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拓展阅读”让表达精彩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也就是“口头表达”。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以文本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书面表达”,更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
看似简单的两个“表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却是困难重重。词汇量少,没有掌握表达方式的好方法,这些都影响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冥思苦想,决心采用拓展课外阅读来规范语言,积累词汇。可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还很弱,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自主阅读课外书籍并有所收获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很偶然的,我在《小学语文教师》中读到了吉林省科研型校长刘宪华发起的中小学生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这不是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吗?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供多元的阅读素材,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那么,这主题从何而来?结合我校和我班学生的学情,我开始了我的“基于教材的主题化拓展阅读”研究。 一、我的“主题拓展阅读”定位 1.拓展阅读面,打开视野
所谓“见多识广”,而传统课堂“内容少”、“节奏慢”、“效果差”,阅读量早已远远不能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因此,我的“主题拓展阅读”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主题单元后,接触不同内容的文本,不同体裁的文本,不同时代的文本,以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
2.规范语言表达,夯实基础
长期在低段教学的老师一定深有体会,班级里一定有句子说得不完整的学生,有支支吾吾憋了半天,都没有表达清楚自己所想的学生。其实这些学生都是没有经过规范语言的训练,没有表达的抓手。因此,在我的“主题拓展阅读”中,运用富有独特表达的文本,规范学生语言,掌握基本的表达句式。 3.积累丰富词汇,走近生动
低年级学生语言干涩是有共识的,因此,我的“主题拓展阅读”中,增添了很多具有优美语言的文本,都可以让学生丰富词汇,走近生动。
于是,我精挑细选了全国多个教材版本上优秀的课文,经典的古诗词,名家的诗歌,特别的绘本,编写成了属于自己班级的拓展读本。 二、学生“提升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多元文本中增加积累
在将苏教版教材进行主题化分类后,我就有选择地根据各类主题选择经典文本。在一个时间段内,学生所接触的内容都与该主题有关。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过程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内容的革新和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学科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完全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中去。而主题阅读恰恰可以将已知与未知、课内与课外、文本与生活等充分融合,从而建构起属于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当一个主题越有意义、越深入,越能置于情境脉络,越能根植于文化、背景、认知以及个人的知识体系中,学生便越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因此,以文化主题作为思想统领,对教材课外的文本进行整合,可以达到“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语)的教学效果。
1.将已有主题变得更丰满,收获多多。
以“秋天单元”为例,我先按“秋天”这个时间段为节点,将教材中的《秋游》(秋天的活动)、《英英学古诗》(涉及秋天里的传统节日)、《一株紫丁香》(秋天里的节日——教师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秋天里的动物)组合成一个主题在主题拓展阅读时,还增加了若干类型不同,但都与“秋天”有关的课外多元文本:
秋天的古诗:《山行》、《天净沙·秋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凝练的诗句,学生了体会秋天的喜、愁、思;秋天的成语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丰富表达;秋天的诗歌,让孩子一个个化身美的精灵,用朗读传播秋的美好;秋天的传统节日绘本故事,使得他们了解不为人知的节日传说·····
就在这“赏秋景,品秋文”的教学过程,学生对秋天有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同时,各具特色的学习活动也让学生不知不觉的积累了各类美文、好词佳句。
2.将新主题变得更聚焦,惊喜连连。
又如“祖国好河山”单元。这是重新建立的新主题。苏教版教材并没有明显的关于“祖国河山”的课文。只有《再见了,北京》和《水乡歌》略有符合。
因此,我就拓展了多篇更符合此主题的文本。
