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计划一 一、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我们的教学总体目标是努力使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一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二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三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四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
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 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二、具体措施 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 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 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因
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 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 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既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 课时组合3节阅读教学+1节电子阅读图书阅读+2节课堂读写连堂课。 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改变做练习的习惯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尝试以下办法 1、整合原则。 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 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 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 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自由原则。 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
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此外,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 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 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 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3、重视过程。 传统的处理练习的方式是注重结果,追求答案的准确性。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常常预先设计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进入所谓标准答案的窠臼。 这种消极接受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把学生变成了不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两脚书橱。 而重视过程策略,是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过程策略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理解性练习,教师也不要急于让学生说答案,而是先让他们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最后再说出答案。 运用过程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4、评价策略。 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 对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做出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运用评价策略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终结性评价,用百分制、划分等级等方法来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缺乏形成性评价的意识。 因此,我们在
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 同时,练习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克服过去那种学生练习由教师裁决的单一模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或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从而在评价活动中,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又培养评价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的信心。 总之,新教材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 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起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通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五、改变写作的方式,自编个人作品集。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作文教学,其操作程序为 1、编个人作品集。 要求每个学生,从高一入学时开始,就为编个人作品集做好以下工作 ①为自己的作品集起一个动听的名字; ②每周完成1500字的练笔,练笔的时间、内容自定; ③给自己的每周练笔做些美工,如插图、文字配色、贴相片、配底纹等; ④为自己的作品集写一篇序言; ⑤每十周就编一个小集子。 一个学期编一个大集子。 高中三年就有个人作品集6本。 高三下学期期中,选编一个《个人作品集精选》。 这样,到高中毕业时,每个学生手头上就有自己的作品集七本。 2、选编班级作品集。 以班为单位,选编《班学生优秀作品集》或者取个更动听的名称。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