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领悟故事隐含的寓意。
2、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自主能力。
3、揣摩人物语言中隐含的思想情感,准确掌握朗读的语气、
二、教学方法。
1、借助注释,通过提问,师生讨论,相互检测等方式完成字词句的教学。
2、通过朗读,掌握讨论的方向,学生分组讨论。 三、教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由朗读,达到基本顺畅的水平。 (二)每四人一组,由一人朗读,三人纠正。
(三)师生比赛:教师朗读,学生选定一人(或毛遂自荐)朗读,学生评判,指出应改进的地方。 (四)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
(五)围绕词义、句义,师生相互提问、解答,问题设计要巧妙、
1、愚公多大年龄? (1)不到九十岁。 (2)且,将近、 2、“遗男”几岁? (1)七八岁、 (2)龀,换牙,七八岁。
3、移山是苦活累活的事,“遗男”的父亲同意他去不? (1)“遗男”没有父亲。 (2)孀妻,寡妇。
4、有女性参加劳动不? (1)没有。 (2)夫,男子、
(六)各大组推荐一人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要求绘声绘色、
(七)在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师生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八)围绕字意、词义、句义,相互拟题测试。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对移山的不同的态度、
1、让学生扮演愚公的妻子、智叟,分角色朗读愚公妻与智叟说的两段话。
2、学生翻译这两段话、
3、教师提问:愚公的妻子说的一段话应以如何的语气朗读?
关切、担忧、
4、教师提问:智叟说的一段话应以如何的语气朗读? 轻蔑、讥讽。
5、让学生揣摩当时两人的不同心理?
(1)愚公妻子:老伴儿,您一大把年纪了,挑运土石,身体能顶住不?
(2)智叟:您这老顽固,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拔不动,还想移掉两座大山?简直是异想天开! 6、学生归纳两人对移山的态度。
7、通过分析“杂然相许”、“跳往助之”,学生归纳愚公的子孙、“遗男”对移山的态度。
8、教师提问:愚公的妻子、子孙及“遗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说明愚公的举动得到众人的支持,移山是造福子孙的一件大好事。
(二)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遇到的困难以及移山的意义。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1、愚公为何要移山?
大山阻塞,去山南要绕道而行、或答“出入不便”。 2、移山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