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Coflex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对比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Coflex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对比研究

顾叶1,徐耀增2*,耿德春2,姜为民2,杨同其2,杨惠林2

【摘 要】摘要:目的 比较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coflex system)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接受coflex治疗患者45 例,男22 例,女23 例,年龄29~70 岁;接受PLIF治疗患者50 例,男24 例,女26 例,年龄31~75 岁。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疼痛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摄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及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结果 手术时间coflex组(66.8±4.8) min,PLIF组(117.8±7.2) min;术中出血coflex组(78.9±7.4) mL,PLIF组(134.2±11.3) 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末次随访coflex组VAS、ODI、JOA评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手术节段(L4~5)活动度coflex组(7.47±1.66)°,PLIF组(1.07±0.53)°;邻近节段L3~4、L5S1活动度,coflex组(10.42±2.19)°、(8.07±1.68)°,PLIF组(11.86±2.88)°、(9.12±2.0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coflex组有2 例腰痛,1 例下肢麻木;PLIF组有3 例腰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融合动态稳定技术可以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前提下取得与融合术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由于植入后对邻近节段的应力小,减少了邻近节段的退变和复发可能,可以替代腰椎融合术治疗轻中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

【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 【年(卷),期】2014(020)002 【总页数】5

【关键词】coflex;动态稳定;非融合;融合;腰椎退行性病变 临床论著

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术式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普及和内固定器材的广泛应用,腰椎融合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是目前治疗一系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1]。但是大量研究表明,虽然使用融合术后临床融合率已经提高到90%左右,影像学上融合成功率已经提高到95%,但临床结果满意的成功率却只占70%左右[2-4]。尤其是融合后的坚强固定使得相应节段运动功能丧失,邻近节段活动度代偿性增大而加速其退变,导致邻近节段的腰椎不稳和椎管狭窄形成[5]。在此背景下,非融合动态稳定技术开始引起大家的重视,并显示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coflex系统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治疗单节段L4~5间隙退行性疾病共95 例,其中coflex组45 例,PLIF组50 例,对比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治疗该类疾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单节段L4~5间隙退行性疾患共95 例,随机分为两组,coflex组45 例,男22 例,女23 例,年龄29~70 岁,平均49.5 岁。其中单纯椎间盘突出症11 例,伴有腰椎管狭窄17 例,伴有轻中度腰椎不稳17 例;PLIF组共50 例,男24 例,女26 例,年龄31~75 岁,平均50.4 岁,其中单纯椎间盘突出症10 例,伴有腰椎管狭窄21 例,伴有轻中度腰椎不稳19 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等方面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随访内容

1.2.1 临床疗效评估 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疼痛功能评分,包括: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标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7,8],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9],以及根据MacNab评分标准[10]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1.2.2 影像学评估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均拍摄腰椎正侧位及前屈后伸动力位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和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并进行比较,摄片时球管正对融合间隙使其终板呈一线影以减少误差。观察两种器械的位置,有无松动、移位,椎间隙高度的维持和改善程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及邻近上下节段的活动度和退变情况,必要时进行CT或MRI检查。

a)椎间隙高度(L4~5):测量病变节段椎间隙的前缘、中间、后缘的高度并取其平均值。

b)手术节段活动度(L4~5)/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L3~4,L5S1):在腰椎过伸过屈动力位片上手术节段(邻近上下节段)椎间隙上下缘各画一直线,两线相交所获得的角度即是后伸角度或前屈角度,腰椎活动度=后伸角度-前屈角度。 1.2.3 主要观察指标 a)临床疗效评价;b)疼痛功能评分;c)影像学评估;d)并发症。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 8.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和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均进行随机设计t检验,同一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数据

Coflex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对比研究

Coflex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对比研究顾叶1,徐耀增2*,耿德春2,姜为民2,杨同其2,杨惠林2【摘要】摘要:目的比较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coflexsystem)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fs9w7blsh2nsft0iuth97tl37kv1k00rf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