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重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重点

一、多选

1、(语言和劳动)一起促进了人脑的形成和发展。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社会意识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属于非意识形态的,它不反映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另一部分是意识形态,反映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具有阶级性,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4、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5、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6、社会生产按产品的最终用途划分,可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和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产品价值可划分为(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7、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经济危机的冲击力相对减弱,经济危机由产品的相对过剩转变为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各个阶段不如过去明显,财政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成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经常伴侣)。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二、辨析

1、电脑将取代人脑。

答:错。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电脑不是独立自主的思维主体,它只是一种思维模拟;人工智能虽然具有精确、迅速的运算功能,能贮存大量信息资料,并能部分地代替人脑的功能,但它不具有能动地创造力,它是由人创造的,因而永远不能代替人脑。

2、神话中的美好幻想、宗教迷信中的神灵鬼怪,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它们的原型。

答:对。因为: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一切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歪曲或颠倒的反映。

3、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因此,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答:错。因为:部分与整体反映事物的包含与组合的关系,整体大于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反映的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二者的含义不同。

4、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组成部分。

答:错。因为:社会意识形式同社会心理属于高低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具体的直接地的反映,是一种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是经过人们的思维加工,从社会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思想体系,是一种系统的直觉的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它是社会意识的高层次部分,社会心理为社会意识形式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意识素材;社会意识形式对社会心理起指导作用。

5、哲学是对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

答:错。哲学在各种意识形态中,是远离物质经济关系的意识形态,它曲折地反映社会的经济基础,并通过指导各种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对经济基础产生深刻的影响。

6、意识形态依赖于经济基础,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对。意识形态依赖于经济基础,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形式和自己特殊的规律。一是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二是意识形态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三是意识形态内部各种意识形式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四是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还突出地表现在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7、经济落后的国家,其意识形态的发展也是落后的。

答:错。因为:意识形态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意识形态的发展不一定是最先进的;相反,经济落后的国家,其意识形态的发展,却有可能是比较先进的。

8、单个商品可以自己表现自己的价值。

答:错。因为: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和抽象劳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所谓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所以,商品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表现出自己的价值。

9、劳动二重性的含义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是两次劳动,先是抽象劳动,然后是具体劳动。

答:错。因为: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10、提高劳动生产力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和价值量。 答:错。因为: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同劳动生产力的变化相联系,商品的价值量与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劳动生

产力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就越多,每件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从而其价值量也就越少。

11、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和交换,就会形成商品拜物教。 答:对。因为:一是凡劳动产品都耗费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商品价值的形式;二是生产产品的劳动时间,取得了商品价值量的形式;三是劳动产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取得了商品相交换的物化形式。正是在这些形式上,人们发生错觉,似乎人的关系受物的关系支配,从而形成商品拜物教。因此,商品拜物教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及其表现形式。

12、价值与价格相背离,价格违背价值规律。

答:错。因为: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在这一作用形式之下,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成为偶然的现象,而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成为经常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因为:(1)价格的上下波动虽然偏离商品价值,但始终围绕商品价值波动,以它的价值为轴心;(2)从个别交换过程来看,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有些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是相等的;(3)从长期看,价格离开价值的涨落相互抵消,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13、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两者没有区别。 答:错。资本循环反映资本运动经历的阶段、采取的形式及其行使的职能;资本周转则反映资本运动的时间、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阻碍和破坏社会生产力发展,但它是维持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答:对。因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客观上要求两大部类之间以及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但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存在的发展,使社会资本再生产所需求的比例屡遭破坏,因此,只有通过经济危机,强制性地使社会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达到暂时平衡。

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是因为生产超过社会的实际需要,出现产品过剩。

答:错。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在于生产的相对过剩,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生产的商品太多了,一方面有大量的商品找不到销路,另一方面劳动群众的很多基本需求却得不到满足。

16、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答:错。因为:平均利润的形成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7、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答:对。因为:第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阶级斗争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

18、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答:对。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三、简答

1、简述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答:意识的起源指: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指: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具有通过实践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2、为什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答:生产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劳动是猿进化成人的决定因素,语言和劳动一起促进了人脑的形成和发展,语言是从生产劳动中,并与生产劳动一起产生和发展的,生产劳动促进意识内容日益丰富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矛盾的普遍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表现有三点:一是物质运动形式及其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二是矛盾其及各个方面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三是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4、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二者之间关系有三:一是它们相互联结,二是它们互相区别,三是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原因有三: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世界运动、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唯物辩证法的中心线索,是理解整个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是否承认并坚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6、简述社会意识及其构成?

