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可编辑版
7.3.1.2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和巡查;
7.3.1.3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排查;
7.3.1.4专业性隐患排查主要是指根据行业特点对依据行业特点开展的检查,包括安全防护设施专业安全检查、消防安全专业检查、包装系统专业安全检查、检修工器具专业安全检查等;
专项或季节性排查是指连续生产装置开、停车前、新装置施工期间或竣工时及试运行等时段进行的专项安全检查以及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雷、防火、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等为重点; 2)夏季以防雷暴、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等为重点; 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凝保温等为重点;
4)冬季以防火、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中毒等为重点。
(5)节假日隐患排查主要是指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排查,特别对节日期间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及物资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排查;
(6)专家诊断性检查是指本单位委托安全生产专家排查隐患;
.
精选可编辑版
(7)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或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排查。
7.3.2 排查要求
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7.3.3 组织级别
根据排查类型不同分别由以下组织机构负责组织。 (1)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班组级、岗位级; (2)综合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
(3)专业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车间级,按照专业类别划分; 1)大型设备开、停机、缝纫机、切片机等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车间级,按照类别划分;
2)新设备施工期间或竣工时及试运行等时期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车间级,按照职责分工;
(4)季节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车间级、班组级; (5)节假日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 7.3.4排查周期
7.3.4.1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单位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综合、专业、专项、季节、日常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具体包括:
(1)操作人员作业前进行现场检查;
.
精选可编辑版
(2)车间管理人员(主任、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电气、仪表等专业人员每天一次对车间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
(3)班组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并和日常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车间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每月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
(4)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安全员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应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5)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每半年组织一次专业性隐患排查,公司级综合性隐患排查每季度组织一次;
(6)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7)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查周期,如果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
7.3.4.2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公司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项隐患排查: (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2)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3)车间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
(4)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5)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
精选可编辑版
(6)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7.3.5 确定排查项目
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组织级别及排查周期,在排查项目清单中确定具体排查项目,结合《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形成各种排查类型的隐患排查表,由各组织级别按照排查计划定期进行隐患排查。
7.3.6 排查结果记录
各相关层级的组织部门和单位对照确定的隐患排查表进行隐患排查并记录,生产现场类隐患宜保留影像记录。
7.4 隐患治理 7.4.1 隐患治理要求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7.4.2 隐患治理流程 隐患治理流程包括:
1)通报隐患信息。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建议等信息向员工进行通报,通报方式张贴检查通报;
.
精选可编辑版
2)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对于当场不能立即整改的,由隐患排查组织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按照管控层级下发至隐患所在位置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员进行整改。对于日常排查出的隐患,班组及岗位应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或者超出整改能力范围的按照程序上报,由上级责任部门下发隐患整改通知。隐患整改通知内容应包含隐患描述、隐患等级、建议整改措施、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治理期限等内容;(附件5)
3)实施隐患治理。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参考治理建议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和应急措施或预案,估算整改资金并按规定时限落实整改;
4)治理情况反馈。隐患存在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治理完成情况反馈至隐患整改通知下发部门验收,未能及时整改完成的应说明原因与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协同解决;
5)验收。按照“谁排查谁验收“的原则,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
7.4.3 一般隐患治理
由各部门、车间、班组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及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7.4.4 重大隐患治理 7.4.4.1 隐患评估
经判定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工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附件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