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及二次构件样板工艺要求
———————————————————————————————— 作者: ———————————————————————————————— 日期:
?
砌体及二次构件样板工艺要求
第一章 关注重点 1
主要问题
1.1 砖的规格、几何尺寸,出场报告、试验报告,浸泡时间及湿度; 1.2 拉结筋的规格数量,强度(拉拔试验); 1.3 砂浆强度、饱满度,灰缝厚度、顺直度; 1.4 墙体垂直、平整度; 1.5 预留空洞的位置、标高; 1.6 轴线、标高控制; 1.7 马牙槎及转角筋控制; 1.8 半成品保护。 2
业主的主要关注点
2.1 砌筑未完成前:场地干净,墙体轴线、水平线清晰。 2.2 施工中:砌体感观(平整度、垂直度、阴阳角、灰缝), 2.3 构造柱(有无涨模、漏浆现象)。 2.4 砌体完成后(室内净空,开间尺寸)。 3
质量重点
3.1 严禁干砖上墙;
3.2 拉结筋的结构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3.3 构造柱的位置、数量; 3.4 不得出现通缝;
3.5 滚砖角度控制在45°~60°之间,砖的排列应由滚砖开始从上往下倒排; 3.6 砖排列图应清晰、准确,并标明切砖的位置,方向。 第二章、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 2.1、工艺流程
楼面测量放线 → 构造柱、抱框、墙体拉结筋固定 → 基座混凝土 → 填充墙砌筑(水电管预埋)→ 构造柱、抱框、水平系梁、过梁钢筋、支模 → 浇筑混凝土 → 拆模清理→ 质量验收。 2.2、基层验收、施工放线
1、砌筑基层的楼地面时,浮浆、残渣应清理干净再用水平尺检查其平整度并弹线。 2、填充墙的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应准确,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2.3植筋 1、植入深度控制
砌体与柱或剪力墙的拉结筋,过梁、圈梁、现浇板带钢筋与结构连接及构造柱立筋与上下层连接采用植筋方法,结构胶采用合格的结构胶,植入深度不小于12d(ф6拉结筋按80mm施工),间距500mm。
2、植筋胶及拉拔试验
钻孔应用吹风机清理干净,保证钻孔深度,植筋必须经过拉拔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2.4填充墙砌体
1、常温状态下,烧结砖应在砌筑前1~2d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严禁干砖上墙砌筑; 2、根据墙体尺寸和砌块规格,妥善安排砌筑平面排块设计,斜砌砖角度控制在45°~60°之间,砖的排列应由滚砖开始从上往下倒排,尽可能地减少现场切割量。
3、立皮数杆:宜采用30×40木料制作,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拉结筋、圈梁等的尺寸标高。皮数杆宜在门窗和砌体转角处设立,一般距墙皮或墙角50毫米为宜。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4、根据最下面一皮砖的标高,拉通线检查,楼板结构或室内地坪出现偏差时应预先用1:2水泥砂浆找平,若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毫米,用C25细石混凝土找平。砌体灰缝应厚度一致,砂浆饱满,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5、拉结筋设置:沿高度每600mm设通长2φ6。当填充墙厚度大于240mm是,拉结筋宜配置3φ6拉结筋。
6、填充墙与框梁柱(或剪力墙)的拉结筋全长拉通;填充墙顶部与梁板的连接采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塞实;当填充墙的高度超过4m时,应在半高处设置水平系梁,当填充墙的长度超过5m或层高的两倍时,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砌筑时按墙长度尺寸和砌块的规格尺寸,进行排列摆块,不够整块时可以锯割成需要的尺寸,要求搭接长度不小于块体长度的1/3(600×1/3mm),并且不小于200mm。
灰缝控制竖缝宽20mm,水平灰缝15mm为宜。当最下一皮的水平灰缝厚度大于20mm时,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砌筑时,满铺满挤,上下丁字错缝,正反手墙面均进行勾缝处理,保证灰缝宽度厚度均匀,横平竖直,灰浆饱满,饱满度不小于80%。横向灰缝的一次性铺灰长度不应大于2米,竖向灰缝应采用临时内外夹板夹紧后灰浆灌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砂浆标号按设计规定。
8、加气砼砌块墙与结构剪力墙柱连接处,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结筋。设计无要求时,竖向间距为0.5m,埋压2φ6钢筋,拉结筋的末端应做40mm长90°弯钩,与墙体内通长接筋绑扎搭接。平铺在水平灰缝内。未预留拉结筋部位,需进行植筋作业。
9、有抗震要求的加气砼砌块墙按设计要求应设置构造柱、圈梁,构造柱的宽度由设计确定,留设马牙槎,马牙槎宜先退后进,进退尺寸不小于60mm,上下一致。外围填充墙在半层处设系梁一道。电梯井四角砌块墙体内加设构造柱,电梯井四边砌块墙体圈梁按电梯厂家图要求加设圈梁。确保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10、砌筑样板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