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与说明
1)建议标题修改,“研究”太大;英文题目修改更符合英文习惯;
修改与说明:标题稍做修改:钌配合物[Ru(MeIm)4(bpy)]2+的合成及对人肝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Synthesis of ruthenium complex [Ru(MeIm)4(bpy)]2+and their effect on proliferation of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s。如贵刊有更贴切的标题请建议,谢谢! 2)所合成的化合物是否是新化合物缺乏文献说明及依据;
修改与说明:文中所合成化合物经使用SciFinder Scholar联机检索,未发现有相关报道。但有类似结构的文献报道,详见:
[1] X. Yang, Lan-mei Chen, Yan-an Liu, et al., Ruthenium methylimidazole complexes induced apoptosis in lung cancer A549 cells throughintrinsic mitochondrial pathway, Biochimie (2011), doi:10.1016/j.biochi.2011.07.025.
[2] Yang, Xi cheng, et al. Spectroscopy studies on DNA binding of two ruthenium complexes [Ru(MeIm)4(L)]2+ (L = iip and tip), Journal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64: 9, 1491-1502.
[3] Lan-Mei Chen, et al.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DNA-binding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water-soluble complex [Ru(MeIm)4(dpq)]2+,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08, 881(1-3), 156-166.
[4] Lan-Mei Chen,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DNA-binding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complexes [Ru(L)4(dppz)]2+ (L=Im and MeIm), 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 2008, 102(2): 330-341.
3)合成化合物结构表征数据不全,缺乏mp、IR数据,配合物构型未得到X-衍射数据支持;
修改与说明:因为此类配合物在合成表征时,一直以来主要靠质谱和核磁。相关的红外表征很少见到有报道,所以在合成表征时并没有做红外光谱。因为相关的报道比较少,所以也给相关的红外振动吸收峰的指认带来了困难。因为配合物在合成后经多次晶体培养,并没有得到晶体,只是得到粉末,所以不能够使用单晶衍射来精准的描述配合物的结构。详见上述4篇参考文献,表征的主要手段均是质谱和核磁。因为这两种配体,在4:1的配位情况下,只有一种空间结构。
根据建议做了熔点实验及红外图谱。但是没有得到熔点数据。因为当把配合物加
热到210度左右时,没有熔化,但是颜色已明显改变,说明已经分解。此类钌配合物均有受热分解的特点,可能是因为N与Ru之间形成的配位共价键的不够牢固。详见您提供的参考文献“王鹏,朱果逸. 联吡啶和邻菲咯啉混配的钌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1999,18(4):29-31.”作者也提到配合物受热后会分解。红外图谱虽然已经得到,但是因为缺乏相关的参考文献,所以不敢擅自对振动吸收峰做出归属指认,只是在文中相应的位置“1.1.3配合物
[Ru(MeIm)4(bpy)](ClO4)2·2H2O的合成”把红外吸收数据给加上了。
4)在配体[Ru(bpy)Cl4]的合成中,可以有双联吡啶配体反应也可以有单联吡啶配体反应,文中未表述清楚,建议作者对投料的摩尔比详细说明,以利于反映真实的反应化学及收率;
非常感谢您的建议及提醒,因为此处遗忘了一篇参考文献,已在修改稿中补充,投料的摩尔数也已在文中表明。
修改与说明:在合成多吡啶类钌配合物时,可以选择先配一个双齿配体或两个配体,方法的区别在于投料的摩尔比及反应温度。当配一个双齿配体时,如合成
[Ru(bpy)Cl4],投料摩尔比大概是1:1,配体一般稍微过量,反应温度在室温下即可。当要配两个双齿配体时,如合成[Ru(bpy)2Cl2]则投料的摩尔比金属钌和配体的比例大概是1:2,反应温度在140度左右。所以在室温下,因温度底,所以不会形成[Ru(bpy)2Cl2], 合成后经冲洗后,未反应的RuCl3·nH2O和bpy则会被冲洗掉。 需要加入的参考文献:[9] Nair R B, Yeung L K , Murphy C J. Synthesis and Solvent-Dependent
Properties of Ru(acac)2dppz[J]. Inorg Chem, 1999, 38(10): 2536-2538.
5)虽然化合物的谱图正确,但作者对其芳氢的归属有待商榷,建议作者核实,如Figure 1中,Ha与Hd归属反了,与Hd相比,Ha受到phen 配体较强的屏蔽作用,应处于高场;此外,其两个甲基咪唑的三组单峰的归属也应该通过1H- 1H COSY谱来区分更为严谨,因为与联吡啶相邻的甲基咪唑与之必然有相关,而远离的则没有,具体可参考“王鹏,朱果逸. 联吡啶和邻菲咯啉混配的钌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J]. 分析测试学报,1999,18(4):29-31.”
修改与说明:非常感谢您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及建议。根据您提供的相关参考文献,我们的指认的确存在问题,因为我们学校目前没有核磁共振波谱仪,所以短时间内
做1H-1H COSY谱存在困难。根据您提供的参考文献,Ha与Hd的确归属反了,Ha因受到辅助配体甲基咪唑的屏蔽作用,应处于高场。两组甲基咪唑配体中和bpy配体相邻的应该受到bpy的屏蔽作用,向高场移动。但这只是推测,根据目前得到的核磁谱的积分结果只能够说明从核磁谱上得到的H的个数与我们的合成预期的配合物相符合。附甲基咪唑的核磁谱图供参考,其中的:
我们在没有做1H-1H COSY谱的情况下,只是参考了以前的归属方法(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08, 881, 156-166),就对配合物的核磁信号进行了归属确实是不严谨的。
再次感谢您提供的详细点评及参考文献,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因现在做1H-1H COSY谱存在困难,所以文中对核磁信号的指认部分已经做删除处理。 6)图表请改为全中文;
修改与说明:已按要求修改,请参看修改稿。 7)表请不要用图片格式,直接用表格表示; 修改与说明:已按要求修改,请参看修改稿。
8)结果中请不要引用文献,如为已发表结果,请删去,可在讨论部分分析; 修改与说明:结果部分中公式的引用调整到实验方法部分,如修改不完整请指出。 9)与已发表论文重复率9%,主要是方法部分,请注意避免,可作为文献引用; 修改与说明:方法部分尽量精简,避免重复。如修改不完整请贵刊指出。 10)参考文献书写不规范,缺卷期的请补充,英文刊名请用规范的缩写; 修改与说明:参考文献已在修改稿中补充齐缺卷期,英文刊名缩写也按要求修正。 11)文字描述可进一步规范、精简;
修改与说明:通读全文后,本人尽可能按要求修正,如修改不完整请贵刊指出。 12)彩色照片图请提供单张JPG或TIFF图片格式原始图片(要求像素在300万以上),线条图请提供EXECL原始数据图,一起压缩后以稿件附件形式上传; 修改与说明:已按要求压缩好数据图上传,请见附件。
13)修后请仔细通读全文,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所做修改请用红色标注。 修改与说明:修改处用红色标注好,如不足处敬请贵刊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