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5012-2002
9. 《无公害农产品(食品)产地环境要求》32343.1-1999 10. 《粮食、蔬菜等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标准》2763-81 11. 《无公害食品系列标准》5001-2001—5073-2001 12. 《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398-2000 1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391-2000 14. 《水环境监测规范》219-98 1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1999
16. 《地下水质量标准》14848-93 17.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5084-9 18. 《渔业水质标准》1607-89 1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5749-85
2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3.1.3 样品分析测试方面
1.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万)》(2005—1) 2. 《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07412—07417-96 3. 《水环境监测规范》219-98
4.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试行)》(2005—3) 5.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外部检查质量控制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 3.1.4 数据库建设方面
1. 《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17649-1999
2.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01971997 3. 《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9702
4.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06-01
5.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13923-92 6.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17296-1997
7. 《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工作指
南》2001-06-01
8.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标准》 9.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格式》1999002-2001 3.2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技术要求和工作要点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包含土壤、近岸海域沉积物、湖泊沉积物和水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各类介质均采集表层和深层样品。 3.2.1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
系统采集表层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样品。表层土壤采集0-20土柱、深层采集150-200的土柱。
样品布设:不同地貌区样品布设方法不同。⑴ 低山-丘陵区样品布设方法与水系沉积物基本一致(能控制单元格内最大汇水盆地);⑵ 平原区样品一般布设在采样格子中心;⑶ 大、中城市按照东西或南北方向布设2个采样点;⑷ 在江河水系发育地区样品布设于河漫滩与岸边土壤样品;⑸ 在水网、池塘发育地区,当小格中水域面积超过2/3时,应采集水底沉积物样品;⑹ 滩涂(含潮间带)按大格(4)布点,点位尽量布置在格子中间部位。近岸海域滩涂样品采集(1件/4)需要注意与陆地土壤样品的衔接(1件),采样大格布设滩涂样的,不能布设土壤样品。
采样位置:不同地貌区样品布设方法不同。⑴ 低山—丘陵区,采样点选择在地形相对平缓地段或在较低洼处取样,采集可最大控制格子内的残坡积物质形成的土壤;⑵ 台地区,在相对低洼地段采样;⑶ 平原区,农业种植区和中小城区一般在格子中间采样,主要
2
2
2
城区每一采样小格采集2件样品,大致均匀分布。
采样点主要选择在农用大田、菜地、林带地、岸坡及路边地,避开明显点状污染地段、垃圾土及新近堆积土、田坎,以采集可代表采样单元(表层为1、深层为4)的土壤物质为原则。⑴ 农业区:不在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土被破坏处采样;⑵ 交通干道附近:在距主干道100m以外采样;⑶ 城镇工业区:在调查和访问当地居民的基础上采样,尽量避开新近搬运来的堆积土、垃圾土和明显已污染的土壤,如在采样范围内无法采集到自然表层土壤,选择人工改造时间较长的表层土壤(如花园、道路两边或中心绿化带土);⑷ 滩涂:选择海岸边物质成因是浪积物或滨海物的地段;⑸深层土壤不得采集残积土和风化土。注意事项:⑴ 样品采集-晒干-加工-组合过程要做好防污措施;⑵ 记录准确完整(除按代码填写外,还需要填写采样单元内的地质、土壤、土地利用等相关信息);⑶ 航迹要及时保存与汇总;⑷ 资料整理规范化(完善记录卡、记录卡录入电脑);⑸ 图件编制标准化(工作手图、实际材料图、样品组合图等);⑹ 质量监控有效(跟班检查、实地抽查和室内资料抽查,三级质量检查记录表)。
3.2.2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分析
样品测试需要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认可的实验室承担。按照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要求,土壤样品测试指标为54项。样品送达实验室前需要保证土壤样品编号与送样单一致,重复样品的对应关系需对实验室严格保密。样品测试过程需要插入外部质量监控密
2
2
码样品。 3.2.3 图件编制
主要图件有样品采集实际材料图(表层和深层)、元素地球化学图、元素异常图、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图、土壤营养元素质量等级图、综合异常图、土壤环境质量综合分级图、土壤污染等级图、各类元素比值图、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图、地质矿产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3.2.4 参数统计
统计的主要参数有不同地质单元地球化学参数、不同土壤类型地球化学参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球化学参数、土壤基准值、背景值、碳储量、相关指标比值和各类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 3.2.5 提交的成果资料
提交的成果资料有图件(元素地球化学图、异常图、毒害元素环境质量分级图、营养元素土壤丰缺现状图、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图等)、参数(基准值、背景值、碳储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等)、报告、信息系统等。
3.3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和工作要点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基础上,遵循由面至点、由点至面的评价方法,选择重点区域开展评价,总结规律,进而对区域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是回答异常元素的成因来源、迁移途径、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解决重大的环境、农业及生态问题。一般按照农田、城市、河流、浅海、矿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