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训时间:
2012年9月6日培训人:】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习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在理科上说,学生学到的只是解题技巧;而文科,学生几乎变成了“复读机”。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消极地学,机械地用,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消失。
一、少数学生“灌”多数学生
今日,绝大多数教师都以认识到“满堂灌”的危害,都在有意识的转变这种教学方法但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
很多老师不直接去“灌”而是通过少数学生去“灌”多数学生.当前有不少的课堂,其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学时教师频频发问,为数不多的优生就来“和”,表面上教学顺利、气氛热烈,实质上把大多数学生放在“听众”席上。这种做法比教师的“满堂灌”的危害更大。
二、“讨论”流于形式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太流于形式了。主要表现在:
1、讨论时间太短,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交流,讨论好像成了一堂课为体现新课改要求而不得不有的一个环节;
2、讨论的问题不太明确,或大或空,学生根本找不到讨论的焦点; 3、差生没机会表现,变成优生们轮流“发表演说”。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 4
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1、组织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②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
2、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表现在“引导”上.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施教主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因势利导把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的行为不是建立在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活动规律或特点的基础上,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充分发挥的。为此,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三个适应:
一是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特征,二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是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实践表明,做到这“三个适应”,既是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最好说明,也是实现学习活动最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
二、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
比如: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番发现、创新的过
2 / 4
程,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
⑴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⑵零的绝对值是零⑶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
⑴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⑵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⑶若a>0,则︱a︱=____;若a=0,则︱a︱=____;若a<0,则︱a︱=____。⑷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总结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
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在平凡的教学中去发掘创新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各科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或我们身边的事例来阐明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感受到终生学习的必要性。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每个学生是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社会个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分层教学,分类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