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word版)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八版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所有者、企业,事实上包括任何参与经济运行的个人和法人。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总量,诸如国民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

微观经济学就是关于有限性的,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重要概念包括权衡取舍,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既关注实证问题,也关注规范问题。实证问题主要是解释和预测,而规范问题关注的是“应该如何”引号的问题。

独立的经济单位按功能可分为买者和卖者。

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的集合,通过他们实际或潜在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一种或多种商品的价格。 行业是指出售相同或紧密相关产品的厂商的集合。

套利是指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的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即有许多买者和卖者的市场,没有任何买者和卖者能够影响价格。 卡特尔是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群体。 市场价格,竞争性市场中通行的价格。

市场范围,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就产品范围而言的边界。 名义价格,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绝对价格。

实际价格,一种按照总体价格指标衡量的价格,这是经过通胀调整后的价格。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半成品和批发品的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第二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供给曲线,描绘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的变动表示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示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替代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的两种商品。 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的两种商品。 均衡或市场出清价格,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市场机制,自由市场中价格不断变动直到市场出清的趋势。 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形。

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形。

弹性,某一变量变动1%所引起的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商品价格上升1%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当价格弹性的大小大于1%,我们就说需求是富有价格弹性的,因为此时需求量的下跌百分比要大于价格的上涨百分比。

如果价格弹性的大小小于1% ,我们就说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

完全弹性的需求,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将会购买无穷多的某种商品,但只要价格稍高一点,该商品的需求量马上降为零;只要价格稍低一点,需求量马上趋于无穷大。

完全无弹性的需求,不管商品的价格是多少,消费者都将购买固定数量的商品。 需求的收入弹性,由于收入上升1%而导致的对某一商品需求数量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某一种商品价格增加1%所导致的另一种商品需求数量变动的百分比。 供给的价格弹性,商品价格上升1%所导致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的点弹性,需求曲线上某一特定点的价格弹性值。 需求的弧弹性,在某一价格区间上计算的价格弹性。

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对于耐用品,短期需求的弹性要大于长期需求的弹性。对耐用品的需求会随着收入的短期变化而剧烈波动,在经济周期面前尤其如此,因此这些行业也往往被称作周期性行业,他们的销售变化往往会放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的周期性变化。

政府的最高限价将导致超额需求。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最佳方法可以从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选择角度展开。这一领域被称为行为经济学。

市场篮子,一种商品或多种商品组成的一系列组合。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这两个市场篮子之间我们有以下假设:

完备性——偏好是完备的,换言之,消费者可以对所有的篮子进行比较和排序; 传递性——偏好是可传递的;

越多越好——消费者总是偏好任何一种商品多一点,而不是少一点。

无差异曲线,又称作等效用曲线,代表所有能提供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市场篮子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簇,一组描述消费者在不同商品组合之间偏好的无差异曲线的集合。

边际替代率, MRS ,消费者为获得额外一单位某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的,即向内弯曲的。

当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常数时,我们就说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 完全互补品,边际替代率为零或无穷大而且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直角形的两种商品。 厌恶品,越少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的商品。

效用,对消费者从一个给定市场篮子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数值表示。 效用函数,赋予每个市场篮子以一定效用水平的方程。

序数效用函数,用于描述一系列从最受偏好到最不受偏好的商品束的排列的效用函数。 基数效用函数,描述一个市场篮子在多大程度上比另一个更受偏好的效用函数。 预算约束,消费者由于收入有限而面临的购买力约束。 预算线,花完个人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所有商品组合。

价格和收入水平都成比例上升的通货膨胀将不会影响消费者的预算线或购买力。 边际收益,产出一单位时收入的变化。

边际成本,多生产额外单位产出而引起的成本增加。

边际效用,从消费额外单位某种商品中获得的额外的满足。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多,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下降。

边际相等原则,为了最大化效用,消费者应该使花在每种商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第四章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个人需求曲线——将单个消费者将会购买的商品数量和该商品的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与每一收入水平相关的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曲线。 正常的商品: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他们想购买更多的这类商品。 劣等的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的商品。

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替代效应——当效用水平保持不变时,由于商品价格变动而导致的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变化。 收入效应——当商品价格保持不变时,由于购买力的增加而导致的对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吉芬商品——由于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的商品。

市场需求曲线——将市场中所有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的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某一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额。 网络外部性——个人的需求取决于其他人的购买量的情况。

