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消除质量通病计划
工程名称:永泰县大樟溪自行车道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施工单位:中国交建永泰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分部名称 质量通病内容 板梁工程 一、墩柱顶端裂纹、碎裂 原因分析 1墩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浮浆汇集在墩柱顶部位,造成墩柱顶混凝土粗骨料缺少、仅剩下水泥浆,出现强度低、产生裂纹。 2未按设计要求设置钢筋网片。 3墩柱顶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预防和消除计划 执行责任人 预防: 初振昌 1 墩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理振捣产生的浮浆,尤其墩柱顶是直接与支座连接的承压受力部位,其强度要求更高,施工时应格外重视。 2 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墩柱顶钢筋网片,保证墩柱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3 加强墩柱顶部混凝土养生。 消除计划: 1 上部结构未安装前,应采取措施凿除薄弱部位的混凝土,局部加设补强钢筋网片,再浇筑补强部位混凝土。 2 上部结构已安装或浇筑后,应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证,选择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法。 预防: 初振昌 1 橡胶支座安放时,应按设计要求,在墩台顶面标出其纵、横中线,安放后,位移偏差对于板式橡胶支座,不得超过3mm;对盆式橡胶支座,支座支承面四角高差不得大于2mm。不允许橡胶支座与梁底或支承垫石间,发生任何方向的相对移动。 2 支座与梁底,或支承垫石顶面,应全部紧密接触,局部有缝隙,不得超过0.5mm;有滑板时,必须按要求在支座与滑板间、滑板上涂抹润滑物质。 3 支座与桥梁上、下部的连接,采用焊接时,应预埋钢构件,并确保定位准确;采用地脚螺栓连接时,支座顶板与地脚螺栓应按设计要求定位后浇筑上部结构混凝土。 消除计划: 1 更换支座处理是较彻底解决支座病害的办法。 二、桥梁支座病害 1支座脱空① 墩台顶支座垫石标高控制不当。② 梁体预制时梁端三角楔型垫块不平,尤其是斜交板梁较难控制。③ 垫石强度过低,受压后垫石破碎,引起脱空。④ 支座安装温度选择不当,安装时气温过高或过低,后期梁体伸缩过大导致支座出现难以恢复的纵向一侧较明显的半脱空。 2支座偏位:支座偏位主要是支座或垫石放样不准。 3支座变形过大① 由于同一梁体有的支座完全脱空导致个别支座受力
三、桥面铺装平整度不过大而引起初始变形过大。② 安装温度过高、过低、随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胀缩、徐变和汽车制动力的作用引起过大剪切变形。③ 桥梁纵坡设计过大导致纵向剪切变形过大。④ 支座粘结于支座垫石的环氧砂浆尚未固结,就吊放上部结构,使支座位移;支座安装位置有误,梁吊装后,欲纠正横顶梁,使支座侧向剪切变形,形成支座在梁胀、缩时,剪切变形过量而剪坏。⑤ 梁底面有翘曲,或梁底预埋钢板变形,造成梁安放后与设计要求值出入过大,形成支座受力不等。此现象在人行天桥的梯道梁上最易发生。⑥ 桥台、桥墩或盖梁顶面实际标高大于设计值时,为保持梁底标高,将支座处留成凹槽去凑合,形成梁底与墩、台顶面净空过小;或墩、台顶面未按桥面横坡要求留有坡度,造成部分梁下的墩、台顶面标高超标。⑦ 支座与滑板间及滑板上未按操作工艺要求涂抹润滑物质。 1 桥面水泥混凝土不平,沥青铺装碾压后造成表面平整度差,标高不准确。 2 桥面横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2 加垫钢板处理是目前桥梁养护和施工过程中解决支座问题最常用的方法。 3 灌浆处理,对脱空病害可采用灌注环氧砂浆等进行填充密实,提高支座受力的均匀性。 预防: 加强桥面水泥混凝土施工平整度控制,沥青层铺装前对水泥混凝土桥面平整度进行检查、修理使其达到平整度要求,并对压实过初振昌
好 四、桥梁伸缩缝病害 程进行检查、控制。 消除计划: 发现问题的部位可进行局部返工,使桥面铺装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 预防: 初振昌 1 安装伸缩装置前须清除预留缝内杂物。 2 预埋件定位准确,宜采用高强防裂水泥混凝土固定,伸缩缝安装后养护14天以上或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开放交通。 3 伸缩缝橡胶止水带应整条连续,端头向上弯折埋入混凝土中,起挡水作用。 4 伸缩缝附近桥面应平整,表面高差不超过2mm,伸缩缝安装误差不超过3mm,且顶面高程符合桥面纵横坡所推出的该点标高。固定螺栓应紧固可靠,并有防振止松构造措施。 5 预留缝尺寸必须满足伸缩缝安装要求。 6 附属构造物施工时,技术交底应强调在桥面伸缩缝处要完全断开。使伸缩缝在桥横向完全贯穿。 7 焊件表面彻底除锈,点焊间距不大于50cm,控制施焊温度+5℃~+30℃之间,加固焊接要双面焊、跳焊,最后塞孔焊,确保焊接变形小,焊接强度高。 消除计划: 1 可在该部位的桥台侧翼墙及地袱,栏杆进行局部返工,留出贯通缝。 2 伸缩缝安装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应进行返工处理。 预防: 初振昌 1 排水管件应定位准确,安装牢固。 2 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杂物堵塞排水口或管道。 3 管件弯折部位宜采用可拆卸的装置,易于清疏。 4 桥面铺装施工应设样桩,保证桥面纵、横曲线符合要求。 消除计划: 1 桥面伸缩缝不贯通 桥梁主体上部结构完成后,进行附属设施施工时技术交底未提出留缝要求,或施工操作人员不明白伸缩缝作用,造成上述问题。 2 伸缩缝安装及使用质量缺陷 ① 导水U形槽锚、粘不牢,造成导水槽脱落。 ② 齿形板伸缩缝的锚板,滑板伸缩缝的联结角钢,橡胶伸缩缝的衔接梁与主梁预埋件焊接前,高程未进行核查。 ③ 伸缩缝的各部分焊接件表面未除锈,施焊时焊接缝长度和高度不够.造成焊接不牢;施焊未跳焊,造成焊件变形大。 ④ 混凝土保护带未用膨胀混凝土浇注,振捣不密实。 桥梁排水设施安装位置不正确,造成桥面积水,排水管安装质量不合格造成排水管道接口处漏水。 五、桥梁排水设施不畅通
