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今天,局限性渐趋明显。最新调查资料表明,全市银行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高素质人才缺乏等问题十分突出。从年龄结构上看,全市银行业从业人员年龄40周岁以上人员约占全部从业人员40%;从学历层次上看,本科以上占比仅为0.51%;从获得职称情况看,高级占比仅为0.42%,其中通过国家考试获得专业技术资格仅占5.34%。
(四)民间融资亟待规范引导
民间融资的活跃,在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不足、缓解县域资金供需矛盾的同时,也对正规金融业务形成了较大的挑战与冲击,对金融稳定构成了较大的潜在不利影响。一是民间融资因其自发性、信息不对称及一些行业高利润诱惑,极易导致民间资金流向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行业,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二是民间借贷游离于金融监管范围之外,在不具备外部审计和相应外部风险分担机制的环境下进行,参与者众,涉及面广,操作方式简单,极易被一些民间组织或个人利用,滋生违法行为,严重危害当地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是民间借贷缺乏规范操作程序和有效监督的引导,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对地区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五)金融生态建设有待加强
从总体上看,芜湖市金融生态近年来得到有效治理,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客观环境不断得以改善,但与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如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排名中,绍兴位列第8,无锡位列第10,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法治环境欠佳,金融债权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法律保护,破坏了金融资本的正常循环,如金融债权纠纷案件的诉讼和执行周期长、成本高、效果差;不动产抵押登记机构分散,登记手段落后,登记的时间长、收费高、透明度低等。二是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扭曲,如社会信用体系各个环节相互整合不够,社会信用信息广泛分布于多个部门和机构中,尚未建成统一的信息处理和查询系统;一些中介机构为谋取私利,不惜出具假的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三是发展不平衡,县域金融环境欠佳,仍然存在少数企业“假破产、真逃债”以及一些公务员拖欠银行贷款现象;此外随着乡镇体制改革,基层机构精简,造成部分承贷
或担保主体消失,债权难以维护。
从具体行业看,行业本身的发展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银行业。(1)资源人均占有量偏低。2007年末,全市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1.70个, 人均拥有银行资产29790元,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远低于“长三角”同类城市。以无锡市、绍兴市为例,我市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数分别比无锡少0.3个、比绍兴少0.5个;人均拥有银行资产分别比无锡少56779元,比绍兴少80244元,居民人均贷款额是无锡人均的34.72%、绍兴人均的42.4%;居民人均存款是无锡人均32.89%、绍兴人均的43.92%。银行业发展的总体规模偏小,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偏弱。
表8 2007年我市与同类城市银行业资源比较表
城市 芜湖 无锡 绍兴 万人拥有银行 网点数(个) 1.7 2.0 2.2 人均拥有银行 资产(元) 29790 86569 110034 人均贷款额 (元) 19711 56771 46488 人均存款额 (元) 25367 77127 57778 (2)银行业机构种类偏少。一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偏少。目前, 13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只有浦发行在芜设立分行,而无锡市则有7家,绍兴市有5家。二是外资银行机构仍为空白。无锡市则有2家。三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缺乏。无锡市拥有无锡国联全资控股信托投资公司1家。同时,无锡国联集团筹建财务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的申请已获银监会批准。四是农村银行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市虽有中西部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扬子农商行,但三县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仍未有实质性进展。而同期无锡市则有农商行2家,绍兴市有农合行5家。(3)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县域金融发展水平低。2007年末,市辖三县每万人拥有银行业网点数低于市区1.27个;县域贷款余额仅占全市贷款的16.1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5个百分点,比县域GDP占全市的比重低15.91个百分点。二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各地信贷支持率差异大。2007年新增贷款最多的繁昌县为10.47亿元,增幅达44.87%,最少的南陵县只有2.17亿元,增幅仅为15.74%。三是信贷结构不平衡,部分行业、企业贷款集中度高。从行业看,水泥、汽车、房地产、公路、电力、钢铁、有色、教育
等9大行业5000万元大客户贷款占全市大客户贷款余额的比重高达71.01%。从企业上看,全市十大户贷款余额超过150亿元,占全市贷款近三分之一,而全市银行业小企业贷款只占各项贷款的21.13%,涉农贷款余额只占各项贷款的7.77%。四是信贷投放不均衡,存在大起大落现象。如2006、2007年连续两年第一季度贷款增量均占全年增量的七成以上,导致了一些大企业信贷资金浪费和挪用,也加剧了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二)保险业。(1)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在全省保险业中的市场份额和发展速度明显滞后。统计显示,2007年我市保险业产、寿险保费合计占全省的市场份额为5.04%,较2006年下降近2个百分点,其中产险市场份额为5.54%,寿险市场份额为4.82%,均有所下降,2007年产寿险保费合计增幅低于全省增幅15.45个百分点,其中产业增幅低于全省18.3个百分点,寿险增幅低于全省15.46个百分点。