答: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有着复杂的结构,从社会意识的主体来看,可区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从社会意识的层次来看,可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从社会意识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来看,可区分为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前者是意识形态,后者是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

7、简述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的区别?

答:社会意识形式同社会心理属于高低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具体的直接地的反映,是一种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是经过人们的思维加工,从社会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思想体系,是一种系统的直觉的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它是社会意识的高层次部分,社会心理为社会意识形式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意识素材;社会意识形式对社会心理起指导作用。

8、如何认识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

答:从本质上讲,社会意识形态是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反映着经济基础的内容、性质和发展要求,是社会经济关系在人们观念上的深刻表现。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别或对立,实质上是它们各自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之间的差别和对立的反映。在社会变革中,新的意识形态是随着新的经济基础或社会变革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旧的意识形态最终要随着旧的经济基础的消失而消失。

9、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特点?

答: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特点有三: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既相适应又相矛盾;二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展开和发展的,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解决。

10、简述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我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杰出人物对于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起到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杰出人物提出的先进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前导;第二,杰出人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组织者、领导者;第三,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对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对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第四,杰出人物虽然对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是极其伟大的作用,但是,他们是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的。

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相互关系体现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11、简述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答: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这些观点运用到实践中,就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2、简述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意义?

答: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为: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第二,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分析剩余价值产生的钥匙,是建立剩余价值论的基础;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作用以及贯彻价值规律的必要条件。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价值的决定和实现的规律,其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商品交换根据价值对等的原则,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商品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价值规律主要发挥调节作用、促进作用和分化作用。

市场竞争是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必要条件。 14、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

答: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在这一作用形式之下,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成为偶然的现象,而价格与价

值的背离成为经常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因为:(1)价格的上下波动虽然偏离商品价值,但始终围绕商品价值波动,以它的价值为轴心;(2)从个别交换过程来看,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有些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是相等的;(3)从长期看,价格离开价值的涨落相互抵消,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15、资本周转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资本周转速度受生产资本的构成和资本周转时间的影响。第一,生产资本的构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第二,资本周转时间影响周转速度。 16、资本周转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资本家在再生产中为什么总是力图加强资本周转速度?

答:资本周转是指生产企业的投资,经过一定期间的反复循环,又回到生产经营者手中的运动。

资本周转速度受生产资本的构成和资本周转时间的影响。一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在生产资本的构成中,固定资本的比重大,则周转慢;流动资本的比重大,则周转快。二是资本周转时间影响周转速度,周转时间越长,则一年周转次数越少,周转速度越慢;反之,周转时间越短,则一年周转次数越多,周转速度越快。

资本家在再生产过程中,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提高资本利用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

17、马克思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依据和目的是什么?

答:马克思根据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划分的目的,说明对两种资本占的比重不同和构成方式不同,而使资本周转速度和效果不同。

18、试问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理论及其意义。 答: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共有4个理论。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理论,是指资本周转1次所需要的时间,从一个循环开始到下个循环开始之前的时间,包括生产过程和两个流通过程;二是资本周转速度理论,周转速度就是周转次数,就是一定时间内周转快慢的程度;三是资本周转方式理论,主要讲生产过程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占比重不同和周转方式不同,要影响周转速度;四是资本周转效果理论,是指预付总资本的周转,决定预付总资本周转因素,一取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二取决于二者的比重。

资本周转理论的意义在于,加快资本周转,可以节约预付资本,提高资本利用率,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 19、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规律。

答: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规律,可概括为三个平衡公式。 一是I(V+m)=IIC.就两大部类之间的生产和需要的对比关系来说,第I部类为第II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必须与第II部类当年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保持平衡;第II部类为第I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必须与第I部类当年已消耗掉的消费资料保持平衡,从而才能保持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正常进行。

二是I(C+V+m)=IC+IIC。就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需要的对比关系来说,只有第I部类生产和全部生产资料,与两大部类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保持平衡,才能保证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正常进行。

三是II(C+V+m)=I(V+m)+II(V+m)。就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生产和需要的对比关系来说,只有第II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与两大部类所消耗掉的消费资料保持平衡,才能保证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正常进行。

20、简析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答:利润和剩余价值都是指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部分,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实质。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它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而不是劳动的产物。

21、为什么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只是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变化,而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答: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商品就不是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生产价格就是商品的成本加平均利润,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随着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变化,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成了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

生产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以及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按照价值出售,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一是从各个生产部门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以高于或低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从全社会看,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二是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值总额也必然和生产价格总额相等。三是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22、解释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含义。

