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
(文科类)
课 程 名 称: 经济学论文 题 目: 发展经济学的幸福快乐 学 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年级/专业/班: 2009级经济学1班
组 号: 第 十 组 指 导 教 师: 义 旭 东 开 始 时 间: 2011 年 4 月 10 日 完 成 时 间: 2011 年 4 月 10 日
目录
一.选题意义与目的……………………………………………………………………… 二. 理论综述…………………………………………………………………………
1、传统观点……………………………………………………
专 题 讲 座 报 告
2、现代观点……………………………………………
三.理论分析……………………………………………………………………………
1.传统观点的分析………………………………………………………………… 2.现代观点的分析………………………………………………………………… 四.创新思考……………………………………………………………………………… 五.结论………………………………………………………………………
附:参考文献
小组表
西华大学学年论文评定表
- 1 -
专 题 讲 座 报 告
一、选题的意义及目的:
传统发展经济学对幸福感的理解是经济增长左右幸福快乐,现代发展经济
学认为幸福感是一个涵盖财富、健康、安全、保障、知识、诚信、自由与平等的范畴,它超越传统意义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和人类发展指数,“社会进步”应该重新解释为与这所有因素相关的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幸福快乐研究既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陈旧的命题,也是现代经济学一个新颖前沿领域。
对幸福快乐的追求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成为人们不断探寻的方向标。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 “财富显然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东西,只是因为它有用或者别的什么理由”,“人类的每一种思考或探索、每一个行动或追求都是为了实现一种更美好”,“幸福是人类存在的终极目标”。虽然幸福不是亚当·斯密的客观研究对象,只是作为与财富相关的一个方面,但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到, 如果我们每个人心里的幸福都是同一种,那么我们也就拥有了一颗装满他人幸福的心;财富不能带来幸福,而个人、团体的幸福感会促进财富积累。
意大利启蒙运动者安东尼奥哲诺维斯(Antonio Genovesi)和皮耶特罗维利(Pietro Verri)把当时新出现的经济学科称之为“关于公共幸福的一门学科”。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人的感受,幸福指数偏低。就中国而言,教育、医疗、住房同时成为老百姓身上的所谓”新三座大山“积压了当前国名的幸福感。
- 2 -
专 题 讲 座 报 告
二、理论综述:
1、传统: 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和刘易斯认为:把GDP和收入的增加作为幸福快乐的源泉,发展的目标就是财富总量的增长、储蓄率和投资率的提高。资本形成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研究幸福、快乐增长的主要工具。希克斯认为:”不仅是对于贫困国家,就是在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中,把幸福、快乐等同于经济增长。“收入和GDP不仅成为比较个人和国家快乐与幸福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而且左右着大多数普通人对于幸福和快乐的理解,引导着公共政策的方向。
2、现代: 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理查德·伊斯特林)。 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总体幸福感相关性不大,收入水平越高幸福感增长越小(伊斯特林)。
华人学者黄有光在20世纪90年代深入探讨了东亚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而人民快乐不足”现象,并称之为“快乐鸿沟”(happiness gap)。他指出,虽然东亚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为国民谋快乐——这一人类的终极追求上却毫无作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快乐水平与全球各国比较是最低的。经济学不仅要关心完全就业问题,而且更要关注收入、财富的公平分配及工资、价格、利率所体现的社会正义。
三、理论分析
- 3 -
专 题 讲 座 报 告
1、传统:以关注穷人为己任的发展经济学诞生之时,把GDP和收入的增
加作为幸福快乐的源泉,发展的目标就是财富总量的增长、储蓄率和投资率的提高,例如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和刘易斯等,他们的著作和文章都把贫困的根源归结于“资本饥饿”,“国民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要保证人民有足够的生活水平和克服骇人听闻的贫困与大量的文盲”,罗森斯坦的文章只是论述东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而不是经济发展问题。这一时期的发展经济学把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提高国民福利,解释为就是通过增加人均产出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消费得更多,或者更确切地说,“经济发展可以定义为物质福利持续而长期的改善,是一种物品和劳务流量的增加”,或者从技术上看,“经济发展定义为这样一种过程——从人均收入增长率很低或负的经济转变为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为长期特点的经济”。获得幸福快乐的途径,等同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抑或“增长如果与收入分配日益不平等结合在一起的话,它与总人口中生活中贫病交加的绝对人数和百分比是一致的。”从1950年以后的20年里,这种思想充斥着整个发展经济学,甚至刘易斯论述经济发展的著作也命名为《经济增长理论》。
资本形成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研究幸福、快乐增长的主要工具。资本形成的重要性深含在发展经济学广泛的思想环境中,影响了战后初期的整个经济发展思想,不仅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文献中还是在不发达国家的计划实践中。纳克斯的观点非常明确:在经济落后国家发展问题的核心就是资本形成,而刘易斯的出发点更为具体,他指出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关键区别在于:“现在相对发达的国家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已经过了一个快速升级的过程——净投资率从国民收入的5%或以下增加到12%或以上,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理解这种过程:一个社会储蓄率从5%转变到12%”。而希克斯说:“当国民收入已经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