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临床大肠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ICD-10:D12.6/D12.8/K62.1/K63.5)
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45.4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9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4天 □ 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 □ 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 完成病历书写 □ 评估结肠息肉经内镜下治征,注意肠道准备情况 □ 开化验单,完善内镜疗的指征 □ 上级医师查房 前检查 □ 确定结肠镜检查时间,落实□ 完成查房记录 □ 确认停止服用阿司匹术前检查 □ 行结肠镜检查,酌情行主 林、波利维等抗血小□ 确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向患超声內镜检查,根据检要 板药物至少5-7天 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查所见采用相应内镜下诊 注意事项 治疗措施 疗 □ 与患者和家属签署结肠镜□ 将回收的标本送病理 工 检查及治疗同意书 □ 观察有无结肠镜检查后作 □ 签署自费用品协议书 并发症(如穿孔、出血□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等) □ 根据需要,请相关科室会诊 □ 如无结肠镜检查禁忌症,继续肠道准备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检查后)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一级护理 □ 专科治疗后护理 重 □ 少渣饮食 □ 少渣饮食 □ 禁食或少渣饮食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点 □ 血、尿、便常规+隐血 □ 清肠剂(治疗前两天开始肠营养支持治疗; □ 生化全相、凝血功能、道准备。根据不同肠道准备□ 抑酸治疗、抗生素静滴医 血型、Rh因子、感染方法选用不同药物) 防治手术创面感染。 性疾病筛查 □ 次晨禁食(治疗当日) 临时医嘱: 嘱 □ 肿瘤标记物筛查 □ 拟明或后日行结肠镜检查□ 利多卡因凝胶1支 □ 心电图、胸片、腹部及治疗 超声 □ 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主要 入院手续 护理 □ 进行入院宣教 工作 □ 准备次晨空腹静脉抽血 疾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进行结肠镜检查相关宣教 □ 协助进行肠道准备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检查治疗后常规护理 □ 内镜治疗后饮食生活宣教 □ 并发症观察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4-5天 住院第6天 住院第7-9天 (出院日) □ 继续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 □ 通知出院处 □ 通知患者及家属今日出院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嘱患者不适及时就诊 □ 饮食宣教,预约复诊时间 □ 预约取结肠息肉病理报告时间 □ 将出院记录的副本交给患者 □ 准备出院带药及出院证明 □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根据基础疾病带相关用药) □ 观察患者生命体□ 继续观察患者腹部征、腹部症状和体症状和体征,注意征,观察大便性状,观察有无并发症情注意有无消化道出况 血、感染及穿孔 □ 上级医师查房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三级医师查房□ 完成查房记录 记录 重 点 医 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疾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长期医嘱: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禁食、少渣饮食 □ 维持水电解平衡、营养支持治疗; □ 抑酸治疗、抗生素静滴防治手术创面感染。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常规 □ 术后2天复查大便常规+隐血试验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检查治疗后常规护理 □ 内镜治疗后饮食生活宣教 □ 并发症观察 □无 □有,原因: 1. 2. 长期医嘱: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禁食、少渣饮食 □ 维持水电解平衡、营养支持治疗; □ 抑酸治疗、抗生素静滴防治手术创面感染。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检查治疗后常规护理 □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宜 □ 出院指导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