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信息的加工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黑龙江省编《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讲解了利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生成图表的基本方法,并通过示例分析比较了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在传递信息方面的不同特点和适用情况。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信息获取和文本加工的基本方法。对Excel软件,部分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数值计算、排序、筛选、生成图表等基本操作,但由于学生多是在初一时学习的,内容遗忘较多,需要温故而知新;另一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Excel,但曾使用过Word,可以利用软件间的相通性引导其利用菜单和资源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从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方法统计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图表的作用及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的适用情况,根据信息表达的需要,将数据加工成恰当的图表;对加工后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利用,揭示其中的信息和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据加工的基本过程,体会数据信息加工的思想和价值。
教学重点
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图表的生成与应用。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 吕超 - 信息技术教育博客
教学难点
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教学过程
1 确定加工需求
(1)分析表格数据,挖掘加工需求
展示本班综合活动小组成果中的评价量表(评价量表的结构如下表所示)。引导学生分析评价量表,思考通过表中数据,想知道什么信息。
学生列举自己想到的信息需求:班级的平均分、优秀率、各项得分的比较情况、排名··
师:从美观实用、方便阅读的角度,你认为应该对表格做哪些调整和修饰?
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标题居中、改变文字大小、改变行高、添加表格边框··
师:除了数据表格,Excel还有更形象直观的方式来呈现数据信息吗?
生:有,图表。
师:对,我们还可以利用表中数据生成统计图表,直观地呈现出来。进一步思考,我们对数据进行了这么多的加工处理,目的是什么?
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统计评价结果、使表格更好看、方便阅读··
师:仅仅是这些吗?再深入思考—下。
学生进一步分析数据加工的目的:分析比较各小组的得分情况、找出本组失分最多的项目,确定以后的努力方向··
师:我们加工数据的目的是利用它说明或者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挖掘数据和图表中蕴
含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
(2)归纳整理,明确加工需求
师:大家提出了很多加工需求,老师将这些需求进行了分类整理(展示加工需求)。
设计意图:分析加工需求并分类整理,为后续从需求出发,学习数据加工技术、进行数据加工奠定基础。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每类需求均设计了刚性要求和开放性要求,前者旨在落实技术点,后者旨在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2 加工数据信息
师:如何实现这些加工需求呢?请大家翻看教材128~154页的“Excel的使用“的内容,结合以往的经验尝试完成以上数据加工任务。
学生尝试完成对评价数据的加工,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资料探索学习,从需求出发,学习数据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
3 交流总结
师:大部分同学已完成了表格数据统计和表格修饰的任务,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成果,给大家演示讲解一下你的做法?
学生通过实例演示讲解自己采取的加工方法。每位学生演示一至两项,应涉及的技术点:公式计算、函数计算、排序、筛选、条件格式、合并居中、改变字体大小及对齐方式、设置行高、表格加边框、设置保留小数位数。
教师引导、补充,提倡一题多解,注重拓展迁移,引导学生由具体问题解决的方法归纳出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归纳表格数据统计和表格修饰的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4 再次加工数据信息
学生借助教材和以往的经验继续探索学习,学习生成图表的基本方法,分析本小组的得分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资料探索学习,通过自身努力、同学问协作、教师指导,完成学习任务。
5 再次交流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针对后两类加工需求的实现进行展示和交流。
学生演示讲解:①以各小组总分为数据区域创建“小组活动成果展示情况统计图“;②以评价项目及本人所在小组的各项得分为数据区域创建“小组各项得分分析图“;③创建其他统计图表。
教师引导、补充,强调数据区域的选择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各类图表的特点及适用情况,恰当选择图表类型。
设计意图:落实图表的创建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和利用数据信息,体会数据信息加工的价值,突破教学难点。
6 修改完善,应用迁移
学生进一步完成基本加工需求;挖掘个性化需求,尝试运用所学的数据加工方法加以实现;对加工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和总结;保存并上传文档。
教师针对部分完成上述要求的学生给出选做任务。
应用数据信息加工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自主选题,创建数据表,并进行统计分析、加工整理,写一份简单的分析报告。要求:①至少进行两种统计分析;②根据需要将数据处理成各种统计图(至少两种);③有简单扼要的文字说明,包括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得到的启示等。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前面所学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利用数据之间的关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据加工的思想与价值。
点评
本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分析比较到位,恰当地把握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中遵循“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将知识和方法的学习融入实践活动中,通过分析需求、统计数据、加工呈现、分析利用,层层递进,让学生真正投入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加工需求,然后从需求出发学习相关技术方法,再应用技术解决问题,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数据信息加工一般过程,有助于学生体会数据信息加工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需求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教师采取了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的需求既有效承载了本节课要落实的技术和方法,又给学生留出了进一步发挥的空间,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恰当合理;教学没有停留在技术层面,在完成数据统计和图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从数据中提炼信息、发现规律、获得启示,使学生体会到数据信息加工的思想和价值,有效贯彻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良好。首先,由于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和学习活动中来,课堂的参与度较高;其次,由于加工需求涵盖了数据信息加工的基本需求,使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得以有效落实;第三,在迁移应用环节,学生思路开阔,设计了多种多样的问题,而且在数据加工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或提出了建议。
教学实施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来不及搜集真实的数据,有些学生不得不采用虚拟数据,降低了数据加工结果的实际应用价值,限制了对数据加工作用与意义的理解;第二,由于信息技术课长期以来重技术轻思想的影响,学生热衷于技术方法的探究和学习,信息的提炼和挖掘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