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规划和通道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得到功能区综合关系图,如图4-4所示。

接货区

3.4

仓储区

3

流通加工区

3

组配区

0

退货区

0.4

办公区

0

停车场

图4-4 综合关联图 0 0

1.6

1

0

0

2

0

0

1.4

4

1.8

0

1.2

0

4.1.3 功能区规模比例规划

1. 物流用地分类

按照五金配送中心的一般配置情况,其各部门的面积有一定的比值关系。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参考国外物流建设的用地参数指标,并结合我国国情以及物流需求,制定并颁布了《成都市物流用地使用强度标准(试行)》,这个标准的制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土地的违规使用,保证物流项目及其城市基础设施属性,防止优惠政策的土地的实用性质被非实业者所篡改;其次是指导物流项目建设,保证物流作业在空间使用上的充足。标准中提到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设施建设中,物流用地与商业用地的比例是7:3,且商业用地最多,占总用地的30%。物流用地分类及功能如表4-2所示。

表4-2 物流用地分类及功能表

大类 中类 物流配送中心用地 物流用地 物流中心用地 配送中心用地 仓储用地 工业用地 小类 保管功能、装卸作业区 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功备注 能 道路用地 商业用地 其他用地 停车场、运输功能 综合服务、办公管理、电子信息商务等 2. 时空消耗法

时空消耗是交通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占有的空间或一定空间上使用的时间。它最早由Fruin&Benz提出,并用于研究行人的通行特性。行人在人行横道上所占用的道路空间资源可以用行人所占用的面积来衡量,在人行横道上发生的交通行为所占用的时间资源可以用行人信号灯的绿灯时间来衡量。根据行人所占据的空间和时间资源来定义行人的时空消耗,进而求得道路上行人的通行特性。

货物流通过程中,货物的运行状态和行人的走行状态在本质上是具有相似性的,因此在确定物流区域规模时,可以运用时空消耗法的原理和模型。众所周知,货物在物流配送中心内进行换装或存储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资源,物流配送中心就需要提供这些时间和空间。时空消耗理论就是基十时空消耗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建立的。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把货物需要的时空资源计算出来,这也是物流中心所要提供的时空资源。如果物流中心提供的时空资源多于需求,那么造成浪费;如果提供的少十需求的时空资源,那么就会造成不足。最好的状态就是使两者恰好平衡。对于物流中心来说,时间资源是固定的,1年365天。而在规模确定时变动的影响因素就是它所提供的空间资源,这样就可以确定物流中心的规模。

根据时空消耗理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结构如图4-5所示:

单 位 货 物 的 时 空 消 耗 单 位 货 物 的 时 空 消 耗 理 想 物 流 中 心 规 模 单位货物所占体积 不均匀系数 货物平均周转期 特征年 货流量 每立方米 货物所占 仓储面积 图4-5 时空消耗法模型结构图

根据结构图建立最初的物流中心规模确定的数学模型如公式所示:

A???ViTiQiFi

i?1365Sin其中:

A——物流中心的理想规模(m2);

?——物流中心中仓库面积与其他设施占地面积的比重;

n——货物的种类数;

Vi——第L类货物单位重量平均所占的体积(m3/t); Ti——第i类货物的平均周转时间(即货物的在库时间,天);

Qi——第i类货物的周转量(t); Fi——第i类货物的时间不均匀系数;

Si——每平方米仓库所能够存储第i类货物的体积(m3/m2)。

对于时空消耗理论来说,物流发展水平对物流中心的规模影响较大。因为物流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货物的周转期、单位货物所占用的面积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是物流中心规模的决定因素。对十时空消耗法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有些地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细化工作。如货物的周转期、时间不均匀系数等等都应该在进行准确和细致的调查和统计以后,再对各因素的数据进行确定,因为这些参数都直接影响着物流中心规模的精确性。

