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资料参考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家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在此,我想提醒各位,千万别忽视了我们身边最好的资源——课文,即阅读教学。课文,就是一篇篇优秀的范文,是习作的最好蓝本。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品味教材魅力,激发写作兴趣
编者为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课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发现优美的文章竟如此吸引人、打动人,故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兴趣。 如《庐山的云雾》这课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秀丽的景色,那如诗如画,宛若仙境一般的美景深深吸引大家。庐山的云雾的魅力不正来源于作者笔下的优美文字吗?我们是否也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呢?我想,在他们对优美词句深刻体会和产生美感享受的一刹那,一定有人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写作冲动和热情会油然而生吧!
二、丰富语言积累,成竹在胸
有人说: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是啊,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有神了。如《庐山的云雾》把天空中的流云写得非常生动,我让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并摘录相关的语句,学生在读写中受到启发,明白要抓住颜色、形状去写云,还可展开想象,利用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去描写。在学会了写云的同时还积累了“银灰”、“血红”等描写颜色的生动词语。课后我叫学生以“美丽的云”为题写了一段话,发现他们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和修辞方法,而且还写得较为生动,不至于提起笔来没写的。
三、抓住契机,多练笔
阅读教学中会有很多好的练笔机会,我们在教学课文时一定要抓住契机,指导作文,让学生想写,会写。很多文章都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小练笔,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些机会,还可以适当安排写一些读后感,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方法
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所以,我们要抓住课文阅读这个契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其中。
1.仿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要写得生动形象,必须要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所以在理解课文时,要趁机指导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美。如《庐山的云雾》这篇优美的散文中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要引导学生用“犹如”、“仿佛”、“宛如”“像”说话,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比喻句,用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和怎样打比方。
2.仿结构
(1)、连续结构段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卢沟桥》、《捞铁牛》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在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洗手
word格式整理
专业资料参考
帕》、《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2)、并列结构段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庐山的云雾》二、三自然段之间就是这种构段方式,它从个不同方面写了庐山的美景。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3)、总分结构是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北大荒的秋天》描写原野时采用了这种总分结构,先总写出原野的特点是热闹非凡,然后从大豆、高粱、榛树几个方面来具体写出这里的热闹。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分述部分。例:①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②课间十分钟真是热闹非凡。
3、仿详略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知道写文章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的,突出主题的部分要详细写,其余部分略写。如在学习《第八次》时,文中有段描写蜘蛛七次织网的话,前两次描写较为具体,后面几次用“就这样……一连……都”的好句式一笔带过,这就叫有详有略。教师趁机告诉学生,如果要叙述相同内容时,可详细描写一到两次,其余可用这个句式概括介绍,然后让学生围绕“投篮”、“学骑车”等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事件进行仿写。
除此之外,仿立意,仿选材,仿顺序……都是阅读教学中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渗透,必要,要的,作文,技巧
正文开始
诚然,作文教学的生命是真实,但必要的作文技巧能使学生的文章更具美感。 四川兴文县久庆初中余晓平刘德华
诚然,作文教学的生命是真实,但必要的作文技巧能使学生的文章更具美感。巴金说:“散文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这话很对,但无技巧是在一定的有技巧以后,写作的功底已经到了不需要技巧的境界,那是一种“大巧若拙”,有相当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相当的创作经验以后的那种“自然而然,行云流水”的浑然。显然,我们的中学生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告诉学生一些必要的作文技巧,让他们有意识地运用,针对学生的作文的特点,进行必要的专门的技巧传授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模仿,熟练掌握,然后自然地运用技巧,以增强他们文章的可读性,使他们不至于一提到作文就头痛,就害怕。
传授学生作文技巧,不是为技巧而技巧,而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阅读教学不仅仅只是阅读本身,不只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课文中范文的美的技巧,还应该让学生学习技巧,完成从模仿到创造的作文过程。
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渗透那些作文技巧呢?
