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孝义市的基本情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 孝义市的基本情况

1、自然状况

1.1区域位置

孝义市位于晋中盆地西南隅,吕梁山脉中段东麓,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1°21′—111°56′,北纬36°56′30″—37°18′45″之间。东与介休市隔汾河相望,西与交口、中阳县毗邻,南与灵石县接壤,北与汾阳市交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从山区到平原呈较明显的阶梯状景观,海拔731—1777米,境域东西长46公里,南北宽26.55公里,总面积945.8平方公里。素有“三晋之宝地、秦晋之要会、吕梁之窗口”之称。在这块94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规模宏伟的寺院庙宇,古香古色的亭台楼榭,象征着孝义悠久的历史,岁月的沧桑;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流光溢彩的大街小巷,让古老的孝义再添活力;这里崇山壮美,有山之大气,铸就豪爽乐天;蜿蜒溪流,含水之灵韵,历练质朴精明;这里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文明悠远、人杰地灵。当今孝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距省会太原120公里。境内38公里的南同蒲铁路介西支线直插腹地,贯通东西;33公里的孝柳铁路向西延伸,直抵黄河。大运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从南北两侧擦境而过。汾介一级公路、阳休公路和东西横穿的孝石公路与340省道横穿东西,与交互成网的市乡公路及乡村公路,构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汾平高速连接线的开通更进一步开启了孝义公路交通的新时代。便利的交通使孝义市成为晋秦物流要道和晋西运输枢纽,更成为吕梁和陕北等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古老文明和现代繁华在这块土地上汇聚,成为镶嵌在三晋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并与汾阳、介休、平遥等周边县市构成了“汾平介孝”同城化城市经济圈。 1.2地质地貌

本市境内地层出露主要为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自上而下,从老到新包括奥陶系海相沉积地层,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类地层以及新生界不同成因类型的松散沉积岩堆积地层。本市地理位置居于汾渭地堑地震带,迄今未息的新构造运动导致强烈地震的发生。

孝义市位于吕梁背斜东翼,整个地层基本上呈北东向(西北高东南低)的单斜构造,境内海拔差异较大,东南与西北海拔相对高差达1046米。本市地貌由低中山区、丘陵区、台塬区和平原区构成。低中山区位于市境西北,面积为147.6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61%,海拔高程为1200——1400米,最高峰薛颉岭海拔1777米,为市内第一高峰。区内主要为淋溶剥蚀岩山体,植被为刺灌丛,植被覆盖率可达30——70%,是市内林区;丘陵区位于市境西北,西与低中山区不整合接触,面积442.2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6.76%,海拔1000——1300米,根据出露基岩的岩性,又可分为石灰岩低山丘陵区和砂页岩黄土丘陵区两个亚区,其中黄土丘陵区的由于近代垦殖指数的不断增加,区内的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台塬区分布于低山丘陵区东缘,面积为182.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9.32%,海拔为900——1100米,塬面及缓坡多被垦为农田,除少数台塬平地可资灌溉以外,大部分耕地为旱田。根据有无基岩出露又可分为沟底出露基岩的墚状黄土台塬区和沟底无基岩出露的墚状黄土台塬区两个亚区;平原区位于市境东部,总面积为173.1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31%,区内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灌溉方便,为市内主要的农作区。根据地貌形态及成因类型可分为两个洪积倾斜平原区和冲积平原区两个亚类。 1.3气候

本市一年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受蒙古冷高压的控制,多偏北和西北的气流影响,气候寒冷少雪;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多偏南和东南气流,气候炎热,雨量集中;春季受冬夏季风气团的交替控制,气候多风干旱,变化明显;秋季则因蒙古高压气团的迅速南侵,天高气爽多为晴朗天气。

市内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80小时,日照率为58%,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47千

1

卡/平方厘米。全市多年平均气温为10.3℃,气温年较差大,最大的达到58.2℃;气温的月际变化较大,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在--9℃~--5℃之间,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在19~24℃之间;全年积温3100~4800℃,≥10℃的有效积温为2500~3500℃,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95天;市域内地区气温有较大差异,平川与山地气温平均相差6℃;全市多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3.7℃,最高月(6月)平均达29.1℃,最低月(12月)仅为—4.2℃。

孝义市降水量由东向西随着地势的逐步升高而增加,西北境的南阳乡大石头村一带年降水量平均为580毫米,而东部的大孝堡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仅有430毫米,东西两地的降水年较差高达140毫米。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4毫米,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多雨年份与少雨年份相差达295毫米;一年内的逐月降水量的分配极不均匀,据多年气象统计资料测算,一年之内,春季(3——5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4.6%,夏季(6——8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61.5%,秋季(9——11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21.4%,冬季(12——2月)仅占2.5%;年平均积雪深度为6.5厘米,最大积雪深度10厘米;市境内年平均蒸发量为1808.6毫米,相对湿度年平均为57%;全年主导风向为偏西风,多年平均频率达12.4%,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境内的灾害性天气,按照其发生的频率及危害程度分别为:干旱、大风和洪涝、冰雹、霜冻、干热风,其中干旱是境内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危害最大的气候现象。

