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笔记(短篇50篇)
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班教养笔记:教师,我真的饱了
在平时孩子进餐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比如:有些孩子比较挑食,如果饭菜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开始闹着不吃饭;有些孩子吃了一半就感觉饱了,开始坐在位子上发呆……无论遇到哪种状况,我们教师会采取怎样样的措施呢?
一次午餐的过程中,我巡视着孩子们的就餐状况。这时,我发现坐在桌子边的遥遥低着头,手里拿着勺子也一动不动。我看到她的餐盘中还有三分之一的饭。于是我摸摸她的头鼓励说:遥遥,加油哦你快吃完了。这时遥遥抬起头,眼泪汪汪地看着我,小声地说:教师,我吃饱了。我真的饱了。原以为我想遥遥是不爱吃这些蔬菜所以想找借口倒掉。可是我看着她那楚楚可怜的样貌,我相信她是不会撒谎的,又不忍心让她再吃下去。于是我对她说:遥遥乖,那你再吃五口就把饭倒掉了吧。)当遥遥吃完五口饭后,她慢吞吞地走到倒饭处,她边倒时边留意翼翼地看着我。我回应她的是一个安心的微笑。倒完饭后,她开心地来到我的身边,然后开心地对我说:张教师,你真好。 这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件,但从中我也能感悟出许多教育的价值。遥遥是一个性格温和,又胆小的女孩子。她每次遇到什么事不会事先和你说,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才会跟你讲。从这件事件中,我们能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就要时刻观察每一位孩子的一举一
动,去揣摩孩子内心世界的想法。
小班下学期的孩子,他们逐渐地构成了自我的思维,有了许多自我的想法。他们就应明白自我能吃多少饭,当孩子不愿吃时,作为教师我们就应尊重他们的意愿,不要再逼孩子超量地进食,否则,不但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其对教师和幼儿园生活的态度,甚至还会影响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美国的心理学家多拉德和米勒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饥饿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会被泛化,进而影响细幼儿将来的人格。如果幼儿常处在主动状态下进食,那么,他们的将来会有可能成为用心主动的人;如果幼儿常常在被动状态下进食,那么,他们将来可能成为被动的人。 所以,对于进餐问题,教师就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尤其重要的是想方设法让幼儿有饥饿的感觉,在有食欲的前提下进食,这种主动进食的态度,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一个小小的进餐问题,也有着大大的学问,这种细微之处就要靠教师的用心发现。
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孩子是镜子
这天,在午睡室,小朋友起床时,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走廊里,幼儿有的在穿鞋,有的在聊天。我急着帮一些动作慢的小朋友,就从小朋友的身边跨了过去。没想到,身体没把握好平衡,打了个趔趄。就听宁宁说了一句:沈教师,你要留意呀,走路的时候要看好,别摔跤 看着孩子半是责备,半是担心的样貌,不禁心头一动。这些幼儿在班级虽然才一个学期,有时还会不肯来上学,有时还会哭哭闹闹,
但他们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关心我们,就像我们关爱他们一样。孩子说的这句话,不就跟我们平时教育、嘱咐孩子差不多吗?
模仿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我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我们班级教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父母都来学学。学学我们的发型、衣服,甚至举止言行等。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眼里,教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孩子们就会关心我们,我们对孩子粗暴,孩子也会不友善。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我的行为来回报我们。
我们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我们要学习三思而行
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教师,我不明白 【细节描述】
语言活动时,教师想请小朋友上台进行故事表演,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高高的手,待教师的视线停到A身上时,小不点低下了头,看得出,宝贝是在躲避教师的视线,不愿意在群众面前表现。在教师组织群众活动时,A几乎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似乎自我是一个旁观者,
当教师点到宝贝回答问题时,A有时会满脸通红,沉默不语或是说我不明白。
可是教师透过对A平时的观察,明白A并不是一个一味沉默不语、内向的孩子,宝贝也有开朗的一面。在群众自由游戏过程中,教师发现A能够跟自我喜欢的朋友玩得哈哈大笑,满头大汗。在进行音乐情境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试图想帮忙A克服害羞、畏缩的心理,于是设计了小朋友打电话邀请好朋友来家做客这一环节。大家都想上来打一打真正的台式电话机,看到A那双充满新奇与兴奋的大眼睛,我特地请到个别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先上台示范,之后便邀请到A。这回A没有拒绝,只是步履缓慢地挪到了电话机旁,拿起话机,脸红红地迟疑片刻后问我:教师,我要怎样说啊我不会教师提醒道:你就说你好,我是谁谁谁,你有空吗?谁知小家伙之后立刻说:哦她说我是谁谁谁,你有没有空啊? 【细节透视】
从宝贝平时的表现能够看出,A并不是一个不喜欢参加群众活动、不合群沉默不语的孩子。相反,他喜欢搞笑的事物,喜欢与自我喜欢的同伴进行游戏,甚至有时还会主动向教师告状,揭发某些同伴的不良行为。所以能够排除A是因为性格方面的原因而导致上述问题。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出现退缩、害羞,思考被动,不能很好地在群众面前回答问题或是大胆表现呢?教师又就应如何恰当地引导和教育呢?
《纲要》指导我们: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
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用心支持、帮忙家长提高教育的潜力。就这样,在与A的爸爸交流过后,教师发现宝贝平时在家喜欢看电视,在时间上也有些长。再加上隔代抚养等原因,爷爷奶奶都对A照顾有加,包办替代的现象在所难免,长期下来就构成了孩子依靠心理,主要就表此刻我不会做,你帮我……。自然,最省力的无非就是获得成人的帮忙,这样既简单又不会出错,长期下来,在问题面前孩子不是自我思考,取而代之地将目光抛向成人。上述A就是没有自我思考,把依靠的绳索抛向了教师。
经过反复思考,我把孩子问题的成因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思考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习惯。都说规律的生活、良好的卫生、健康饮食是孩子在学龄前需要着重培养的习惯,其实,自主思考也是一种难能可贵且需要成人用心引导培养的习惯。在问题面前,是将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还是抓住孩子兴趣所在,有方向、有重点、有策略地引导,让他们自我找寻发现问题的答案,这都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就应反思的。
2、坚持原则,建立权威型教养关系。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帮忙孩子良好性格以及问题行为的解决的主力军。过度保护、见不得孩子哭而事事依着孩子、包办替代、在家宝宝说了算,不给孩子自主活动的机会等等,都是造成当今独生子女社会问题行为孩子的主要原因。这些孩子往往过度地依靠成人,吃饭、做事,甚至就应是孩子主导的游戏都需要有成人的帮忙才能顺利地完成。那么怎样的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