教材中的范文,其文章的谋篇布局,大多有值得效法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在谋篇布局上很有特色的课文,要让学生深入体会其妙处,然后模仿写作。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文章紧扣文题“背影”,抓住背影,开篇点题,详尽刻画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结尾照应开头,再次点背影。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紧扣文题,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并以此为线索,详尽刻画,首尾呼应的结构形式,让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其结构,抓住人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或
word格式整理
专业资料参考
是语言,或是动作,或是习惯,或者体态特征等等。通过学习,让学生有具体的模仿对象,在模仿中尽量创造,他们就会在具体可感的模仿中感觉到一种作文的轻松。再如写景抒情的文章,学生写起来常常是为写景而写景。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朱自清的《春》的那种情景交融、景中寓情的写法,学习那种严谨的层次结构,将“春”分解为若干图画,调动多种感知觉器官,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具体的景物之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写法,抓住特点,从不同的侧面去描写景物,以特点为线索。另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空间变化组织材料,巧妙地穿插过渡的结构。《第一次真好》里通过几个材料,用议论点明意义并将几个材料组成有机整体的结构等等。谋篇布局是学生作文感到最难的,但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教学,并让学生立即模仿,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能学到如何谋篇的技巧了。
其次是作文选材剪裁的教学。我们当然知道做生活的有心人是作文中找到素材的好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如何做生活的有心人,如何去发现生活的美和意义呢,这也可以在阅读的教学中渗透。我们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难发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但鲁迅以儿童的童心去发现了三味书屋里的特殊的美。我们可以问学生,三味书屋里的读书生活是枯燥的,但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呢?这就是一个选材和剪裁的问题,因为文章并不是要反映三味书屋的枯燥,而是要表现一种“乐趣”,一种即使是枯燥中也能自我感觉的乐趣,甚至先生读书的自我陶醉在“我”看来也非常具有乐趣。这就是一种功夫,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裁剪材料,恰当叙述的方法。“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但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发现了以后如何裁剪,也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这常常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学习名家的裁剪方法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剪裁材料。
有了以上的功夫,我们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表达技巧的训练。例如,一件很小的事,一次偶然的感悟,如何才能使其变成一片文章呢?这需要技巧。比如,通过联想对比,把相关的事件组织起来,把类似的经历联系起来。铺垫,渲染,对比,衬托,插叙,欲扬先抑等等表现手法就能很好地把“小事件”变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把“偶尔的感悟”变成对生活的某种发现。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美女蛇的传说的插叙,《背影》里祖母去世、家中光景惨淡的渲染铺垫,《行道树》里联想开去等等。在诸多技巧中,尤其要多进行对比手法的传授和训练。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优秀的文章,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经过对比,优劣自然,好坏昭著。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那些范文中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领会,从而进行模仿训练,使学生转化为作文能力,相信对学生的作文必然有大的帮助。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可以学的,在一篇文章里,必然要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那样的文章才有可读性,才有美感。由模仿到运用,必要的训练是实现这一转变的环节。学生通过模仿,然后转化为一种自觉、不自觉运用的过程,作文就不愁无话可说了。
再如解决文章生动形象的问题,这需要描写。而描写却很难。那些很有特色的文章,让学生学习以后,有意识地进行描写的训练也很有必要。例如外貌描写对学生来说要写出特色就很难,但假如在《列夫·托尔斯泰》那文里,认真让学生体会对托尔斯泰的外貌的描写角度和描写方法,学生有了具体的模仿对象,描写人物外貌来表现其内在精神就容易多了。另外诸如行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只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然后让学生模仿,学生就学会了一种手法,多描写多训练几次,自然就转化为能力,作文也就能增加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阅读教学中应该渗透作文教学,教师要在阅读中有意识地渗透作文技巧,并进行专门的经常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作文技巧,作文时既有话可说,也能增加文章的美感。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课中,什么课让老师最棘手?我调查了80%的语文教师,他们都认为是作文教学,如果让“资格老道”的教师上堂作文示范课,他们也不会应声而允。均把作文视为语文教学和学习中的“拦路虎”;似乎绝大多数学生也认为语文只要把作文写好了,学语文就轻而易举了。这些现象说明上好作文教学和写好作文是件难事。而“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
word格式整理
专业资料参考
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而绝不能忽视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
在小学课表中,明确将作文课纳入周课时之一,并且命为“作文”,连“课标”中也是将“阅读”和“习作”分开列项的,在语文课本中也将“作文”放在每单元小结之处,这足以表明作文在语文和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也让我们看到了“作文”在表面上是独立的,具有一定的单一性,也就给教师暗示了作文教学的方向。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把作文教学带进了单一的死胡同,为作文教学而教学,为作文而作文,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养成了作文课时作文,阅读时就光读而不练的坏习惯。如此恶性循环,阅读和作文就基本上分家门立家户了,作文教学也逐渐走进了误区。
“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语文就是语言文字”从这个观点来看,我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终极目标。就如小孩子从爬到走这是爬走的过程,爬和走是不会相互脱离的,学作文如此,作文教学也亦然。阅读应与写作并存,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可行的。“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是精要有用的典范”,那么是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如:我上阅读课文《田忌赛马》,文中有两次赛马,而作者笔下将第一次田忌失败的原因和过程仅用了只言片语,将突出主题的第二次比赛写得尤为突出,通过人物语言、心理等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道对本文中的这些写作技巧作了分析,当场给同学们十五分钟的时间学着写上周体育课中举行的“拔河比赛”,即兴摹仿此文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方法,并做出了简要的提示:1、拔河中三次一定要详略分明;2、抓住个别关键的比赛和旁观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特点;3、能否在字里行间简而言之的交代一下胜负的原因。全班同学积极动笔,效果当然不比平时单一性作文教学差。又如:上《晏子使楚》,文中写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都被晏子寥寥数语加以反驳,结果不得不尊重晏子。文中展现了一个机智、了不起的晏子,而这一中心的表达是通过三件小事来描写的,主要抓住晏子和楚王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课堂上,我要求也通过三件小事来突出自己熟悉的一个或者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事大小,文字多少,都加以肯定,只要学生明白如此写作就行。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增强了学生写作兴趣和信心。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而单一的作文教学还得去千方百计的寻找范文,分析范文。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在阅读中作文,可谓是一箭双雕。
