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浓厚的情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无私的爱,又是诗人为大堰河唱响的大爱之歌。然而诗人并未以他的一己之爱为满足,《大堰河——我的保姆》不仅仅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同时也是这首诗的社会价值之所在。
作为大堰河“乳儿”的诗人,把对________他长大的乳母的那种________的爱,贯穿于字里行间。大堰河的一生辛苦劳作,没有享受到人间的________,把自己全部的爱都投注在乳儿的身上,她对乳儿________的照顾让人终生难忘。然而无情的现实粉碎了她对乳儿的“美梦”,死后落得个惨淡萧条的结局。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文章主题表达出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及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的博大胸怀,既表明了文章深化的主题 B.这种深化的主题,使诗人的胸怀更显博大 C.诗人的博大胸怀,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 D.这种深化的主题,既表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答案 D
解析 补写句子要顾及前后内容的互相照应。D项“既……”和后一句中“同时也……”相照应;A、C两项中的主语“博大胸怀”和后一句的宾语中心语“社会价值”不搭配;B、C两项中采用“使……”的表述,与后一句衔接不恰当。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养育 刻骨铭心 天伦之乐 无微不至 B.抚育耿耿于怀天伦之理无所不至 C.养育耿耿于怀天伦之乐无所不至 D.抚育刻骨铭心天伦之理无微不至 答案 A
解析 养育:抚养和教育。抚育:照料、教育儿童,使健康地成长;也指照管动植物,使很好地生长。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天伦之乐: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天伦之理:家庭亲属之间的伦理规则。无微不至: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
细心周到。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质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文章主题表达出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及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
B.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表达出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及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
C.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质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表达出对大堰河的赞美及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之情。
D.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文章主题表达出对大堰河的赞美及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之情。 答案 C
解析 原句语病:前一分句修饰语“勤劳、善良”和“性格”搭配不当;后一分句偷换主语,应删去“文章主题”;“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语序不当。 4.下列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第四、六、九、十等节,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B.诗歌的第七节,诗人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大堰河艰苦的佣人生活,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 C.诗歌的第十节,诗人罗列大堰河殡葬的情况,其主要目的只在于突出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境况。 D.诗歌的第四、六两节,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未加评论,却激起了人们对旧社会的愤恨与诅咒。 答案 C
解析 诗人罗列大堰河殡葬的情况,不仅仅在于“突出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境况”,更有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学从宏观上讲带有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典走向现代,这是宏观规律。但从微观看,文学无所谓法则。说诗、小说逐步散文化,似是个规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从汉赋到魏晋六朝的赋,却是诗化、小说化。“一代有一代文学之所胜”的判断也难成立。持此论者说,汉代以赋胜,其实汉司马迁等人的文比赋更有价值;说宋以词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苏轼、陆游的诗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示例)①从微观上看则没有规律 ②但也不尽然 ③但宋诗也有巨大的价值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某中学高一(9)班将在母亲节召开一次班会,届时各位同学的母亲都将参加,班会的主要内容是同学们向母亲表达感恩和敬意等。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向家长致欢迎辞。
请你为班长写一则简短的欢迎辞。要求:体现班会的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90字左右。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母亲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您的孩子,热烈欢迎您来到高一(9)班,参加这个特别的班会!多少年了,我们在母亲阳光般的抚爱中长大。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真诚地向您表达感恩和敬意,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7.下面是一幅题为“一个劳动母亲的手”的图片,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这双手”为开头,写一组排比句,用来赞美母亲的辛劳,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这双手,被生活划满了伤口;这双手,被贫困淘洗尽了红润;这双手,被岁月打磨得粗糙;这双手,被艰辛雕刻成干瘦……但是啊,这双手,挡住了饥饿,拂去了忧愁,收获了温暖。
Ⅱ关键能力突破训练——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追源课本
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诗歌作品鉴赏的要点。《雨巷》中悠长、寂寥的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勤劳、善良的大堰河,都是诗人塑造的形象。诗人借助这些形象表达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种: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一类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对接高考
在高考对鉴赏诗歌的形象这一考点的考查中,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所占比例很大。
2017年全国卷Ⅱ的诗歌鉴赏题中“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就是人物形象类考题。高考考查的重点是把握人物形象特征,分析寓于人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常见设问方式有:
1.此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诗中人物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题步骤是:
第一步:概括形象。用几个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可分条列述特点,也可用“××是一位……(形象特征)的……(社会身份)形象”的基本形式组织答案。
第二步:分析形象。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如果涉及诗歌的表达技巧(细节、侧面描写、白描、对比、烘托等)则要指出来。
第三步:明意图。答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意图,即作者在人物形象身上寄寓的思想、情感。 即时对练
1.阅读下列诗句中的画线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这一节是如何刻画大堰河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画线部分主要通过八个细节构成的排比对大堰河的日常劳作进行铺叙。这样铺叙,一方面具体写出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善良,对乳儿无私的爱和美好的心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 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宫阙。②山水郎:天帝身边管理山水的侍从官。③慵:懒。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门见山地表达出词人不乐尘世、留恋山水自然的生活态度。 B.词人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傲然之情溢于言表。 C.词人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可以看出其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 D.“几曾着眼看侯王”句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也是词人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 答案 C
解析 “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分析有误,这里词人是用诙谐的手法表现自己疏狂的个性特点。
(2)从词的最后两句中,你读出了词人的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傲视权贵,不愿在朝为官。如“玉楼金阙慵归去”,表达了就算是华丽的天宫也懒得去的人生态度。②留恋自然,品行高洁。词人借“梅花”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③行为疏放,洒脱不羁。如“且插梅花醉洛阳”一句,表现了词人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洛阳城中的洒脱不羁的性格。
解析 此题要求分析词人的形象特点,解题时要注意抓住“慵”“且”“醉”三个关键词和“梅花”高洁的形象,据此分析出词人傲视权贵、品行高洁、行为疏狂等特征。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
③
①
②
③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