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一 心理学概论
1.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A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B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心理: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 3.下列属于什么心理现象
A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情感过程
B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个性心理倾向性 C动机、目的、行动――意志过程
D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认识过程 E性格、能力――个性心理特征
4.情感过程:一定的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映。 5.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形式与规律 不研究:心理内容
6.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
7.人的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8.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9.对人的心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社会生活实践 10.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11.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派) D行为主义心理学 E精神分析心理学 F人本主义心理学 G现代认知心理学
12.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研究对象:意识经验 采用方法:内省法 13.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
观点:意识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1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观点:每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 15.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华生
观点: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16.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
观点:分析异常行为、研究无意识
;.
..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8.现代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皮亚杰
观点: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 19.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
B联系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E分析与综合原则(系统性原则)
20.观察法应在被观察者处于什么状态下进行观察:自然状态 21.调查法包括:A谈话法
B问卷法 C产品分析法
22.测验的分类:按一次测量的人数:A个别测验
B团体测验
按测验的目的: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性向测验) C人格测验
23.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借助于:实验法
2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
专题二 认知
25.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6.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27.注意的分类:A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28.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的、无需意志努力的、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9.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0.有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1.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发展对活动的兴趣。
32.中学生写作文时对汉字结构正误的注意:有意后注意 33.注意的品质:A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34.注意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35.注意的范围受制于什么因素:A刺激的特点
B任务的难度
36.注意的稳定性: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持续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37.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属于注意的哪个品质:注意的稳定性 38.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A注意对象的特点
B人们有无坚定目的 C个体主观状态
;.
..
39.注意的转移: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40.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A原来注意的紧张度
B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41.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42.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些是非常熟练已达到自动化的。 4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A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B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C利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D利用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44.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45.感觉分为:A外部感觉
(1)视觉 (2)嗅觉 (3)听觉 (4)味觉
(5)肤觉a触觉b温度觉c痛觉 B内部感觉 (1)运动觉 (2)平衡觉
(3)肌体觉(内脏感觉)
46.认知的起点,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感觉 47.感觉现象有哪些:A感觉适应
B感觉后象 C感觉对比 D联觉
48.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9.视觉的适应分为:明适应(从暗到明)、暗适应(从亮到暗) 50.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分类:正后象、负后象 51.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同 负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
5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类: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53.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继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54.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55.下列属于哪些感觉现象:
A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联觉 B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对比(同时对比)
C看到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灯泡的形象――负后象
D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联觉
E“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感觉适应 F看到白光后眼睛里仍保留白光的感觉――正后象
G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马赫带现象)――对比(同时对
;.
..
比)
H吃完药以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继时对比
I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热了――感觉适应
J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继时对比
K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明适应 56.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57.同一物体,人们对它的感觉和知觉:对它的感觉相同,知觉不同。 58.知觉种类: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错觉
59.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60.电影是根据什么知觉原理制作出来的:运动知觉(似动知觉) 61.知觉的基本特征: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加工处理,并用语词概括说明) D恒常性(保持相对稳定)
62.观察(思维的知觉):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63.观察的基本特性:A目的性
B客观性(基本特性) C精细性 D敏锐性
64.观察的目的性:使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 65.观察的客观性:实事求是地去观察事物。
66.观察的精细性:在观察中善于区分事物细微而重要的特征。 67.观察的敏锐性: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
68.从事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智力品质:观察的敏锐性、观察的精细性 69.观察力的培养:A明确目的与任务
B确定计划 C具备必要知识 D一定的方法 E学会记录 F归纳总结
70.记忆: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71.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义记忆 E动作记忆
根据感知器官:A视觉记忆型
B听觉记忆型 C味觉记忆型 D嗅觉记忆型
;.
..
E肤觉记忆型 F混合记忆型
根据保持时间: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根据意识类型:A有意记忆(1)有意识记(2)有意回忆
B无意记忆(1)无意识记(2)无意回忆
72.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
B保持
C回忆与再认
73.从信息加工角度看,记忆过程是: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 74.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是根据什么划分的: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 75.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是根据什么划分的:根据识记方法 76.机械识记:采用机械重复 意义识记:依靠内在联系
77.保持: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78.回忆与再认:在不同的条件下重现过去经验的过程。
79.一件往事涌上心头,一句乡音勾起乡情属于什么回忆:无意回忆 80.想象: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分类:A有意想象(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
B无意想象 81.下列属于什么想象:
A理想――幻想(有意想象) B走神、白日梦――无意想象
C举行活动前,想象可能发生什么状况,准备好应急方案――有意想象 D空想――幻想(有意想象) E梦――无意想象
82.想象的特征:A主动性
B生动性 C现实性 D丰富性 E新颖性 F深刻性
83.想象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A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B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C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D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E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84.言语: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85.言语的种类:A对话言语
B独白言语 C书面言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