攀比效应——正的网络外部性,消费者愿意购买一种商品部分是因为其他人也购买了该种商品。 虚荣效应——负的网络外部性,消费者希望拥有的商品是独一无二的或者专有的。

2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 概率——某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期望值——所有可能结果相对应的收入概率的加权平均。 支付——与某一可能结果相联系的价值。 离差——期望支付与实际支付之间的差距。

标准差——各个结果相对应的支付与它们的期望值的离差的平方和,再加权平均后所得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期望效用——所有可能的效用乘以达到该效用的概率,也就是所有可能效用的加权平均。 风险厌恶——对于期望值相同的确定收入和风险性收入而言,更偏好确定收入。 风险中性——对于具有相同期望值的不确定性收入与确定性收入是无差异的。 风险喜好——对于期望值相同的确定收入和风险性收入而言,更偏好风险性收入。 风险溢价——风险厌恶者为规避风险而愿意付出的最大货币量。

分散化——通过把资源分配在那些结果不是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上来降低风险。

互助基金,又称共同基金,一种汇集了许多个人投资者的资金以购买大量不同的股票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的组织。

大数定律——尽管孤立的事件是随机的,而且大多数是不可预测的,但许多相似事件的平均结果可以预测出来。

公平保费——保费等于期望支出的情形。

完全信息的价值,信息完全时做出选择的期望收益与信息不完全时做出选择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差额。 泡沫——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并非基于需求或价值的基础,而是依赖于价格会继续上涨的信念。 信息流——一种投资机会依赖于其他人的决策,而这些人的决策又依赖于其他人的决策。 禀赋效应——对于某一物品,人们在拥有时常常比没有时估价更高的效应。 损失厌恶——相对于获得受益,人们倾向于避免损失。 框架效应——一个人的决策依赖于决策环境的描述。

锚定效应——人们在制定决策时,常常过度依赖一些预先的(建议的)信息片段。 拇指法则——在决策过程中忽略不太重要的信息片段。

小数定律——当人们从过去经验中获得有关特定事件的信息相对很少时,他们往往会夸大这些特定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章 生产

厂商理论——有关厂商如何做出成本最小化的生产决策,以及成本如何随产出而变化的理论。 厂商的生产决策可以分为三步骤进行考察:生产技术、成本约束、投入选择。 企业提供了独立工人条件下所欠缺的至关重要的协调方法。 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

生产函数——表示对于每一特定投入组合,一个厂商能够生产的最大产出的函数。 短期——一种或更多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可变的时间段。 固定投入——不可变的生产要素。

长期——使得所有投入均可变所需的时期。 平均产出——每一单位某特定投入品的产出。

边际产出——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增加某一投入品的使用而其他投入品固定不变,结果产出增量最终会减少。 劳动生产率——某个行业或整个经济的劳动的平均产出。 资本存量——可用于生产的资本总量。

技术进步——新技术的开发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更高。

等产量线——由生产出同一产量的所有可能的投入品组合形成的曲线。 等产量线簇——绘出一些等产量线的集合,用来描述生产函数。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保持产出不变的前提下,某一种投入要素增加一单位,另一种要素需要减少的量。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具有L型等产量线的生产函数,每一个产出水平对应唯一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

3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规模报酬——当投入增加时产出也成比例增加。

规模报酬递增——当投入品数量为原来的两倍时,产出高于原来的两倍。 规模报酬不变——当投入品数量为原来的两倍时,产出也为原来的两倍。 规模报酬递减——当投入增加一倍时,产出的增加低于一倍。

第七章 生产成本

会计成本——真实支出加上资本设备的折旧。

经济成本——企业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与厂商未将资源用于其他可供选择的最佳用途而放弃的机会相联系的一种成本。 经济成本=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支出。

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在内的生产总经济成本。

固定成本——无论产出水平如何都不会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只有企业退出,这部分成本才会消失。 可变成本——随产出不同而发生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在短期内,大多数成本都是固定的。在长期,大多数成本都是可变的。 摊销——把一次性支出在几年分摊的成本处理方法。

边际成本——由多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出而引起的成本增量。 平均总成本——厂商的总成本除以产出水平。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除以产出水平。 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除以产出水平。

租金率——为了租借一单位资本而每年付出的成本。

等成本线——给定总成本条件下购买的资本和劳动的所有可能组合。 扩张路径——经过所有的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切点的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一样都是U形的,但其原因上由于递增的和递减的规模报酬的存在,而不是由于生产的某一要素的报酬递减。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当所有投入包括资本都可变时,表示生产的平均成本和产出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当资本投入水平固定时,表示生产的平均成本和产出之间关系的曲线。 规模经济——厂商可以以低于双倍的成本获得双倍的产出。 规模不经济——双倍的产出需要双倍以上的投入。