阅读教学主要是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感悟,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要求阅读教学应以“阅读”为基本手段,培养其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显然,阅读教学不能和作文教学混为一潭,更不能喧宾夺主,重心偏离。但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必须获得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才能加以灵活运用。作文是阅读的重要实践,即语文实践,理论和实践本就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从这个方面来说,在阅读教学中是可以进行作文教学的。
当然,不是说任何一堂阅读课都可以或者说都要作文教学和对学生作文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而机智地加以选择。
我认为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阅读教学中要选择在写作上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具有典型性的阅读课文渗透作文教学。
2、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是为了更轻松地让学生掌握写作特点和写作技巧,不能以文本的写作水平来要求、衡量学生,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3、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的时间不能过多,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练习最好是以片断为主。 4、阅读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也同样要给学生留有观察和想象的空间,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写作才会更加真实感人,不能单纯的模仿文中的不现实的东西自欺欺人。
word格式整理
专业资料参考
总之,各门学科之间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而独立学科中的各种知识结构也密切相连的。从读到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逐步统一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即是在加强阅读的同时,注重写作的培养。积累与运用就会自然而然地达到完整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作文是一种综合训练,它与阅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往往是阅读教学只注重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作文因素渗透的太少,学生不能通过阅读来感悟文章,使作文教学失去了辅助。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渗透作文教学是必要的。 从“读写结合”这个角度来讲,读一篇文章,不仅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怎么写”和“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问题。这样,才能把写作的基本知识和认识生活的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多在“写什么”上进行展开。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理解?……这些问题不仅问得多,还会带来一些问题,出现挂会版的现象,教师简单的过场式地给以解决,阅读教学就这样结束了。即使课上在“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问题上也只是点一下,往往是笼统的结论,如:“课文内容是围绕这件事来写的”,“这件写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这样的阅读教学,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表现形式上看,都难以体现“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思想,当然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读写结合”,我觉得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些研究和实践。
一、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要注重合理性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应依据“以文悟道”和“循道学文”这种教学途径。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深浅程度,作合理的安排。具体地说,“以文悟道”是指课文较深刻,内容很难把握,中心含蓄,思想情感很难领悟。可以在“写什么”的问题上多下功夫,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逐步使学生体会出课文的中心和情感。“循道学文”是指课文较浅显,中心和思想情感容易把握领悟,就少用时间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多让学生体会“怎么写”和“为什么要这样写”,使学生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总之,不论哪种教学途径,时间上都要具体合理分配,切不可顾此失彼。
二、在提问和练习中体现“读写结合”
阅读中“读写结合”的具体实施过程,是以提问和练习的方式展开的。“读写结合”的提问和练习,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否则读写结合的训练就难以落到实处。
如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詹天佑》一文中,有“周密”和“精密”两个词,它们对反应詹天佑的品质有作用,教师们一般是重视的。一种问法:“周密”和“精密”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种问法,是从理解词义的角度出发的,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如果有“读写结合”观点意识,就不会留在这个问题上,还应补充:为什么一个地方用“周密”,一个地方用“精密”呢?如学生回答有困难,还可提示:看看这两个词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这样就将学习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结合起来了。
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例文,它的重点,即“把事情的发展过程写清楚,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如果从理解课文内容角度来考虑:怎么会发生这件事?富兰克林是怎么放风筝的?可分成几层意思?结果怎样呢?如要体现“读写结合”,提问就应渗入指导写作的因素。如课文写“风筝实验”,来揭开“天火之谜”,哪几节直接写“风筝实验”来揭开“天火之谜”?“风筝实验”前后的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写事情要把事情发展的过程写清楚。为了解决“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训练,除了通过提问,组织讨论外,还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从中教给学生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我是这样设计让学生与原文对比的。
(1)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把风筝放上天空,乌云掠过风筝,一道闪电劈开云层。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富兰克林大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word格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