对排水口标高、排水管位置安装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应进行返工处理。 六、混凝土外观缺陷 1 使用水泥批次或厂家不同、混凝土配合比偏差造成色差明显。 2 施工放线不准确造成桥面铺装及防撞体平整度超标、线形不顺。 3 水灰比过大,混凝土表面强度低,引起表面起砂。 4 混凝土养生不及时、不规范以及施工缝留置不当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5 模板拼装不严密、表面不干净、脱模剂涂刷不均匀、不牢固及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振捣混凝土,引起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气泡未及时排出。 6 混凝土砂率低、粗骨料过多、采用间断级配、过振,引起混凝土骨料显露及砂痕。 7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造成混凝土露筋。 8 浇筑混凝土前未对施工缝进行清理,浇筑混凝土不规范混入杂物,未及时清理,引起混凝土缝隙夹层。 预防: 初振昌 1 水泥等原材料中应采用同产地、同厂家产品;要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控制准确。 2 严格按照设计对桥面铺装及防撞体进行放线。 3 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 4 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必要时应加入外加剂,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 5 模板应表面干净、脱膜剂涂刷均匀、拼接紧密,并加止水带,防止漏浆,且模板宜采用定型钢模,分段浇筑长度不宜小于50m。 6 分段安装模板时,直线段每10m,曲线段每5m以内应检验定位误差是否符合要求。 7 混凝土拌合应规范,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并配合人工插边,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的深度,减少气泡引起的外观缺陷。 8 选用泌水性小的水泥,振捣时,应配合人工插边,使水泥浆进入模板的表面,防止砂痕的产生。 9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水泥砂浆垫块上应植入铁丝,绑扎在钢筋上,以防振捣时位移。 10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施工时,应注意检查钢筋垫块是否固定,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来进行振捣,混凝土应选配适当石子,使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如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豆石混凝土浇筑。 11 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进行冲洗;冬季施工时,如有冰雪等,要用热气喷化后。清理干净;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高压空气吹扫。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
板,并抹水泥浆等,然后继续浇注混凝土。 12 拆模后,及时检查外观质量;经监理批准,方可对缺陷进行相应处理。 一、检查井周边路面破 损、沉陷、井盖位移 路面工程 1 检查井混凝土基础浇筑带水作业、振捣不实、强度不足及地基承载力不足等。 2 检查井材质不合格、砂浆未按配合比拌制、砂浆不饱满及强度不足等,造成井体特别是靠近路面的部分强度不足。 3 检查井周边回填土材质差、分层过厚、工作坑工作面较小、压实度不足;回填压实不对称。 4 井周开挖工作面不足、开挖时破坏原路面结构、松动土石清除不彻底、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养护不规范造成强度不足,井圈安装时与路面高差过大。 5 井壁及管道接口渗水,使路基软化或淘空,加速下沉。 预防: 初振昌 1 施工前,须按设计图纸做好放样工作,检查井标高应准确。 2 检查井地基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遇有松软地基、流砂等特殊地质时,应采取适当措施,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报监理、业主等审批。 3 井盖座调整安装应在沥青上面层施工前进行,根据《青岛市城市道路检查井技术导则》确定开挖深度和平面尺寸。 4 采用切割机割缝,挖除井周加固范围内的路面结构,机械破碎时严禁扰动周围路面结构。路面结构预留小部分进行人工凿除,严禁撬动沥青面层,保证槽壁直顺、整齐。 5 安装钢筋网前将基底清理干净,应与井口位置吻合,保证保护层厚度。井壁周围采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找平,并养护达到设计强度75%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格控制井盖座标高,复核检查井位置的纵横坡,确保其与路面高差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6 在铺筑沥青混合料前,须在井壁涂刷粘层沥青再铺筑面层,压实后,宜用热络铁烫密封边,以防井壁渗水。 消除措施: 对已经出现的各种检查井周边路面破损、沉陷、井座位移等病害,均按照《青岛市城市道路检查井技术导则》的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预防: 1 集料:粗集料应采用反击破碎机轧制而成,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细集料应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符合相应级配要求,不得采用没有除尘工艺生产的石屑,石质宜与粗集料相同,严禁采用采石场下脚料。 初振昌 二、路面车辙、拥包 1 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足。矿料级配不好,细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沥青用量偏高;沥青针入度偏大,在夏季气温较高时,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 2 路床或基层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剪切破坏。
自行车道预防与消除质量通病计划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