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 教育的含义:
①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认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②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的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① 教育者:狭义的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人员。 ②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③ 教育影响: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
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三) 教育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 (1)教育的起源:
①神话起源说
②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③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意识的模仿。(美国孟禄) ④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苏联米丁斯基和凯洛夫)
1
(2)教育的发展阶段
①古代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夏代有了学
校,殷周有了小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的教育(四书、五经) ②近代教育
③现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 (四)教育的基本形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形态是教育的主体形态。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从形式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五)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1、中国古代时期
(1)孔子(春秋末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2)孟子(战国中期):“内发论”代表人物。提出“教亦多术”的原则。 (3)墨子(先秦时代):是中外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4)荀子(战国末期):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重视“笃志”“内省”。
(5)董仲舒:是西汉很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有名的教育家。 (6)韩愈(唐代):《师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
2
(7)朱熹(南宋):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 (8)《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 2、西方古代时期
(1)苏格拉底:教学方面最大贡献是首创了“苏格拉底问答法”,又称“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2)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里。卢梭曾盛赞《理想国》是“最好的一部教育著作”。
(3)亚里士多德:其教育观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 (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一书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
3、国内外近现代时期
(1)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3)康德(德国哲学家):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4)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
(5)洛克(英国哲学家):教育著作《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绅士教育要把德行教育放在首位。
(6)赫尔巴特(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①《普通教育学》标志着
3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②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③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④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7)杜威(美国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 ①《民主主义与教育》②新三中心:儿童(学生)、活动、经验。③他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④提出“儿童中心论”,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
(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建立,即称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版)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9)蔡元培(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毛泽东称誉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0)晏阳初(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提出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思想。
(11)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①“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②“社会即学校”③“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 (12)陈鹤琴(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创
始人之一。提出了“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2、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4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思路导学:
人力资本理论: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这一理论充分注意到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四)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2、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①继承功能②传递功能③选择功能④创新功能
三、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内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才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教育目的的意义和功能
(1)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