此时空消耗理论的数学模型是基十特征年里物流中心的物流量来确定物流中心的总体规模。对十内部功能区来说,模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货物在各个功能区的存储时间不是一个定值,而且各不相同,区域内物流量未必与物流中心的物流量是一致的,因此货物在各功能区的有效面积是不同的。上述的因素都对功能区的规模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该物流中心规模确定模型需要有所改进,以适用十物流中心的功能区规模确定。

3. 改进的时空消耗法

上节所阐述的计算物流中心用地规模的时空消耗法是基于物流中心的物流量而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这种方法有一个前提条件:物流供给能力和物流中心的建设规模

呈现较为简单的比例关系,即物流需求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大面积的物流中心来满足这样的需求量,这个过程忽略了物流供给能力同样取决十物流中心的作业效率。这是一种线性思维的方式。而且物流中心的物流量是根据货物的储存期与一年的比值来平均物流中心的进货批量,再利用时间不均匀系数做调解而确定,这样计算会忽略物流中心的最大物流量,进而使物流中心的部分设施及人员闲置,造成物流成本的浪费。

因此,本文在计算物流中心内部功能区规模的过程中,将原有的时空消耗法做了改进,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虑功能区规模确定问题。应用改进的时空消耗法确定物流中心功能区规模的理论原理是在物流中心内部,把各个功能区看成是一个个服务台,货物为服务对象,货物在各个功能区之间移动,进行各项物流作业,完成物流作业流程的进行,当功能区之间的物流量过大,会造成某一功能区内的货物出现排队现象,这时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暂存货物,并经历等待服务的时间段,而功能区的空间资源还可以满足此时间段内到达功能区货物的空间需求。以物流中心的进货区为例,伴随着订单的需求,供应商将货物送达到物流中心,货物的到达的时间和数量具有随机性,由十物流中心的入库区的服务能力有限,则在入库的货流量较大时,入库口将产生阻塞现象,即出现排队。这时需要物流中心的进货区的规模足够大,以容纳由于排队现象而堆积的货物。

根据改进的时空消耗法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可行的功能区规模确定的数学模型结构图如图4-6所示。

单位货物的体积 派对过程货流量 排队总时间 货物的时空消耗 年作业高峰天数 货物总时空消耗 单位体积 的占用面积 理想的功能区规模 时间 均衡系数

图4-6 改进的时空消耗法的模型结构图

在这个功能区规模确定的数学模型的结构中,主要是从货物在功能区出现排队现象入手,结合货物在功能区消耗的时间资源(即此过程中货物在功能区内停留的时间)和此时间段内的货物在功能区消耗的空间资源(到达功能区的物流量)来确定物流中心功能区的面积。

货物在物流中心所消耗的时间资源是根据货物到达功能区至离开功能区这一时间段来确定,其中包含货物在功能区排队等待作业的时间、货物接受物流作业的时间、和货物在功能区内移动的时间(如在高架存储区内货物由该区域内缓冲区搬运至高层货格的时间)。货物接受物流服务的时间与物流中心的作业能力和人员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功能区作业能力强,人员配置合理,物流作业时间就短;反之,物流作业时间就长。货物在功能区花费的时间越长,功能区出现排队现象的概率越高,货物堆积量也越多,这对功能区规模的要求随之增强。由此可以看出,货物在功能区的时间资源会直接地影响到货物消耗的空间资源,所以,在功能区规模确定初期应先计算货物在功能区所消耗的时间资源。由十物流中心功能区的作业能力是直接影响作业时间的因素,所以明确功能区作业能力的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应在设计工作的初始阶段进行确定。明确了功能区作业能力后,便可以得到功能区作业时间的分布情况,而后结合排队论的相关理论计算货物所消耗的时间资源以及货物的空间资源,最后根据货物所消

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规划和通道设计

得到功能区综合关系图,如图4-4所示。接货区3.4仓储区3流通加工区3组配区0退货区0.4办公区0停车场图4-4综合关联图00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gn5e85agf00kc5204u903ypi6bk1500j4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