我从人教版、沪教版、北师大版上的优秀课文作为首选拓展阅读。《日月潭》带领孩子到台湾领略天晴、细雨时日月潭迷人的美景,到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里观察五光十色的葡萄,品尝酸甜可口的葡萄干······读着描写祖国各地的美文,坐在教师里游览大好河山。这些课外文本的拓展,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纷纷表示暑假一定要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学科活动中活化运用
鲁迅先生说:“孩子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地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了两三岁,简单普通的话基本能听懂,而且能够说。”他们之所以能够说,主要靠平时在听中理解,听中熟练,听中提高。简单说来就是在听说的实际运用中学习听说。其实这就是最初的积累与运用的关系。不断的积累是为了在运用时能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所以,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许多在积累后立即运用的机会,以此巩固积累效果。
如秋天主题结束的时候,孩子以小队展示作为献给秋天最好的礼物:有的组成了秋天诗歌小组,将课内与课外积累的诗歌组成串烧,配上音乐,一首首地慢慢吟诵;有的表演了课本剧——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传说,孩子们根据绘本中的故事进行改编,自己加入了台词,虽然稚嫩,但那份表达时的自信大方,让人倍感骄傲;有的还设计了古诗接龙,成语猜谜的游戏。或是通过做动作给大家猜,或是出个填空考考大家,或是开成语火车,小组PK。“秋天”板块结束时,孩子们都有点依依不舍,纷纷作画为自己留下心中最美的秋天。
又如《祖国好河山》单元,学生觉得仅仅是读文,赏词品句,还不过瘾。学习完这一主题单元后,孩子们自发要求进行“小导游”的语文学科活动。自己当导游,把曾经去过的好地方,或是感兴趣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在介绍的过程中,让人惊喜的是,他们时不时地会运用到拓展阅读上的词语、句子,拓展的文本已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了。 (三)“绘作文”中笔下生花
口头表达在学科活动中有所提升,那么另一个表达——书面表达又该如何依托主题拓展阅读来提高呢?绘本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国思维科学的探索者钱学森指出: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用形象思维,而不是用抽象思维。绘本故事鲜艳的画面,简洁的文字都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 1.激发丰富想象,让思维灵活起来。
都说低年级学生表达不生动,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们不会进行想象,只能将看到的表达出来,难免生涩、干硬。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贫乏,生活面窄,绘本可以让他们借助画面体验生活,想象故事中的形象;绘本可以让他们借助文字想象故事所创作出来的情节、环境甚至人物内心世界。因此,绘本能补充孩子没有充分发展的想象力,成为想象力的重要起点。
在“动物”的主题单元,我拓展了绘本《九色鹿》。在想象九色鹿会是长什么样子时,有的孩子说:“他的身上应该有九种颜色的斑点。”;有的说:“他的角应该是雪白雪白的,那样显得他更高贵。”还有的说:“我觉得他的身体应该会发九种光,在太阳下特别耀眼。”又在想象九色鹿有什么神奇的本领时,孩子们踊跃发言:“他一定能飞在天上,腾云驾雾。“我估计他能呼风唤雨。”“我觉得他具有特殊的能力,能保护森”林里的小动物不受伤害。· ”
简单的关于九色鹿的两个问题,但却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此时的表达,是孩子心底的话,不需要酝酿,不需要技巧,更不需要冥思苦想。因为此时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试想,此时如果写下来,那会是一段段灵动的、有趣的故事呀!这正是这篇孩子喜欢的绘本所带来的。 2.关注语言范式,让表达有序起来。
不要认为绘本浅显,其实绘本中的语言是低年级学生规范语言的很好范式。绘本经常运用反复的手法,相似的语句,让整个故事有韵律。而这手法,句式,刚好可以成为低年级学生的表达抓手,轻松掌握表达方法。
还是“动物”主题单元,我还拓展了绘本《我们要去捉狗熊》。这篇绘本句式工整,都有“前面——是 ,ABB式的词语的 ,我们一起冲过去! ! ! !(拟声词)”在我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后,他们一下子就发现了特殊的表达方式。之后,我让学生进行仿写,
有的写“前面——是 山洞 ,黑漆漆的 山洞 ,我们一起冲过去! 呼哧呼哧 ! 呼哧呼哧 ! 呼哧呼哧 !”
有的写“前面——是 小河 ,蓝湛湛的 小河 ,我们一起冲过去! 哗啦哗啦 ! 哗啦哗啦 ! 哗啦哗啦 !”
还有的写“前面——是 火山 ,滚烫烫的 火山 ,我们一起冲过去! 轰隆轰隆 ! 轰隆轰隆 ! 轰隆轰隆 !”
在孩子们的笔下,爸爸一家子为了捉狗熊,经过了那么多或惊险,或刺激的地方,真是有趣极了!
有了绘本的加入,孩子们的想象力一下子飞了起来,根据图画,模仿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写写片段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于是,班级里进行了一次次的“绘作文”:根据绘本故事,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学到的写成小故事。这样的挑战写话让孩子们兴致极高,到今天为止,我班已经进行了6次绘作文的写作,并制作成为班级小报,互相交流。
通过“主题拓展阅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语言丰富了,表达生动了,相信将它坚持下去,6年的语文学习会让孩子的收获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