表9 2007年芜湖市保险业全省排序 单位:亿元
单位 合肥 芜湖 蚌埠 淮南 马鞍山 淮北 铜陵 安庆 黄山 阜阳 滁州 宿州 六安 巢湖 池州 亳州 产险 9.78 3.55 2.56 2.6 2.67 1.58 1.42 3.51 1.51 5.43 3.2 2.1 3.76 2.28 1.18 2.86 排序 1 4 11 10 9 14 16 5 15 2 6 13 3 12 17 8 寿险 22.5 7.15 8.24 8.43 6.08 7.0 3.49 13.3 4.34 15.47 7.8 9.4 11.43 8.4 4.99 5.0 排序 产寿合计 排序 1 10 8 6 12 11 17 3 16 2 9 5 4 7 15 14 32.28 10.70 10.8 11.03 8.75 8.58 4.91 16.81 5.85 20.9 11.0 11.5 15.19 10.68 6.17 7.86 1 9 8 6 11 12 17 3 16 2 7 5 4 10 15 14 (2)保险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力不强。一是传统市场领域存在过度竞争的现象,局部市场的过度竞争导致费率不断下降,甚至低于正常水平,以至于发生分保困难,经营效益不能保证。二是一些新兴市场出现保险供给不足,比如“三农保险”,责任保险,
健康保险等领域。三是经营短期化行为较为突出,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目标不能有效结合,业务波动性较大。比如:2007年我市企财险市场费率为万分之七,只有全省企财险平均费率水平的一半还不到。四是保险行业人才不足,现有员工素质不高,人才非正常流动较多,行业内部无序竞争时有发生。五是保险诚信体系建设不健全,保险中介及兼业代理制度不完善。
综合上述因素,造成了目前我市保险业高手续费、高折扣率、低费率的保险市场环境。 表10 芜湖市2007年保费收入占全省比例、同比增幅、保险密度、保险深度比较表 单位 芜湖市 安徽省 2007年 2007年 保费收入 增幅(%) (万元) 107079 2082000 11.25 26.7 其中:产险27.8,寿险4.54 与全省增幅 比少百分点 15.45 其中:产险低18.3个百分点,寿险低15.46个百分点 芜湖市占 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 全省比例 (占GDP (元/人) (%) 比例%) 5.14 其中:产险占比5.95,寿险占比4.81 456 311 1.81 2.82 备注 全国:476元 全国:2.76 (三)担保业。(1)整体实力不强。虽然近年来我市担保企业发展较快,民营资本参股担保业的比重占86.3%,但半数为1000万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且经营业绩良莠不齐,还有的至今未开展贷款担保业务。(2)行业监管难度较大。由于担保行业发展较快,民营资本参与增多,行业协会尚未成立,监管难度较大。个别中小担保公司在开展业务上存在不规范的行为。(3)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担保的鼓励机制欠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是担保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没有相应的鼓励和风险补偿机制,许多担保公司开展该项业务的动力不足。
(四)典当业。经营范围较窄,资金上受民间借贷和担保公司的竞争压力加大;整体市场开发程度较低,融资能力有限;行业人才缺乏,具有典当资格的专业人员较少。
三、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引进各类金融机构
积极支持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租赁、期货
经纪等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组织开展“域外金融机构芜湖行”活动等,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工作力度,招引政策性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全国性股份制金融机构和外省、市城市商业金融机构来芜设立分支机构。对在我市新设立和迁入的金融机构区域性分行或直属支行,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二)完善引进和培养金融人才的激励机制
着重加大对金融高端人才、金融急需人才的吸引聚集力度。对引进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其住房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强化金融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市县区有关金融管理干部、金融机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在市相关部门设立市金融人才服务中心,为金融人才在芜湖聚集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培训、生活等全方位服务。
(三)加强金融法制和信用环境建设
公检法部门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司法收贷工作,提高金融胜诉案件执行效果,帮助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支持金融机构收贷收息,为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入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快征信体系建设步伐,依托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扩大工商、税务、质检、海关、外经贸、技术监督、法院等部门和机构非金融信息采集面,通过信用约束机制,创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为金融业的稳健经营和业务拓展夯实信用基础。
(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业
招引国内外会计、律师、评估、评级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来芜湖发展。加强对我市金融中介机构的行业管理,充分发挥金融行业协会组织、自律机构、行业促进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提高金融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发展一批讲诚信、有一定实力的资信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公司,为企业融资和金融业的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五)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