1.4水文与河流

县境内的地表水均属黄河水系汾河支系,季节性水系较为发达。河流包括汾河、磁窑河、文峪河、虢义河、西泉河、王马河、白沟河、恒兴堡河、贺岭河、燕富曲河、孝河、下堡河、兑镇河、柱濮河、东许河和曹溪河等。其中孝河为境内主干河流,其上游由下堡河、兑镇河、柱濮河、西许河及曹溪河5条支流汇合而成,为一树枝状河系;孝河 在市境东南五楼庄一带归入文峪河,文峪河由上游流经本市纵贯大孝堡,在市境东南南姚一带归入汾河。汾河流经本市东南约10余里进入介休。各河流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大部分径流集中在汛期,具有明显的洪水河特征;平时仅有少量的清水流量,干旱年多断流。 1.5自然资源

地形:孝义市地表形态为低中山区、丘陵区、台塬区和平原区四大部分,土地总面积为140.7万亩;孝义地处山地-丘陵-平原过渡地带,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整个地区因地质结构不同而分为西部的山区,中部的丘陵和台塬区,以及东部的平原区。市域范围内山地地形为主,平原区面积仅占市域面积的18%,集中分布在市域东部。

土地资源:孝义市土地资源总体呈现人均土地指标低,土地资源紧张的特征,且占总面积2/3以上的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带土地耕作条件差、沟谷可建设用地贫乏,农业开发与城镇建设均受到很大的限制,仅有东部平原地区较适于集中建设。

水资源:孝义市是我国水资源匮乏省份中的严重缺水县市之一。从水资源分布来看,沿文峪河西岸地区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人畜饮水困难;而白壁关、曹村等地区地下水位上升,是较富水地区;

矿产资源:孝义素有“三晋宝地”之称,矿产资源品种多,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原煤、铁矿、石膏、铝矾土、硫铁矿、白云石、石灰岩、耐火粘土等,尤以煤炭、铝资源储量最大;孝义市森林资源少,分布不均;

孝义市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文化景观:孝义市文物古迹较丰富,但总体品位较低,旅游资源较缺乏。目前还没有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经济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强

孝义市是山西省5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孝义市充分发挥煤炭资源、铝

2

土矿资源等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矿产资源采掘业,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孝义市经济基础较好,自2007年以来连续4年进入全国县域百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省仅次于太原市;2010年县域经济居中部前十,全国百强县第70名。

2002年孝义市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已经达到2456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7647万元。年末总人口增加到42.4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29元。其经济水平在吕梁地区名列前茅,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挤身于山西省“双十强”县市行列。孝义市经济建设取得大巨大的成就,逐步形成以煤炭、焦碳、铝矾土等产业为支柱,以粮食、蔬菜、林果 畜牧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城乡多元化经营为导向的区域性经济新格局。

2.2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产业独大

孝义市现状产业结构不合理,非资源型产业比重低。2010年末孝义市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5:70.9:26.6,二产比重过大。

农业有一定特色,但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在孝义市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极低,2010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仅2.5%。农产品方面,呈现出粮食、经济作物两元结构;核桃、柿子最具地方特色,但由于基础过于薄弱,可挖掘潜力有限。

二产中资源型产业独大。支柱产业中煤焦、煤电、煤铁的比重较大,煤炭开采洗选、焦化两大支柱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比重一直在80%以上,而且多是粗放型生产工艺,属于产业链前端,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带动效应有限。二产中非资源新兴工业刚起步:探索产业转型,食品制造业、LED、现代制造业基础较薄弱。工业空间上分散,集聚效应不足,各乡镇以煤炭、铝土矿为原料的初级加工业大量分布,对山区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较恶劣的影响。

作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重要标志的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仅占GDP的26.6%,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43%的平均水平,甚至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还分别低13.4和10.8个百分点。

2.3社会文化教育事业

其社会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曾获得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在全市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8.48万人,占总人口的44.6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总人口的比重为55.37%。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98个百分点。

2.4生态环境:环境本底脆弱,资源开采与初加工破坏严重

孝义市干旱少雨,自身生态环境脆弱,同时由于矿产开采、工业污染等影响,环境状况一度严重恶化。

市域中部下堡镇、阳泉曲镇、西新庄镇、兑镇镇、柱濮镇等资源型城镇因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矛盾突出。该区煤炭资源丰富,矿井集中,造成大量采空区存在,大面积的裂缝和塌陷,致使大量良田荒芜,地下水位降低,水土流失严重,人畜吃水困难,部分村民房屋出现裂缝。

大量小工业分散布局,导致空气质量问题尤其突出,主要污染源为焦化、化工、耐材等企业;地表水水质较差,质量为Ⅴ类,主要污染源为焦化、化工等企业。

3、历史沿革

孝义历史悠久,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古老城市,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夏、商孝义境域属冀州,周属并州。 春秋属晋地。

3

孝义市的基本情况

一、孝义市的基本情况1、自然状况1.1区域位置孝义市位于晋中盆地西南隅,吕梁山脉中段东麓,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1°21′—111°56′,北纬36°56′30″—37°18′45″之间。东与介休市隔汾河相望,西与交口、中阳县毗邻,南与灵石县接壤,北与汾阳市交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从山区到平原呈较明显的阶梯状景观,海拔731—1777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floc9pz3z9mzf10wd1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