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环卫 水污染案例讨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水污染案例讨论

案例1

三大污染源加重地下水污染

据报道,我国地下水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地下水,其中许多被垃圾填埋场、加油站和工农业以及生活污水所污染。

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历年累计垃圾已达720亿t,占地

2

5.4亿m,全国大部分城市“垃圾围城”基本都是城市发展中一道奇特“风景”。有关部门航测时发现,北京市二、

2

三环以外,面积在50m以上的垃圾堆曾高达4000多个。在雨水的侵蚀冲刷下,垃圾堆里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逐渐渗到了地下水而造成污染。

调查发现,加油站也成为我国城市地下水的“污染大户”。全国建成的加油站点已超过10万座,仅北京市现有加油站就达1000多个,上海有地下油罐近6000个。这些加油站的储油罐,一般都采用钢板厚度不小于5mm的地埋式储油罐,20年之内,一般都不会发生渗漏问题。但20年后,这些油罐由于生锈,往往开始漏油,从而成为地下水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污染源。据了解,美国现在已有40多万个加油站出现渗漏,加油站这一污染源已被

作为美国最大的地下水污染源。我国还没有相关统计,但北京、沈阳、西安、成都等地都已接连出现过石油泄漏事故。

据调查,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一些大养殖场的农业污水,也在对我国城市地下水形成污染。银川市等个别城市,甚至将工业园区建到了城市的水源地上面。而一些工矿企业和大养殖场,受经济利益驱使,则将污水设法排入地下。 问题

1. 那三大污染源对地下水构成威胁?

2. 地下水被污染后会有哪些不良后果?P130-138容易自净和修复吗? 案例2

DDT在水生食物链中的迁移和转归

DDT在水生食物链上出现了如下浓度变化:水(0.3μg/L)-浮游生物(30μg/kg)-小鱼(0.3mg/kg)-大鱼(3mg/kg)-水鸟(30mg/kg)。可以看出,尽管水体中DDT浓度只有0.3μg/L,最高营养级水鸟体内DDT的浓度已高达30mg/kg,与水体中DDT浓度比较,放大了10万倍。DDT对水环境的污染,通过众多食物链的传递,可以造成对全球环境的污染。检测资料显示,从地球南、

北极的冰川,到珠穆朗玛峰上的积雪均含有DDT。几乎全世界的人体内每kg脂肪中都含有数毫克DDT。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是造成肿瘤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问题

1. DDT为什么会在水环境中发生如此强的生物放大作用?129.

2. DDT在水生食物链中的迁移和转归将给人类健康带来哪些危害?130

答:1. DDT是有机氯农药的代表品种,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在自然环境下半减期长达25年,能较好地溶解在油脂等有机相中。DDT一旦被动物机体吸收,代谢、分解和排除过程缓慢。如果动物持续不断地低浓度或低剂量长期摄入DDT,就会在脂类含量丰富的组织和脏器中累积,通过食物链发生如此强的生物放大作用。

答:2.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是造成肿瘤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之一。可见,一种环境介质的污染,通过污染物的种种形式的迁移和转归,都会引发灾难性的连锁危害,位于食物链最高位的人类将成为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

案例3

太湖的富营养化 2

面积达3.65万km的太湖流域,位于苏、浙、沪交界处,北濒长江、东部及东南部临海。流域内河湖密布,

2

水面占总面积的17.5%。人口密度达910人/km左右,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长江流域每年排放的污水,其中1/3在太湖流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湖湖区仅见湖岸有少量蓝藻,80年代中期见湖中有蓝藻和绿藻分布,80年代末发展到藻类成片,90年代藻类积聚加厚。几十年来,随着太湖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使污染湖泊的因素不断增多,尤其是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大量入湖,农田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太湖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太湖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全湖富营养化和局部水域的有机污染问题。太湖大部分水域已丧失了饮用功能,造成太湖流域内既存在资源型缺水,又存在水质型缺水的两重性,水环境形势严峻。

据调查,太湖流域周围的主要污染源情况如下:(1)点源污染:环太湖地区污水未经妥善处理就排入河道和湖泊,未经处理的污水占80%,在被污染的水体中,55%的磷来自生活污染。(2)面源污染:残留在地表的污染物,很容易被雨水带进河道。在水质较差的嘉兴河网地区和大运河杭州段,被污染的水体中,60%的氮来自农业

面源污染,包括养猪业污染、养鸡养鸭养鱼的污染、化肥农药的污染等。

2000年7月,太湖湖区暴发大面积蓝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一眼望去,湖面犹如铺上了一块宽约数十米的绿地毯,岸边的湖水像浓浓的绿色油漆。

2000年7月的监测结果显示,太湖TP(总磷)平均浓度为0.103mg/L,是蓝藻暴发所需条件的5倍多,酿成了太湖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蓝藻暴发。据调查,太湖湖底沉积了60万t的磷,其中有16万t来自周边居民倾倒的洗涤废水。此外,水体中氮、磷浓度的比值也与藻类的增殖有着密切关系,当水中的氮含量是磷含量的15~20倍时,是蓝藻大量繁殖的最佳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前,太湖湖水中的磷含量较低,氮含量最多时曾是磷含量的50倍,抑制了蓝藻暴发。但近年来,由于含磷污水大量侵入太湖湖体,造成磷含量的急剧上升,1998年夏季,湖水中的氮含量是磷含量的19倍时,导致了蓝藻的大暴发。同时,蓝藻密度与水情也有很大关系,藻类大量繁殖和持续时间与气温、光照和水文气象等外部条件也密切相关。2000年夏季太湖流域总体偏旱,而且太湖水位较以前低,水量交换不足,使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更为严重,过剩的营养盐为蓝藻的大面积暴发提供了条件。

问题

1. 导致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黑体) 2. 根据本案例,请归纳一下发生水体富营养化需要哪些条件?

3. 请根据正文阐述的内容,请分析富营养化的危害和后果。P52(医、儿)P131(预本)

9go5i0gf2m570pk9t8239nplx1m5bx00aj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