答:从社会主义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一词有

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即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二是指社会运动,即为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社会实践;三是指思想理论,即指导这个社会实践,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论证的思想理论。

23、简析三大空想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和根本缺陷? 答:19世纪初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贡献体现在:第一,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第二,对未来新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

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缺陷在于,其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第一,他们还不了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不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发展趋势作为自己学说的客观依据,而是把理想社会制度看成是“正义”、“平等”这些理性原则的体现。第二,他们把无产阶级仅仅看作是一个值得同情、怜悯和应当拯救的劳苦阶级,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没有找到实现新社会的真正可靠的力量。第三,他们否认阶级斗争,幻想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等方式来和平地实现理想社会制度,而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24、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这里说的“第一”,不是指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排列顺序,而是强调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如果物化到生产力的其他各个要素上,就会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和推动作用。其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新的飞跃,引起了一场新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其二,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劳动结构的深刻变化,使知识性的劳动者日益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其三,科学转化为技术,技术转化为经济,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其结果是现代科技的累进增长引起社会生产力跳跃式发展,使整个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5、怎样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答: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行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6、简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含义?

答: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27、简述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答:第一,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第二,要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

第三,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四,要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第五,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第六,要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四、论述

1、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理,并说明此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表现有三点:一是物质运动形式及其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二是矛盾其及各个方面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三是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

性、相对性。二者之间关系有三:一是它们相互联结,二是它们互相区别,三是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矛盾的普遍性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同时从特殊性出发,从我国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要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

2、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两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同时,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形式和自己特殊的规律。一是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二是意识形态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三是意识形态内部各种意识形式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四是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还突出地表现在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结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①提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②我们党在经济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政治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文化上就必然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行动方向;③我们党坚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领导和推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3)在当前,中国先进文化在我国具有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多种原因,还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因此,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因此,必须全面把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论述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两者的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两者的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人类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是通过改革和发展形成先进生产力。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4、利用人民群众推进历史前进动力的原理,论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答:(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我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因此,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5、试论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对我国资本运营的启迪? 答:(1)资本循环是指生产企业的投资不间断地由流通过程的出发点进入生产过程,再由生产过程流入流通过程,从而双复归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2)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并存性和继起性。并存性是指一个生产企业的全部投资,依据购买条件、生产条件和售卖条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三部分,分别在货币资本形式、生产资本形式和商品资本形式上同时并存;继起性是指并存的三种形式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各

自相继进行循环,形成三个循环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产业资本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一方面,由于投资的三种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所以它们各自就能够相继地运动;另一方面,由于投资的三种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进行循环,所以它们就能够保持并存。并存性遭到破坏,继起性就会停顿;相继循环不能实现,并存性就会陷于混乱。产业资本只有既保持并存性,又保持继起性,才能正常循环。

(3)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的分析,对于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具有启迪意义:第一,它告诉我们,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循环运动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增值;第二,资本的拥有者要想资本增值,就必须不断地创造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的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

6、试应用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答:(1)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当前我国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

(2)马克思关于将社会再生产划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要求两大部类相互依存、相互发展,要求两大部类按比例发展。

(3)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即按比例协调、平衡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也是适用的。

7、试述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答:(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在不同生产部门不可能按同样的程度发生作用,因此,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是不同的。各部门资本家之间为取得更有利的投资场所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进行的。正是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逐步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2)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揭示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间竞争的结果。这对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要有充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有自主经营权;资金等生产要素能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8、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答:(1)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应当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2)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相对落后,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应当、也必须建立在最新的科学技术之上,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更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尤其是落后的物质生产从根本上制约着整个社会生产的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特点是生产力“不发达”。为了改变我国生产力落后的面貌,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的理论依据。

(5)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只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才能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度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9、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是说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只有首先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国家政权,争得民主,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就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是说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特殊性质。如果社会

主义不具备民主政治的特征,就是不完全或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如果一种社会制度自称为“社会主义”,但它却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那这种社会主义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或者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3)“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是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主是防止国家权力脱离人民群众、蜕化变质的根本途径。如果没有广泛而切实的民主,就谈不上真正的社会主义。

(4)“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说只有实行广泛而切实的民主,才能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重点一、多选1、(语言和劳动)一起促进了人脑的形成和发展。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3、社会意识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属于非意识形态的,它不反映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另一部分是意识形态,反映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具有阶级性,如(政治思想、法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fntn7s3cc0mq5e7eayt5nd0e7n2rf017f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