范围经济——一家厂商生产两种商品的产出超过两家厂商各生产一种产品的总产出时的情形。

范围不经济——当一家厂商生产两种产品的产出低于两家独立的专业化厂商所能生产的总产量时的情形。 范围经济的程度——当两种(或更多)产品被联合生产而不是各自独立生产时所导致的成本节约的百分比。

第八章 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完全竞争理论依赖于三个基本假设:价格接受者、产品同质、自由进入与退出。 价格接受者——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因而只能接受给定价格的厂商。 产品同质——所有厂商的产品互相之间是完全可替代的。

自由进入与退出——不存在任何特别的成本使厂商难以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的情形。 利润——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的差额。

边际收益——产出增加一单位时收入的变化。

边际成本——多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出而引起的成本的增加。

在竞争性市场上,单个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d既是它的平均收益曲线,又是它的边际收益曲线。在这条曲线上,边际收益与价格相等。

产出法则:如果一个厂商可以在任何产出水平生产,那么它应该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出水平上生产。 在短期,竞争性厂商将增加产量直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但如果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他们会停止生产。 生产者剩余——所有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和商品市场价格之间差额的总和。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性厂商的长期产量应使长期边际成本等于价格。 在长期竞争性市场,零经济利润表示厂商通过投资获得正常的回报。

4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长期竞争性均衡——LMC=LAC=LMR=P——行业中所有厂商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因为所有厂商的经济利润都为零,没有哪个厂商有激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产品的价格是市场供给与市场消费者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经济租——对某生产要素的意愿支付与购买该生产要素必须支付的最低金额间的差额。 成本不变的行业——具有水平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如咖啡) 成本递增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行业。(如石油) 成本递减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向下倾斜的行业。(如汽车)

第九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

消费者剩余等于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面积;生产者剩余等于市场价格与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 无谓损失——总剩余的净损失。

经济效率——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的最大化。

市场失灵——在某些情况下,不受管制的竞争性市场是无效率的,因为价格无法向消费者和生产者传递正确的信号。

外部性——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造成影响的某一生产者或消费者行为,但是这个行为并没有反映在市场价格中。

信息不完备——当消费者由于缺乏产品质量或特性的信息,不能做出效用最大化的购买决策时,市场失灵也可能出现。

价格支持——政府制定的高于自由市场价格水平的价格,同时政府通过购买过量供给来维持这个价格。 生产配额——政府通过制定法令,直接规定每一个厂商所能生产的配额来削减供给使物品价格上升。 进口配额——对某种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 关税——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

从量税——按每销售一单位计征的一定货币金额的税收。

从量税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弹性较小的一方需要承担更多的税收份额。 补贴——使得买者付出的价格低于卖者得到的价格的一笔支付,即负的税收。 同理,弹性较小的一方获得更多的补贴份额。

第十章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房垄断 垄断——只有一个卖方的市场。 买方垄断——只有一个买方的市场。

市场势力——买方或卖方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垄断者的平均收益就是市场需求曲线。 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MR=MC。

垄断势力的勒纳指数——垄断势力的一种度量,由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与价格之比计算所得。

垄断势力就是将价格定得高于边际成本的能力,且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幅度取决于厂商需求弹性的倒数。 决定垄断势力的因素有三个:市场需求的弹性;市场中厂商的数量;厂商间的互动。 进入壁垒——阻止新竞争者进入某一市场的条件。

寻租——花费大量金钱在社会非生产性努力上以获取、维持或运用其垄断势力。 自然垄断——一个厂商生产市场全部产出带来的成本低于存在许多厂商时的情形。 收益率管制——管理机构基于厂商将获得的期望收益率而允许该厂商制定的最高价格。 买方寡头——只有几个买方的市场。

边际价值——购买额外一单位商品带来的额外收益。 边际支出——购买额外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成本的增加。 平均支出——买者所付的单位价格。

决定买方垄断势力的因素有三个:市场供给的弹性;市场中买方的数量;买方间的互动。 双边垄断——只有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的市场。

第十一章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价格歧视——对相同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5

(完整word版)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八版笔记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所有者、企业,事实上包括任何参与经济运行的个人和法人。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总量,诸如国民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微观经济学就是关于有限性的,研究如何配置稀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g4ck27l625zpak1cslt1is53085cn00i8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